中国“星链”,马上要来了!
近日大量消息传出,中国计划在8月初首次发射其G60 Starlink超大型卫星群的卫星。根据规划,一期将完成发射1296颗卫星,未来将打造1.4万多颗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的组网,旨在提供全球互联网接入,并挑战包括美国的Starlink星链在内的项目。对于“星链”这个概念,许多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应该也有不少人听说过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即将一个个小卫星发射到太空中,形成一个能覆盖全球各个角落信号的“超级wifi网络”,全天候提供高速互联网,未来大家坐飞机、轮船,甚至于在亚马逊丛林也能连上网刷抖音。
尤其随着5G的全面展开商用,人类通信技术再一次走上快速发展期。而未来,随着火箭回收、低轨卫星和6G技术的发展,科幻式的通信方式似乎离我们也不再遥远。
卫星宽带通信将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这也是当下发展的6G重点。马斯克的Space X星链已经发射了上千个卫星,成为行业先行者。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技术突破上再次体现出了“中国速度”。
前面我们搞明白了“星链”,那什么是中国“星链”?
说人话就是,中国人自己的星链!
在此之前,我们要知道,当下的太空轨道资源是有限的,当下卫星通信技术越来越成熟,基本可以实现大规模发射。而进入大规模发射,也就意味着就有点在抢地盘的味道,尤其是低轨道运行的卫星。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就在疯狂抢占资源,“星链”卫星就是他们的武器。
换句话说,现在卫星频率和卫星轨道的使用权,基本就是采取“先到先得”的竞争方式。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国也必须有能力保护本国的卫星安全,才不至于被别人掐脖子。这种情况下,中国版“星链”应运而生。
进一步来看,其实中国版的“星链”计划,与SpaceX公司搞得星链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是聚焦地球低轨卫星通信,毕竟按照地球距离的远近来算,目前太空低轨道最适合宽带通信。
但不同于SpaceX公司是一家民间商业公司,中国搞星链主要由“国家队”支撑。最早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提出了“鸿雁”星座计划,随后又发布“虹云”星座计划。
最终在2020年9月,“GW”星座计划正式发布,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中国版“星链”计划提上日程。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咱们中国版“星链”计划也就顺利展开。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设立多个产业基金,例如北京市大兴区设立的50亿元商业航天产业基金,专项用于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基地项目的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到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新增企业数量达11.3万家,同比增长29%。其中43%为火箭制造企业,35%为卫星制造企业。目前市场上已涌现出一批具备火箭发射能力的民营火箭公司,如星际荣耀、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这些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天兵科技的天龙二号,在去年4月成为国内民营液氧煤油入轨第一箭,可见中国国家队和民营企业都跨出了重要一步。
只不过,重担大头还在国家队。目前中国计划是,用大约10年的时间完成卫星发射,并构建起通信网络。细分来看,中国早在2020年便向联合国提交了构建由1.3万颗卫星组成的高速太空互联网计划,并于2021年成立中国卫星网络集团。2024年上半年,中国发射了首颗卫星,已经实质性踏出了第一步。
而按照规划,2029年发射的卫星数量将达到1300颗,最终在2035年完成1.3万颗卫星的发射目标。
这个发射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知道,太空低轨道大约只能容纳约6万颗卫星,资源稀缺性强,目前已经被抢占了大部分,因此本次我国1.3 万颗卫星计划申请成功,也是为我国取得一席之地。最终,中国的计划是在近地轨道建立由2.6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将覆盖整个地球。
前面提到,目前卫星互联网市场大部分由美国SpaceX公司占领,它当下正在发射12000颗卫星,构建Starlink网络,为全球提供低延迟的互联网接入,已经有超过10万用户,其中包括一些偏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
为了不让SpaceX公司成为卫星互联网霸权者,或者说不让美国独霸太空,中国断然出手,并正在加大力度推出自己的卫星互联网计划,想要与SpaceX的Starlink展开竞争。
目前来看,咱们国家还是有一定优势。首先参与人数多,与美国SpaceX公司单打独斗不同,咱们这边有国家和民间企业一起出力,这点前面也提到过。中国除了国家队主流“GW”星座计划外,民间企业中声势浩大的还有开头提到的“G60星链”,这几乎是继“GW”后,第二个巨型星座计划。
这是由上海航天通信科技公司(SSST)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共同合作的星链计划,旨在构建一个由超过12000颗卫星组成的低地球轨道网络。这一网络不仅能为全球提供互联网服务,还能确保国家数据安全和互联网覆盖的完整性。
除了参与者多外,中国搞星链还有一个很大优势——无论是国家队,还是民营航天企业,都具备了“一箭多星”的技术。
所谓一箭多星,就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将多颗卫星送到预定轨道。它能充分利用火箭运载能力,降低卫星发射成本,就好比私家车和公交车,在相同目的地情况下,公交车不仅能够运送数量更多的乘客,而且效率也高。
目前SpaceX公司能做到的最高程度是,一箭60星,而我国目前的最高记录是一箭41星,即去年成功发射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这批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服务及相关技术验证。
虽然中国起步晚,但胜在发展快速,相信不久的将来,会与竞争者差距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SpaceX公司在太空采取的策略是——部署大量卫星,多如牛毛,让敌人打也打不完。不过这些卫星的寿命有限,需要随时进行补网发射,来替换已经丧失功能的卫星,因此造价成本较高。
而根据当前消息,目前中国生产G60星链卫星的工厂已经开始运转,设计产能约300颗/年,单星成本将下降35%。这样一对比,中国星链确实更加“省钱”。
同时,根据此前浙商证券研究所的研报显示,Space X研发的Starlink一代卫星的重量接近200千克,通信容量为20Gbps。作为对比,我国银河航天02批卫星重量做到了190千克,而通信容量则超过40Gbps。
显而易见,重量的降低也就是成本的节约。
这里还提下,虽然SpaceX公司的Starlink网络用上了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射成本,但它的回收成本高啊。在火箭回收技术上,相比SpaceX的部分回收技术,中国已经开始试验“全部回收”,而且在飞行试验中取得了成功,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了降低发射成本的方法。
另外,中国“星链计划”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它能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联系起来,两者或将联合提供服务,并减少对地面布站的依赖,有效降低系统的运行管理成本。
整体看下来,中国搞“星链”虽然起步要晚些,但发展迅速,并且基于美国SpaceX公司的基础之上,在保证星链效率和强大作用的同时,还节约了各种成本,也算是一种“弯道超车”。
前面说了,中国计划是在近地轨道建立由2.6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将覆盖整个地球。而与很多西方国家推进利用源自美国的“星链”计划不同,中国则是通过构建自己的网络与美国抗衡,用“星链”打败“星链”。
如此大费周章,必然是有道理的。往大了看,从当下局势来看,太空星链布局已然是必争之地。在全球商业航天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星链计划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这将有助于我国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上占据一席之地。
另外很重要的,在未来6G的空地互联竞赛中,中国也必须争取更大的领先地位。
往小了说,卫星互联网在实际应用时,覆盖范围广,能服务全球,且成本低,同时受地理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小。在5G覆盖较少的偏远地区,卫星互联网依旧可提供稳定信号。随着互联网服务普及,星链项目必将促进我国边远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
都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相信随着中国太空网络系统布局完成后,未来势必会开启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