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俊:《宿迁运羽书馆藏宝卷》

古代小说研究 2025-02-14 07:01:34

《宿迁运羽书馆藏宝卷》,王庆俊著,古吴轩出版社2024年10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为作者从自己多年收集收藏230多种计320多部版本的宝卷中选取出199种计273部版本汇编而成。在版本数量上,共有木刻本65部、石印本71部、手抄本129部、铅字排印本6部、油印本2部。版本年代上,建国前的版本超过200部。宝卷种类上,《中国宝卷总目》中没有收集的有49种,版本180部。

该书的文本结构及内容包含:题名、内容提要、版本信息、文本结构、提按、文本照片。侧重原书于版本信息、封面及绘图,增强可读性和观赏性。全书共有宝卷插图153幅。

目  录

别样的收藏人生

我的宝卷收藏

B

八宝山宝卷

八宝延寿宝卷

八仙请寿宝卷

白鹤传

白马驼仙传

白蛇传宝卷

白侍郎宝卷

百花台宝卷

报恩宝卷

报恩传

报母血盆经

碧玉簪宝卷

C

彩莲宝卷

茶碗记

長寿宝卷

陈英宝卷

成立宝传

出堂宝卷

雌雄杯宝卷

刺心宝卷

崔文瑞张四姐成亲宝卷

D

达摩宝卷

大悲卷

大祭祖

大延寿宝卷

地藏宝卷

地母真经

董永宝卷

E

二十四孝宝卷

F

法船宝卷

方四姐宝卷

凤凰图宝卷

伏魔宝卷

G

割麦宝卷

观音宝卷

观音经宝卷

观音济度本愿真经

归元宝筏

郭三娘割股

H

合同记

何文秀宝卷

何仙姑宝卷

荷包记

红灯宝卷

红罗宝卷

洪钧老祖下山宝卷

花名宝卷

花閷宝卷

黄糠宝卷

黄梅宝卷

黄氏宝传

回郎宝卷

回乡宝传

火神宝卷

J

鸡鸣宝卷

积善明箴宝卷

家谱宝卷

尖刀宝卷

节烈宝传

节义宝卷

解星辰宝卷

金刚记

金山认祖归根宝卷

九王卖药

L

李翠莲捨金钗大转皇宫

李驸马宝卷

李恒志救母

李青宝卷

李清宝卷

李三娘宝卷

立世宝卷

连花宝卷

良愿龙图宝卷

梁皇宝卷

梁山伯宝卷

零碎佛偈

刘贤宝卷

刘香宝卷

龙配凤宝卷

龙王真经

轮迴宝传

罗衫宝卷

罗通扫北

M

蔴姑宝卷

马立宝卷

卖花宝卷

梅花戒宝卷

猛将宝卷

孟姜女宝卷

弥陀宝传

弥陀真经

蜜蜂记宝卷

妙英宝卷

目莲三世宝卷

N

拈花宝卷

P

潘公宝卷

蟠桃卷

庞公宝卷

琵琶宝卷

铺堂宝卷

Q

七七宝卷

麒麟豹宝卷

麒麟送子

千手千眼大悲卷

乾坤传

秦香宝卷

劝世宝卷

R

如如宝卷

如意宝卷

S

三宝碧玉带宝卷

三茅宝卷

三人商议上兴化

三世因果宝卷

三仙阁宝卷

三笑宝卷

三阳宝卷

三元水忏宝卷

三真宝卷

杀狗劝夫

舍子取义海哥卷

十方宝经

十佛接引原人升天宝卷

十富宝卷

十王宝卷

十月怀胎宝卷

双钉记宝卷

双贵图宝卷

双花宝卷

双剪发宝卷

双金锭宝卷

双玉玦宝卷

双珠凤宝卷

T

谈东生

谈香哭瓜

叹世无为宝卷

唐僧宝卷

啼笑因缘宝卷

天仙七真宝传

天元妙法真言玄音宝忏

天缘宝卷

W

王化卖亲

王氏宝卷

魏巍不动太山深根结果宝卷

文昌君收圆还乡宝卷

文武双球宝卷

乌金记宝卷

吴三春宝卷

X

稀奇宝卷

喜鹊桥宝卷

下关东

下关西

仙姑宝卷

贤良宝卷

香山宝卷

孝灯宝卷

孝子报恩拜烛宝讚

惺人宝传

醒迷宝筏

杏花宝卷

修真宝传

徐子建双蝴蝶宝卷

薛仁贵征东

血湖宝卷

雪梅宝卷

雪山太子宝卷

循环报宝卷

Y

牙痕记

延寿宝传

养媳妇宝卷

钥匙宝卷

阴告宝卷

幽冥宝传

游龙宝卷

鱼篮宝卷

玉钗宝卷

玉皇宝卷

玉连环宝卷

玉蜻蜓宝卷

玉英宝卷

玉鸳鸯宝卷

袁樵摆渡

岳山宝卷

云香宝卷

Z

再生缘宝卷

灶皇宝卷

湛然宝卷

张郞选妻

赵千金宝卷

贞烈动天卷

针心宝卷

珍珠塔宝卷

正信除疑无修证自在宝卷

众喜宝卷

朱氏取心肝宝卷

朱寿昌找母

珠花宝卷

硃砂宝卷

祖师玄帝宝卷

最好听

后记

别样的收藏人生

黄靖

“宿迁运羽书馆” 是一位民间收藏家书房的名号。馆主王庆俊先生寄来《宿迁运羽书馆藏宝卷》书稿,嘱我作序。捧读全书,不禁深深地为编著者执着而深沉的文化情怀所震撼,不揣卑陋,欣然命笔。

《中国宝卷研究》

“中国宝卷是在宗教(佛教和各民间教派)和民间信仰活动中,按照一定的仪轨演唱的一种说唱文本,演唱宝卷称作‘宣卷’( 或作‘念卷’‘讲经’)。”( 车锡伦著:《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页)

宝卷的存续状态,既体现于活态的宣演,也见之于静态的收藏。文本的搜集、整理,是宝卷收藏的主要形式和根本途径。

“自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郑振铎等学者敏锐觉察到宝卷的学术价值之后,宝卷的收藏工作始兴。”(骆凡 王定勇编著《扬州大学图书馆藏宝卷》(上),扬州:广陵书社,2021年9月,第1页)

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民间藏家为收藏的主体,为之提供广阔的文化空间,而民间藏家的努力尤为突出,更具自觉自主的特征。

笔者偏居乡野,对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的宝卷收藏知之甚少,而在2012至2019年寻访中国活宝卷的过程中,有幸在民间见识众多热心,甚至痴迷于宝卷收藏的个人、家庭、家族。

如,江苏无锡的张敏伟(黄靖著《中国活宝卷调查》,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9-19页)、常州的包立本(黄靖著《中国活宝卷调查》,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66-78页)、常熟的王虎良(黄靖著《中国活宝卷调查》,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33-65页)、昆山锦溪的王秉中叔侄(女)(黄靖著《中国活宝卷调查》,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79-98页)、常熟的余鼎君父子兄弟(黄靖著《中国活宝卷调查》,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33-65页);上海金泽的李小生(黄靖著《中国活宝卷调查》,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180-190页);甘肃古浪的王吉孝黄靖著《中国活宝卷调查》,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215-299页)、张掖甘州的代氏家族(黄靖著《中国活宝卷调查》,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197-206页),等等。

《中国活宝卷调查》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生活在宝卷流行的沿运河环太湖吴方言区和甘肃河西走廊,自幼受宝卷文化的熏陶,血管里流淌着宝卷文化的血脉,对宝卷有着与生俱来亲情感,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讲唱宝卷的佛头、讲经先生、宣卷先生、念卷先生,他们收藏宝卷,固然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动因,也有职业的利益驱动,因为,浙江沪吴方言区职业化的佛头、讲经先生、宣卷先生,视宝卷为“衣食父母”。

而“在河西地区的广大农村,人们将宝卷文本视为镇妖、避邪之物,有‘家藏一宝卷,百事无禁忌’之说。因此,抄录、收藏宝卷成了当地民间普遍信奉的一种习俗。”(冯锦文主编:《中国宝卷生态化保护与传承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181页)赋予宝卷收藏以神圣的意味。

《中国宝卷生态化保护与传承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相较于上述宝卷收藏者,王庆俊先生的宝卷收藏有着别一样的路径和特色。

王庆俊1970年7月出生于江苏沭阳。而江苏的宝卷流播主要集中在苏南的苏、锡、常地区,地处江北的靖江受吴文化辐射,成为“吴方言孤岛”,宝卷自然而然地跨江而来,止步于靖江与泰兴、如皋分界的界河。

界河以北苏中、苏北广袤的大地上并无宝卷的踪迹。生于斯,长于斯的青年王庆俊,一度将古旧书摊上的宝卷混同于唱本。直到1999年,在靖江生祠镇亲历了一场生香活色的宝卷宣演,才对宝卷有了鲜明的感观和认知。“由此踏上对宝卷这项独特的民间曲艺文化艺术和宝藏进行深入探索、学习和收藏之路。”

也许,这就是缘分,一位民间收藏者与宝卷的文化情缘。历经二十余年的艰辛,硬是在“没有宝卷收藏的氛围和土壤”的宿迁,为宝卷收藏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2023年,“在自己多年所收集收藏的230多种计320多部版本的宝卷中选取出199种计273部版本,编成本书。本书版本数量上,共有木刻本65部、石印本71部、手抄本129部、铅字排印本6部、油印本2部。版本年代上,建国前的版本超过200部。宝卷种类上,《总目》(车锡伦编著:《中国宝卷总目》,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5月)中没有收集的有49种,版本180部。”

《中国宝卷总目》

王先生坦言,本书的编纂受到《苏州戏曲博物馆藏宝卷提要》(郭腊梅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版)《傅惜华藏宝卷手抄本研究》(吴瑞卿著,北京学苑出版社2018年版)下编《傅惜华藏宝卷手抄本目录》《扬州大学图书馆藏宝卷》(骆凡、王定勇编著,广陵书社2021年版)等“图藏和学界编纂宝卷目录提要的启发,并学习和借鉴了他们的编目方法” 。这不仅揭示了草根学者治学的诀窍和法门,而且折射出专业图藏与民间收藏的关系,共时共生,相得益彰。

这部凝结着王庆俊先生心血的《宿迁运羽书馆藏宝卷》,其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丝毫不逊于出自专家学者之手的“提要”“目录”。与《苏州戏曲博物馆藏宝卷提要》《傅惜华藏宝卷手抄本目录》《扬州大学图书馆藏宝卷》,堪称“姊妹篇”。

《傅惜华藏宝卷手抄本研究》

我与王庆俊先生因宝卷结缘。

2022年11月7日,先生利用去上海出差的机会,中途来寒舍小晤。带来两背包袋宝卷藏品,其中竟然有二十世纪八十年靖江人抄录的《李青宝卷》《药王宝卷》抄本。当我轻轻抚摸着乡贤的手写卷本,心灵为之震颤。那一刻,那位谦和儒雅的中年人,仿佛老朋友似地分外亲切。

短短一小时的交谈,让我获取了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从《我的宝卷收藏》一文中得到丰富和证实,从而清晰地勾勒出王庆俊先生从穷孩子成长为古旧书收藏家的人生轨迹。

我自小就喜欢看书,尤其喜欢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那时家里穷,饭都吃不饱,根本谈不上有钱买书,周围的同学也没有书可借,因此也无书可看,只能在乡间逢集的时候到街头书摊上花上5分钱租书看上半天。

我大伯家的三哥比我大9岁,高中毕业不甘在家务农,背着生产队骑着破自行车外出收破烂,家中都会堆些没有及时卖出的破旧。我一有时间就会在他的破烂堆里翻找,偶尔会找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唱本手抄、油印本。每有发现,我都如获至宝,小心收藏留着空闲时间慢慢品味。

这些唱本中的5言、七言的唱词,工整押韵的语句,美好神话的故事情节,使我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自己对唱词唱本的喜好和民间故事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后来三哥外出打工不再收破烂,我也就没有了这些旧书的来源。

——《我的宝卷收藏》

于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具体以“1993年8月出差到江苏电视台办事” 为标志,开启漫漫的收藏人生。“经过多年的收集和积累,‘宿迁运羽书馆’现存藏书1万余册,其中80%以上为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旧书”。

《中国宝卷活态传承研究》

通过与王庆俊的相识相处,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先生胸腔里始终跳动着一颗“文化饥渴”之心。历经时代雨露的浸润,其爱书、藏书之心充蕴着对传统文化的挚爱深情。

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王庆俊的人生历程,差不多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相生相伴,同频共振。倘若将《宿迁运羽书馆藏宝卷》置于国人由穷变富的时代大背景下观照,其普世价值远远超出学术范畴!在这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甚至激发反思与自省。

行文至此,笔者有种莫名的冲动,想立即启程北上,实地考察“宿迁运羽书馆”。

是为序!

2023年5月16日

(作者系宝卷研究专家、靖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宝卷民俗》

我的宝卷收藏

王庆俊

一、与宝卷结缘

我自小就喜欢看书,尤其喜欢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那时家里穷,饭都吃不饱,根本谈不上有钱买书,周围的同学也没有书可借,因此也无书可看,只能在乡间逢集的时候到街头书摊上花上5分钱租书看上半天。我大伯家的三哥比我大9岁,高中毕业不甘在家务农,背着生产队骑着破自行车外出收破烂,家中都会堆些没有及时卖出的破旧。我一有时间就会在他的破烂堆里翻找,偶尔会找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唱本手抄、油印本。每有发现,我都如获至宝,小心收藏留着空闲时间慢慢品味。

这些唱本中的5言、七言的唱词,工整押韵的语句,美好神话的故事情节,使我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自己对唱词唱本的喜好和民间故事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后来三哥外出打工不再收破烂,我也就没有了这些旧书的来源。

作者所藏《白侍郎集》

此后直至参加工作才重有机会与旧书相逢。1993年8月出差到江苏电视台办事,在省城南京待了一周多时间,住在鼓楼边上。每天下午5点多钟开始,鼓楼广场就聚集各类文玩、杂货、旧书摊位,熙熙攘攘,甚是热闹,才真正有机会接触到自己喜爱的、久违的民间唱本旧书。

那时唱本、小戏书上不了台面,一般人看不上,价格也很低,我也不分清唱本、小戏曲、宝卷,看着喜欢,就用省下来的差旅费买了一大包带回来。后来随着出差的机会多了,每到一处,总要抽出时间逛逛当地的旧书市场,买些这方面的书,每次都会有所收获。

1999年一次出差路过靖江,到生祠镇的一个村子里看望一位好友,,经不住好友的相邀,在其家里留住一宿。好友告知我来得很巧,刚好晚上有一场宣卷会被我赶上了,起初我不以为然,因为进入二十一世纪,网络盛行发达,各种文娱活动丰富多彩,连昔日在乡村备受追捧的放映队都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哪还有什么文化活动吸引人呢?

好友反复劝说我来了靖江难得有机会,一定要体验一下本地民间特有的宣唱宝卷文化。当晚村上一位老太太过寿,请宣卷讲经人宣唱宝卷《九王卖药》,好友陪我参加听卷。

《解读靖江宝卷》

只见一家民居三间正屋坐北朝南,中间的堂屋靠北的墙上挂有一幅观世音菩萨坐像,下面是一张东西横放紧靠墙边的香案供桌,供桌上有香炉、拜烛、供品。供桌前有两张八仙桌拼成的讲经台,三人面南背北坐在台前。

好友告知我,中间的老者主讲的是“佛头”,两边的是“和佛者”。佛头面前摆有铃木、木鱼、佛尺。进行讲经前的仪式甚是庄严肃穆:先是佛头焚香点烛、升坐,接着是佛头站在佛台前念“拜愿偈”,唱《请佛偈》,然后进行开卷环节,只见佛头缓缓低声唱念开卷偈,念完开卷偈,才正式进入正文宣讲。

这个佛头的宣讲做唱工夫真的甚是了得,体现在当地所讲的吞子(讲唱)和台面(表演)两个方面。只见佛头吐字清晰,嗓音圆润,声调抑扬顿挫,配合手势,声音或高或底,面部表情随宣讲内容情节变化而变化,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欢唱、有悲凝、有诙谐、有大笑、有伤泪,唱念过程中,两个和佛者根据佛头的唱念节奏和停顿间隙,实时随声附和念唱“南无阿弥陀佛”,使整个宣唱过程充满强烈的仪式感和节奏感。

《中国靖江宝卷》

整个宣讲持续三个多小时,将行孝忠善的故事情节寓于整个宣唱嬉笑怒骂之中。真正让我震撼和大开眼界,才让我见识到宝卷在靖江的如此盛行和受欢迎,也知道靖江是我们南方民间宝卷的起缘和流传地之一。促使我由此踏上对宝卷这项独特的民间曲艺文化艺术和宝藏进行深入探索、学习和收藏之路。

二、关于宝卷的收集收藏

初始我一直是把宝卷归为唱词、唱本之列,靖江之行以后,对宝卷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增强了自己对宝卷的喜爱,就重心于宝卷专题的收集。

我工作、生活的地方宿迁处于江苏北部,历史上从没有宝卷的流传,也没有受到宝卷文化的影响,本地人对宝卷知之甚少,当地更是没有宝卷书籍的来源。可以说在宿迁没有宝卷收藏的氛围和土壤,因此,在宿迁想要做宝卷专题的收集收集是一件很难的事。

2001年的时候,当时自己手上能称得上宝卷的书不到10本,而且多数是现代的手抄和油印本。在没有宝卷书籍收藏来源的地区、在没有宝卷收藏氛围的条件下,要把这个作为一个收藏系列做下去,从现在看来都是一见很难有成效的事。

另外,宝卷属于书报收藏之中的冷门、偏门系列,流传地方少,受众者也少,单从收集这个系列要想有所收获也是一件难事。

作者所藏《报母血盆经》

但自己冲着一股对宝卷的热爱和热忱之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报定这个收藏方向去努力坚持了下来,至今二十多年终于有了一定的收获。

首先是从学习、了解宝卷入手,多方搜寻有关宝卷方面的介绍、研究书籍。

对宝卷知识进行全面深入学习,逐步了解宝卷的形成历史过程、宝卷的主要形式、宝卷的流传区域、宝卷的类别等。

特别是2007年在上海一家书店发现了车锡伦教授的《中国宝卷总目》(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以下简称《总目》),通过此书研读、学习,才真正认识到宝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瑰宝和蕴含深厚的宝藏。

更是通过此书,知道了已知宝卷竟然有5000多种,并且了解到还有众多的流落民间的宝卷有待挖掘。

就此我便把《总目》作为我宝卷收藏的宝典和指南,根据此书,重新调整和修正了我的宝卷收藏方向和策略。

之前因研读宝卷专业书籍较少,缺乏对宝卷版本的判别经验,重点都是收集书名或书中内容中明确标有“宝卷”字样的木刻、石印宝卷书,对手抄本不上法眼。其实年代较早的手抄本从版本角度来说其价值更大,更有收藏和研究价值。此后自己也更注重对流传较少、年代较早的手抄本的收集收藏。

作者所藏《花名宝卷》

其次是努力拓宽和拓展宝卷的收集范围和视野。

一是积极主动的向外走出去。任何一次外出访友、旅游、出差的机会都会珍惜、把握,总会千方百计给自己留有一点时间在当地看一看旧书、古玩市场,提约好拜会网上联系的书友。多年来足迹遍及省外50多个城市的旧书市场,所到之地都有宝卷收获。

二是通过与全国各地的旧书收藏者和宝卷爱好者互通有无、相互交换进行收集。

三是通过网络收集收藏宝卷。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前热闹的旧书市场逐渐萎缩,在旧书市场能找到宝卷的机会越来越少。

网络的兴起,为宝卷的收藏提供了更更广的范围、更多的选择。我从2007年开始逐步从线下各城市旧书市场转向通过网络收集。

最后是以书会友,通过宝卷的收集收藏,结交了众多宝卷收藏的爱好者和从事宝卷研究的专家、学者、老师。

2005年夏季的一天,在无锡惠山公园门口的旧书摊上,结识了来自家乡沭阳的沈先生,他在无锡收购、买卖旧书多年,听说我是沭阳人,攀谈起来非常热情,得知我喜好宝卷,当即把自己收购的多本宝卷转让于我,然后告知我,无锡是南方宝卷的流传、盛行之地,民间、民家所藏宝卷颇多,他表示会尽全力帮助我收集无锡宝卷。

作者所藏《达摩宝卷》

我们就此一直保持联系多年,成为很好的朋友,从他那里也得到不少年代较早的无锡及南方宝卷旧抄本。

2017年因要核查核对一部关于靖江的宝卷资料,购买了一本靖江本地的宝卷研究专家黄靖李老师的《解读靖江宝卷》,由此结识了黄靖老师。

黄老师是靖江本地人,2004年开始致力于靖江本地宝卷文化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多部关于宝卷方面的研究著作。

我抱着崇敬和请教的想法,以一名宝卷爱好者的身份冒昧的与其联系,首次通话,他竟然给我这个从没有谋面的宝卷学习新人通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很耐心、细致的为我解答了我所提出的《三茅宝卷》《李清宝卷》的版本问题。并主动为我普及了靖江宝卷的源流、研究现状、非遗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知识,由此我们一直保持电话、通讯联系,成为我宝卷版本甄别的指导老师和兄长。

2022年6月初,我通过在网上购买《魏巍不动深根太山宝卷》结识了浙江兰溪的余老先生,余老先生是从事乡村教育多年的退休老教师,对宝卷收集收藏颇有研究,他亲自书信告知我此书版本的珍贵,此书当年藏自浙江兰北菩提寺,抗战时该寺被日军烧毁,为本地一老农冒生命危险抢出才得以保存下来。

《清代宝卷抄本经眼录》

因新冠疫情所困,余老先生当时在上海嘉定儿子家暂住,此刻正是杨梅收获季节,余老先生特地从上海赶回兰溪,到自家山上亲手摘取两盒上好的新鲜兰溪杨梅保鲜快递寄给我品尝,这份因宝卷结识的友情礼物我一直记在心中。

这样因宝卷而结识的书友、老师很多,占了我好友通讯录里很大一部分,这也是我宝卷收藏之路上最为珍贵的收获。

三、我的宝卷整理修补

古旧书收藏特别讲究的是书籍的品相,我收集宝卷,也是一样,除了版本、年代外,同样看重宝卷书的品相。

宝卷本身书籍流传就较少,历尽多年,翻阅的人多,品相好的不容易得到,加之往往品相好的宝卷的身价更高,多数时候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所以在遇有宝卷的时候,面对版本好、年代早的、价格奇高不能企及的书,只能退而求其次,即使品相不好,有破旧、缺损的也不忍放过,这样日积月累,就收集了一大堆品相不完整的宝卷书。

作者所藏《目莲三世宝卷》

对于品相好的书在存放的时候自然是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或是用专门的书箱存放。对于装订线脱落、页面破损等影响翻阅的书之初我是不大待见的,放在角落弃之不管,但后面因为时常需要核实书名、内容、版本信息,每次都要在旧书堆里反复翻阅查找,甚感不便,便觉得既然是自己花费时间、精力把人家请回来,就要善待人家,就像人一样,生下来都是干净的,只不过是因为生活境遇不同,受糟蹋了上不了台面才不受待见,只要用心打扮打理,总会还其本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思想斗争,决心为了做好宝卷的收藏,要学着再做个旧书修补匠。

好在网络是万能的,查找查询古旧书修缮修补的方法很容易。看过网上的几段视频,自信没有问题,整了一套修补工具,便拿一本内页沾粘、装订线脱落的民国旧字典来小试牛刀,不料照着 “名家”视频所示,一番操作下来,把原本还能将就翻阅的民国旧书直接给整的面目全非了。

为此,在2010年专门到上海古旧书店向专业老师请教方知古旧书修补修缮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并不是看几段视频、置办几样工具那么简单。

在上海古旧书店专业老师傅的指点下,我购买了专业的古籍修复技艺书籍补充专业知识,参加了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基础班的网络学习,用废旧书报反复训练线装书的装订技术。

作者所藏《希奇宝卷》

为调治防霉、防酸防脆的浆糊多方请教,多次反复试验。为选择与不同宝卷旧书相匹配的纸张,多次到上海福州路寻找老旧纸。

经过潜心学习、训练了5年多,于2016年初,才真正敢用一本清末木刻唱本下手进行修复试验。修补效果到底如何自己心中没有底,专程到上海旧书店,鼓着勇气给老师傅过目,当得到老师傅的认可和赞许后才放心下来。

此后,利用日常的休息时间、节假日对所藏古旧书、宝卷进行整理、修复成了我最大的业余工作。一本书从开始着手修复到完成,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由于都是利用工作之余的业余时间,修复一本普通的旧书都需要一两个月时间。

古旧书修复需要耐心和专注,晚饭后开始工作,不经意间就会到深夜甚至凌晨。周末由于是完全属于自己可以支配的全天全天候的“旧书修补时间”,便没有了时间概念,往往会把吃饭、喝水的时间都占用上。因为爱好而喜欢,因为喜欢而专注。

当一本无法正常阅读的旧书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日夜的亲手打扮后,如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一般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心地感受的确是满满的成就感。

几年来,我修补整理了自己所藏的古旧书30多本,其中宝卷书20多本。为我的宝卷整理和此书的出版做了很好的前期准备和铺垫。

作者所藏《修真宝卷》

四、关于本书

全国各级图书馆、博物馆和各大专院校、社科民俗研究机构历来都是宝卷收藏、研究的主体。只是到近代顾哲刚、郑振铎等学者发现并推崇宝卷的学术价值以后,宝卷的收集、收藏才在民间、个人爱好者中兴起,宝卷编目更是各图书馆藏机构和各专家学者主导组织的事。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老一辈宝卷研究专家顾哲刚、郑振铎、傅惜华、胡士莹、李世瑜都有专门的宝卷编目,车锡伦《总目》的问世,真正把宝卷研究推向新的阶段,使之成为中国民俗、民间文艺研究中的一门独立体系。

此后出现的宝卷编目专题书籍主要有《北方民间宝卷研究》(尚新丽、车锡伦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收录北方宝卷116种),《苏州戏曲博物馆藏宝卷提要》(郭腊梅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版,收录宝卷236种,版本1119种),《傅惜华藏宝卷手抄本研究》(吴瑞卿著,北京学苑出版社2018年版)下编《傅惜华藏宝卷手抄本目录》(收录宝卷139种,版本352部),《扬州大学图书馆藏宝卷》(骆凡、王定勇编著,广陵书社2021年版,收录宝卷102种,版本113部)。

《扬州大学图书馆藏宝卷》,骆凡、王定勇编著,广陵书社2021年版。

受上述图藏和学界编纂宝卷目录提要的启发,并学习和借鉴了他们的编目方法,用偷懒的拿来主义方式,在自己多年所收集收藏的230多种计320多部版本的宝卷中选取出199种计273部版本,编成本书。

本书版本数量上,共有木刻本65部、石印本71部、手抄本129部、铅字排印本6部、油印本2部。版本年代上,建国前的版本超过200部。宝卷种类上,《总目》中没有收集的有49种,版本180部。

本书的文本结构及内容包含:题名、内容提要、版本信息、文本结构、提按、文本照片。

(一)题名。

宝卷名称以原书封面正名编入,如无封面页或封面页无题名,则先后以书名页、卷首题名、开结卷中出现的名称编入。“又名”是除正名之外,在书名页、卷首题名、开结卷中出现的所有不同宝卷名称。同名宝卷有不同版本的在宝卷名后注(一)(二)。宝卷内容、故事情节相同,但版本不同,故事发生地点、人物等有异的,单列为一种宝卷,故事情节用“参见”标注”。

(二)版本信息。

包含刊抄年代、刊抄者、刊抄方式、装订方式、卷册数、开本尺寸、页面数量、行字数量、外观品相、书题(封面封底、书口、书名页、版权页、插图、序、卷首、卷末、钤印)、收藏者等信息。

《河南宝卷目录提要》,韩洪波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版。

(三)文本结构。

包含“开卷”、“正文”、“结卷”。“开卷”、“结卷”按照有“开卷偈”、“结卷偈”的原文照录,其中原文中有刊抄者使用的别字、同音异字、错字的均按原文录入,未作人为修正和改动。原文中有判别不清或缺字的均以“□”表示。“正文”叙明说讚方式。

(四)提按。

对宝卷版本的流源、与相近版本的异同、版本收集过程等进行简要说明和补正。

(五)版本照片。

对大部分宝卷选取版本其中封面页、书名页、绘图页、卷首卷末页、正文页等一张或两张照片插页。在选取照片上侧重原书于版本信息、封面及绘图,增强本是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五、关于“宿迁运羽书馆”

“宿迁运羽书馆”是我的书房名字。原先我的书房自称为“运羽书屋”,2022年9月份,宿迁市编印《宿迁文化遗产录》,收录我几部有关宿迁的地方古籍,经此书执行主编马志春先生(国内资深收藏家)建议,便于确定古籍的现存地点,将收藏地点改为“宿迁运羽书馆”。

《宿迁文化遗产录》

经过多年的收集和积累,“宿迁运羽书馆”现存藏书1万余册,其中80%以上为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旧书。藏书范围较广,涉及内容较杂,没有明显明确的收藏专题系列。

总体梳理下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从版本年代上:一是线装古籍类,民国及以前的线装书1000余册计4900余卷。

二是民国旧书,民国至建国前旧书1000余册。

三是建国后至“文革”前的 “建国十七年”经典文学书,有3200余册。

四是“文革”期间旧书。明显特征是书名页前都有“毛主席语录”的旧书,有1500余册。

五是“文革”后至改革开放前旧书。此阶段书称之为伤痕或怀旧文学共有2000余册。

六是改革开放后的文史文学方面的书,计有1500余册。另外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以前的成套连环画1000余册。

二、从内容上:文史类旧书占90%以上。有一定数量规模的能够称得上专题系列的书籍主要是“宝卷”系列、“解放区出版的红色新善本”系列、“民俗唱词唱本”系列、“建国后十七年经典文学”系列、“建国后十七年外国文学”系列、“文革文学”系列。随着本书宝卷系列的整理出版,“宿迁运羽书馆中其它专题系列书籍的学习、整理又将继续占据着我的主要业余时间了。

《苏州戏曲博物馆藏宝卷提要》

后 记

整理我收藏的宝卷,初衷是为了日常便于查找、翻阅,也是出于对自己多年收集收藏的宝卷一种珍视珍爱,从没有想过要出版成书。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闲暇劳作,当几十万字的书稿呈现于案头,想想每部宝卷都是经过几十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古人口口相传、不断手抄传唱再经前人的整理流传至今实属非常难得,想想经过传唱人、传抄人多年的不断提炼、不断改进的“真善美”、“孝忠道”、“奸丑恶”的精彩宝卷故事和精美绝艳的“三言、五言、七言、十言”绝句只能束之高阁,深藏于自己的书橱,觉得未免太可惜了,便有了出版的想法。

我国宝卷研究专家黄靖老师得知我的想法后,诚恳的告知我,宝卷书目方面的出版不同于一般书籍,必须要选择在宝卷、古籍出版方面有经验且相对专业的出版社,基于此古吴轩出版社就成了我的首选。

《海外中国宝卷收藏与研究导论》

古吴轩出版社的编辑周娇老师、黄超群老师以及编辑部主任张颖老师的对稿件的编排、校核的严谨、专注精神让我领略到什么叫作专业和专注,他们真正是把编辑工作当做学问来做,一字一句一标点稍有疑虑都要仔细与我和原书原稿核对清楚。

此书能够出版真是倾注了她们的心血和辛劳,更让我学到了做每一件事、做每一项工作都要用敬畏精神来对待。我真为我遇到好的出版社和好的编辑老师而感到庆幸和欣慰。

得益于我的夫人宋义秀女士多年来对我宝卷收藏、爱好兴趣的始终倾心地支持,使得我能够在宝卷收藏的道路上安心的走下去。在我整理宝卷的过程中,她更是利用自己的闲暇之余帮助我整理、校对,使我能够全心在工作之余投入此书的整理,此书也凝结着她对我的帮助和关心,因此要很好的感谢她!

我的挚友、国内资深收藏家马志春先生对此书的出版给予了很好的指导和建议,宿迁豫新学校的王帅老师在此书的图片拍摄中给予了帮助,对此也向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我还是要再次提及黄靖老师,他是我宝卷收藏、学习路上的鼓励者、鞭策者。不但对本书的内容、结构、分类等做了全面的修订、指导,得知本书能够出版,欣然接受我的请求,还精心的为本书作序。

《宝卷笔记》

我深知我的书稿内容浅显,表达笨拙,但黄老师仍然给与很高的赞誉和鼓励,这真正使我体会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宝卷研究专家对一个新人是多么的关爱和提携,也正体现和代表了宝卷研究前辈们对我国宝卷这个传统文化瑰宝希望长久传承、新人辈出的期待。

宝卷爱好、学习、研究永无止境。《宿迁运羽书馆藏宝卷》的出版是我在宝卷研学的这条路上进一步提升的新的起点,希望借此书的出版,能够结识更多的宝卷研究专家、学者和宝卷同行,拓宽我对宝卷学习的视野,坚定我在宝卷学习的道路上持续走下去的信心。

我也将坚定的持续走下去。随着我的宝卷收藏不断深入,还有《五祖宝卷》、《立愿宝卷》、《惜谷宝卷》等上百种版本稀少珍贵的宝卷无法收录到本书中,后续还将继续整理,作为出版所在。

由于自己只是一名业余的宝卷收藏爱好者,文学文字水平有限,在每部宝卷的版本信息分类、汇总、描述及宝卷故事概要综述上都显得粗俗粗浅,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祈请宝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王庆俊

2023年12月

《海外藏中国宝卷汇刊》

作者简介

王庆俊,江苏沭阳人,1970年7月出生,研究生文化。古旧书的收集、收藏爱好者。现有各类藏书10000余册。重点收集、收藏各类民国以前的线装书及民俗唱词、唱本、宝卷。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收藏明清以来各类民间宝卷200多种300余本。自建《宿迁运羽书馆》,所收藏的多部明清线装书及宿迁地方特色古籍收录于《宿迁物质文化遗产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