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悍匪劫持中国专机计划出逃台湾,他反锁死了驾驶舱门,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驾驶员,驾驶员本能回头,竟撞上一张熟悉的脸:“怎么是你?”
这是新中国第一起劫机案,因特殊原因保密多年,8年后才被媒体做了有限的报道。
011982年7月30日早晨,上海虹桥机场。
非洲某国高级军事代表团结束了在上海的友好访问,正准备搭乘“子爵号”专机赶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的纪念活动。
9点12分, “子爵号”起飞。
驾驶舱里,驾驶员张景海、副驾驶兰丁寿、领航员刘铁军正在有条不紊地操作着。
9点20分,飞机抵达江苏无锡上空。
客舱里有个人悄悄离开座位,溜进了靠近驾驶舱的洗手间。
此时刘铁军站起身,推开驾驶舱的舱门,准备到后舱通讯室向地面报告飞行状态。
他没想到,一双贼眼正从洗手间门缝里死死盯着驾驶舱门,当看到舱门被打开,有人疾步走出时,一个魔影冲进了驾驶舱,“咔嚓”一声反锁死了舱门,把驾驶舱与客舱、后舱彻底隔绝了!
“不许动!立即改变航向,飞台湾桃园机场,出声我就跟你们同归于尽!”
那人歇斯底里地吼着,一把扯掉了驾驶员的飞行帽,切断了唯一能与后舱联系的报话系统。
张景海、兰丁寿本能地回头,撞上一张熟悉的脸:“怎么是他?”
02原来,劫匪是随团的某机关保卫干部郑延武,他凶神恶煞,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驾驶员,另一只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只打火机。
此时,张景海突然闻到一股浓烈刺鼻的气味,他低头一看,地板上正有液体在流淌。
“不好!是汽油!”张景海心里一惊。
他不怕枪,怕的是郑延武手里的打火机,一旦汽油起火,机舱内将迅速沦为一片地狱火海。
为了麻痹劫匪,张景海假装闲聊:“你怎么会想去台湾?”还让郑延武帮忙拿地图、指挥尺。
同时,他悄悄打开了专机底部的通气孔,想加快汽油挥发。
可通气孔一打开,外面的风就紧跟着灌了进来,劫匪立刻警觉起来:“风!怎么有风?”
张景海冷静回应:“正常,航线上的气流变化。”
劫匪将信将疑,只是把手里的枪和打火机握得更紧了。
03接下来怎么办?张景海和兰丁寿都在心里默默盘算着。
他俩都是1.8米的大个子,机舱窄小,一旦动起手来,空间有限。
于是,他们趁着劫匪不注意,悄悄按动飞行座椅的自动调节按钮,将座位缓缓后移,增大自己的活动空间。
也是苍天有眼,此时航线上风和日丽,气流平稳,张景海暗暗启动了自动驾驶仪,这样飞机无需操作就能自动飞行,他俩就能腾出手来对付劫匪了。
这时,双方已经僵持了30分钟,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通风,驾驶舱里的汽油味淡了下来,地板上的汽油积液也消失了。
该动手了!
张、兰两人默契地对望了一眼,突然兰丁寿用手一指前方:“看,大海!”
张景海心领神会:“嘿,你看那上边的船,还挂着外国小旗呢!”
郑延武随即问道:“在哪儿,让我看看!”
他站在张、兰身后,向前探过头去,想向地面观看,说时迟那时快,张景海、兰丁寿迅速起身,使出浑身的力量,三下五除二就把劫匪压倒在地板上。
“叭!叭!叭!”枪响了,郑延武慌乱间扣动了扳机。
一颗子弹击中了张景海的腿部,也射中了驾驶舱,但这几声枪响被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淹没了。
郑延武猛烈地反抗着,他身高体壮,又是经过特种训练的武装保卫人员,极不好对付,三个人在窄小的驾驶舱里纠缠着、厮打着。
“咣当!”一声,驾驶舱的舱门竟被他们撞开了,这时早已守在门外的刘铁军太平斧一挥,劫匪的脑袋就开了花,鲜血、脑浆淌了一地。
一场劫机梦像肥皂泡一样迅速破灭,而机舱里的外宾们对此毫不知情。
0410分钟后,“子爵号”在南京机场紧急降落。
北京指挥室早已收到消息,做好部署,中弹的张景海一下飞机就被救护车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另一架专机已经等在机场,准备迎接外宾们进京。
外宾们不解:“怎么飞了快1个小时才到南京?”
接待员回答:“飞机故障,需要换乘。”
兰丁寿(左一)张景海(左二)刘铁军(左四)
外宾们并不知道,死神曾经那么逼近过他们,也不知道驾驶员们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命曾进行过一场生死搏斗。
在后来的表彰大会上,“子爵号”机组被授予“英雄机组”称号,张景海、兰丁寿被授予“反劫持英雄”称号,刘铁军也被记功授奖。
让我们向英雄们致敬!郑延武劫机出逃的原因在下方留言区揭秘,欢迎留言。
揭秘郑延武劫机出逃台湾的原因:
那个时代,郑延武是公认的“根红苗正”的人,但他和家里的小保姆发生了不正当关系,小保姆怀孕,郑延武被举报处分。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打算叛逃台湾,获得台湾当局的庇护和金钱美色。
好文连读日本史上第一起民航劫机,乘客懵逼:啥是劫持?劫匪: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