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因人形机器人争吵,朱啸虎表示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

鹏哥操作 2025-03-31 09:26:47

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的一则声明掀起了创投圈的轩然大波。他公开表示,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项目,理由是“商业化路径不清晰”。

这一言论与当前行业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具身智能”,据测算,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27.6亿元跃升至2030年的750亿元,全球占比达32.7%。

朱啸虎的退出逻辑基于“反共识”策略:在市场分歧时布局,在高度共识时离场。他指出,人形机器人企业面临两大难题:单台售价数十万元的成本远超场景付费意愿,且落地场景多为高校、科研机构等非市场化客户。

以其曾投资的星海图为例,天使轮融资后仅半年便提出退出诉求,并于2024年9月完成股权变现。

这一决策被部分业内人士解读为美元基金策略调整的缩影——在募资环境收紧背景下,短期回报压力迫使机构转向更易快速变现的赛道。 资本分歧与产业信心的碰撞 朱啸虎的观点迅速招致多方反驳。经纬创投创始人张颖在朋友圈直言“朱老板别闹”,强调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核心载体,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场景探索的关键期,短期泡沫属正常现象。

他甚至质疑朱啸虎的言论可能损害行业声誉,直言“未来优质公司谁还会与其合作”。 创业者的反击更为激烈。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赵同阳公开表示,朱啸虎的投资逻辑更适合“快餐式项目”,而人形机器人需要长期深耕。

他预言,人形机器人将在五年内“无处不在”,并称这是“人类制造工具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业革命”。

宇树科技早期投资人、敦鸿资产合伙人俞文超则指出,人形机器人当前已具备科研教育市场支撑,未来3-5年的机会在于制造业和商业服务领域。

技术突破与市场现实的角力 尽管商业化路径存疑,技术进步却从未停歇。

2025年,宇树科技G1机器人完成侧空翻、720度回旋踢等高难度动作;智元机器人灵犀X2实现踩滑板车、超市结算等复杂任务;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慧思开物”平台,更是通过大模型驱动实现多场景协同作业。

这些突破印证了技术的可行性,但也暴露了成本与需求的矛盾——单台机器人价格仍高达数十万元,而市场接受度尚未打开。 地方政府的态度成为关键变量。广东省省长王伟中2025年3月密集考察四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北京、上海等地则通过政策扶持推动技术攻关。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赛道融资事件超110笔,国资背景基金占比超四成。这种“政府+资本”的双轮驱动,既为行业注入信心,也加剧了对“泡沫化”的担忧。

未来展望:短期阵痛与长期价值的平衡 朱啸虎的退出与张颖的坚守,本质是资本对风险偏好的选择。早期VC通常要求5-7年内退出,而人形机器人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技术迭代与市场培育。

这种时间错配导致部分机构选择离场,而另一部分则押注长期。正如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所言,行业将经历2-3年的“淘汰赛”,最终沉淀出真正具备技术壁垒与商业化能力的企业。 站在2025年的节点,人形机器人的争议恰似当年新能源车的缩影。从骗补潮到技术突破,从政策驱动到市场认可,新能源车用十余年完成蜕变。

如今的人形机器人,或许正处于类似的“野蛮生长”阶段。争议本身并非坏事,它既暴露了行业的痛点,也激发了技术创新与模式探索。

未来,当成本进一步下降、场景持续拓展,这一领域或将诞生改变人类生活的巨头。而那些在争议中坚守的资本与创业者,终将成为这场工业革命的见证者与受益者。

0 阅读:4

鹏哥操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