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国和苏联的参战,中国能否打赢日本?毛主席早就回答过了

尘厉看历史 2023-06-28 21:47:00

这是一个在历史舞台上,不断被反复提起的问题,如果没有美国和苏联的插手,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毛主席在战争初期给出了答案——是的。而历史,也以无法反驳的真相证实了他的判断。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探索战争的根源,并对比中日两国在战争爆发时的实力。当全球陷入1929年的大萧条时,日本也不例外。经济危机蔓延到日本,使得日本经济陷入低谷,日本帝国主义者开始更迅速地加大对中国的侵略步伐,试图通过扩张治愈内部矛盾。

而在日本逐步逼近的情况下,无论是中国的国民党、共产党,还是其他的党派和人士,都看到了中国和日本之间无法解决的矛盾,思考如何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然而,此时的中国面对一个既无奈又带有一些羞辱的事实。在全面侵略中国之前,日本已经通过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步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虽然其工业力量相对于欧美列强有所不及,但其仍能制造出万吨级的战列舰,生产大口径的火炮。

与此相反,此时的中国的重工业能力几乎为零,无法形成一个独立的军事工业体系,只能依靠“人多地广”来自豪。因此,这个曾以文明古国自傲、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中国,在面对这场残酷的国家对抗时,显得工业化方面的优势微乎其微,远远落后于对手。

在这种表面上的实力差距,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实力对比中,中国还有赢得胜利的机会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战争论》,战争的理论中,人的因素总被放在首位。因为无论技术有多么尖端,无论装备有多么先进,归根结底,都需要人来掌控和运用。

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夜,中国在屡次外敌的压迫下,已然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民族主义浪潮。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犹如地幔中的熔岩,表面上看似寂静,但只需一个契机,便会化为一股恐怖的力量,让侵略者闻风丧胆。

然而,在战争的残酷现实面前,除了人的因素,经济或物质条件也显得至关重要。强大的民族精神固然能让人克服困难,甚至不惧死亡,但如果在物质条件严重不足、经济实力薄弱的情况下,将极大地削弱抗战的能力,甚至可能导致战争的失败。

对于当时的中国,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经济问题对于日本来说,同样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危机。日本本身资源匮乏,高度依赖外部资源输入,而世界经济大萧条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的经济困境,使其对外部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尽管日本在侵略中国后,得以无情地掠夺中国的各种资源,以供给自身的工业经济运转,但要在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也需要时间和成本。

如果日本在全面侵略中国后,无法从中国获取足够的资源来维持其国内的经济运转,或者是占领中国的成本远高于从中国掠夺来的收益,那么日本的经济就将面临崩溃的风险。

此时,日本帝国主义者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侵略其他国家,二是走向灭亡。因此,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表象,就像一个患有水肿的人,表面看上去肥大,实际上却是疾病侵蚀。越是依赖外部的掠夺,日本的经济就越会失去自我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最终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困境。

无论如何,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上,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所面临的挑战都远远超过其预期。其在战争初期所展现出的强大军事实力,无法掩盖其在经济和人力资源上的长期虚弱。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日本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系列的战略优势,但最终却无法战胜坚韧不屈的中国人民。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