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品牌官应成为学校标配

世代看家居 2024-09-13 15:08:46

为什么我们每个中学校长、每个老师都看重自己学生的“211率”,“985率”和“清北率”?为什么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211”、“985”甚至“清北”等名校?

因为“211”、“985”和“清北”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品牌大学。在全国3117所高等学校中,211高校只有105所,985高校只有39所,清北只有2所,属于顶尖的3.3%、1.25%和不到1‰。(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这些品牌大学已经建立了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受到校长、家长、考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这就是品牌赋予这些高校的力量!

对于全国的21.12万所中小学校而言,如何成为顶尖的5%、3%、1%和1‰甚至万分之一?(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

从学校品牌管理的视角,我们认为:每个学校都应该有一位首席品牌官,或者说,首席品牌官应成为每个学校的标配。

学校品牌管理存在的十个问题

在我们接触的数以千计的学校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品牌管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学校品牌管理的理论缺乏系统性认知

我们在走访学校时,与众多学校管理干部交流,在谈到学校品牌管理时,绝大多数干部的认知都是片面的、不系统的或不专业的。

比如,最基本的概念:什么是学校品牌?

有的说,学校品牌就是学校的校名;有的说,学校品牌就是学校的顶层设计;有的说,学校品牌就是校长的影响力;也有的说,学校品牌就是课程……

对于这些回答,虽然不能说都是错误的,但都只是说到了某个方面,缺乏系统性认知。

那么,到底什么是学校品牌呢?

《学校品牌管理》杂志早在创刊之初就明确提出:学校品牌是由学校特色、学校文化、校长品牌、教师品牌、公共关系、学校庆典和教育策划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学校品牌的核心指标是学校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与育人成果。

另外,部分新任校长对学校文化顶层设计的相关概念不清晰,在具体工作中,会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现象。比如,某位校长认为,应该先提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再以此统领学校的品牌定位等。而专业的做法是:应该先确定学校的品牌定位,再构建这个定位之下的支撑要素,因为,学校品牌定位是整个学校顶层设计的“纲”,其他的是“目”,所谓纲举目张,而不是相反。

二、学校品牌管理工作缺乏体系性

由于对学校品牌管理的理论缺乏系统性认知,必然导致在学校品牌管理工作中缺乏体系性,现实中,99%以上的学校,都想做好品牌管理工作,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但是,都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因此,普遍的做法就是点状的,往往是校长想到一个点,就安排人做一点,缺乏一个全局性、长期性、体系性的规划与部署。这是非常不利于学校品牌管理的。

三、学校品牌定位不清晰

缺乏独特性与差异性:很多学校品牌定位不能凸显自身的独特优势和教育理念,导致在众多同类学校中难以脱颖而出。品牌定位应当基于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校名、特色课程、当地文化、历史传承等,现实中的学校品牌呈现出同质化的问题。

另一方面,内外部认知不统一:学校管理层、教职员工乃至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品牌的理解和认知往往存在分歧,这反映出学校在传达和实施品牌定位时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不足,品牌定位需要成为全校共识,贯穿于教学、管理、传播等各个方面。

四、学校品牌标识(LOGO)缺乏美感

具体表现为:LOGO元素单一或陈旧,色彩搭配不当,辨识度不高,忽视应用的延展性,设计与品牌定位脱节等。

五、校长品牌和教师品牌缺失

校长和教师是学校品牌的关键支撑,而众多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除了当地学校圈子外,几乎没有社会知名度,更不用说校长品牌、教师品牌了。

六、校园文化建设缺失

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是公认的,但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基本上没做,墙壁、廊道、架空层等都是空白的,或者布置单调乏味,不能体现学校特色和优势,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归属感。

七、对社会媒体的应用严重缺失

自媒体兴起后,几乎每个学校都搞了微信公众号,它成为学校对外传播的主要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学校很少应用社会媒体开展品牌传播,因此,虽然很多学校的办学质量很高,但是他们学校品牌的知名度却始终局限于很少人知道。

八、缺乏对校庆和校友的有效运营

逢五逢十的校庆是学校品牌建设与传播的绝佳时机,而校友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可靠力量,但是绝大多数学校缺乏对校庆和校友的有效运营,部分学校甚至连大多数校友的联系方式都没有。

九、缺乏校家社共建学校品牌的有效机制

现实中,绝大多数学校品牌的建设,都是由学校在唱“独角戏”,几乎都没有形成校家社共建共享学校品牌的有效机制,而学生家庭与社会各界包括很多教育类公益基金,有教育情怀的企业,专业的教育咨询机构等,要么有资金、要么有技术、装备,要么有专家智库,他们都有意愿参与学校品牌建设,但是却没有合适的参与方式。

十、学校‌品牌危机处理能力不足

媒体上曾多次曝光学校食品问题,但很少看见学校在面临危机事件时的有效处理举措,这一定会对学校品牌造成巨大的伤害,影响公众对学校的信任度。

上述现象与问题的存在,根源在于学校缺乏品牌资产经营意识,在此,本刊记者原创提出一个全新理念:学校向社会输出的,不只是学生,还有品牌。学生是学校的“硬产品”,品牌是学校的“软实力”,“硬产品”和“软实力”是互为动力,互相促进的强相关关系。

品牌管理是本刊从企业营销管理领域引进到学校运营管理领域的,我们研究了众多国内外顶尖的企业品牌管理之道,从中找出一般性的规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出一套完善的学校品牌管理体系。

企业品牌管理之道:‌以美的集团为例

8月20日,美的集团发布2024年中报业绩,当期营业总收入2181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208亿,同比增长14%,全年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将是大概率事件。如此,美的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已成为众多211、985名校毕业生理想的雇主单位。它的品牌管理之道,具有极好的标杆意义和参考价值。

美的集团是国内最早设置广告科(后来演变为品牌部)的企业之一,随后,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集团层面设置品牌部,负责制定美的品牌的管理标准、美的品牌的推广与传播,品牌危机事件的处理等,事业部层面设置市场部(或品牌部)、分公司层面设置推广专员等。

美的品牌具有完整的顶层设计,包括:美的精神:开放、和谐、务实、创新;美的愿景:做世界的美的;美的使命: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品牌口号(Slogan):从“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进化为“智慧生活可以更美的”;美的价值观:志存高远、客户至上、变革创新、包容共协、务实奋进;美的歌曲:从《美的长风》进化为《美的世界》;美的吉祥物:美的熊。

美的品牌定位:物美价廉的大众化家电产品。在品牌定位之下,各品类产品又有相应的特色,优势,以吸引目标人群购买。比如,美的风扇的特色与优势“安静”,美的空调的特色与优势“以技术为顾客省钱”,美的微波炉的特色与优势“营养烹饪”等。

美的品牌标识(Logo)不断迭代,以保持品牌的年轻、活力,至今已进化到第五代。

美的还是国内第一个请明星作为代言人的家电品牌,早在1995年,就请当时的超级明星巩俐代言,其后,又请国家跳水队、游泳队为代言人等等。

美的与国内外几乎所有知名的品牌管理机构(广告公司与公关公司)合作过。

美的几乎与国内所有的知名媒体合作过,要么发布硬广,要么发布新闻报道。

美的领导人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2012年之前,是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何享健先生,他的名言“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宁可放弃100万利润的生意,也不放弃一个对企业有用的人”,“宁可容忍1个亿的投资失败,也不容忍机制的退化与弱化”等已成为企业经营的格言。

2012年之后是董事长方洪波,他已成为从职业经理人到老板的典范,方洪波在企业界和公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美的事业部管理模式,灯塔工厂的建设,进入机器人领域,全球化经营等特色与优势,也成为美的品牌建设的重要加分项。

美的品牌管理成功的关键是:创始人何享健先生及继任者一直重视品牌建设,将此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级工作,配置了相应的人财物等资源。这也是每一个超级品牌成功的共通之处。

在人财物等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因此,本刊记者认为,学校品牌管理要取得成功,关键是每个学校都应设置首席品牌官。

首席品牌官应成为学校标配

首席品牌官作为学校品牌管理的领航者,需具备多维度的能力,承担相应的职责,确保学校品牌形象的塑造、维护与发展。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学校的首席品牌官?

第一,要有正确的品牌观。任何品牌真正的成功一定是因为自己做得足够好,而不是靠给竞争品牌挖坑、使绊获得。首席品牌官应该具有正确的品牌观,即:宣扬自己学校的优势,亮点,避免贬低、打压、攻击其他学校。

第二,要有很强的系统和逻辑能力。首席品牌官作为负责学校品牌的高管,工作性质不是“点”,也不是“面”,而是“体”,所以,要有校长的视野高度和全局观,具备很强的系统构建和逻辑梳理能力。

第三,要了解学校的全部领域。学校品牌覆盖整个学校,要求首席品牌官对学校的方方面面都要了解,甚至全面掌握。

第四,最好有学校工作经历,也有品牌咨询机构的工作经历。这样的人,既熟悉、理解学校工作,也掌握品牌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做事会比较理性和接地气。

第五,沟通能力强。首席品牌官这个职位可能是学校里“最会聊天”的人,梳理学校的文化理念要聊天,聆听同仁的经验和意见反馈要聊天,做头脑风暴主持人要聊天,向同行取经要聊天,做各种调研要聊天,品牌出现危机时要聊天……,别以为聊天是一个没有技术的活,让别人不设防地相信你、不知不觉从嘴里倒出干货,其实是一种超凡能力。

首席品牌官的工作职责包括:

一、工作原点是“品牌”,上级领导是校长或书记,直接向校长或书记汇报工作。

二、构建学校品牌管理工作的完整体系。

三、精准定位学校品牌,构建完整的品牌体系。

四、要培训全校师生的品牌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提高全体人员的品牌意识以及管理、执行技能。

五、要建立内外部的品牌传播体系。

六、要对校长品牌和教师品牌进行有效地定义与传播。

七、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八、要开展校庆和校友的有效运营。

九、要构建校家社共建学校品牌的有效机制。

十、要加强学校‌品牌危机处理能力。

十一、要开展品牌评估与持续优化。

十二、要持续总结学校的特色与优势,进行有效的内外部传播。

十三、要讲好学校品牌的故事。

十四、要参与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发与传播。

十五、要塑造优秀学生的个人品牌。

学校品牌影响到学校对优秀教师、优秀生源、更多社会资源的吸引力,也决定了学校的美誉度和社会认可度。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需要每位校长、书记或民办学校董事长高度重视,并付诸行动,因为,品牌就是学校的新质生产力。

0 阅读:7

世代看家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