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周,西太平洋的军事动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升级。从日本三泽基地到菲律宾巴丹群岛,一条针对台海地区的"导弹锁链"正在成型。
据美国“战区”最新消息,美军正在往巴丹群岛部署装备了“海军打击导弹”的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
巴丹群岛位于吕宋海峡的中心地带,是世界上最具战略意义的地方之一。此前,山东舰编队出太平洋一般就走这里,前不久的“海峡雷霆”军演,山东舰也是走的这里。
在此之前,日本北部三泽基地已经进驻了多架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这个位置距离台湾本岛仅600公里。
这种超音速轰炸机搭载的JASSM隐身巡航导弹,射程可达900公里,意味着从该基地起飞的战机无需进入台海空域,就能对大陆纵深目标实施打击。

目前,日本还宣布投入2万亿日元(约合130亿美元)打造两艘"宙斯盾系统搭载舰",虽然日本声称这是防御性武器,但其配备的SM-6导弹既能拦截弹道导弹,又能打击水面舰艇,配合12式改进型巡航导弹的400公里对地打击能力,俨然成为移动的"海上导弹库"。
近日,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已开启,美国叫来了20个国家助阵。美军陆战队首次在吕宋海峡中段的巴丹群岛部署NMESIS岸基反舰系统,这套系统配备的NSM隐身反舰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配合岛上部署的AN/TPS-80雷达(探测距离250公里),恰好覆盖这条354公里宽的战略水道。
这种由集装箱卡车搭载的导弹系统,外形和民用车辆无异,能隐蔽在丛林或居民区。每套系统配备的NSM导弹采用红外/GPS复合制导,末段飞行高度可降至5米,突防能力极强。按照美军推演,如果在吕宋海峡两侧部署20套该系统,理论上每天能发射480枚导弹,这对任何舰队都是严峻考验。
更关键的是,此处距离台湾最南端仅108公里,处于解放军舰队进出西太平洋的咽喉要道。

分析这些部署的地理位置,可以清晰看出美军的战略意图:北起日本列岛,经琉球群岛、台湾本岛,南至菲律宾群岛,构建起三层火力网。
第一层由驻日美军基地、宙斯盾舰组成,负责远程预警和战略打击;第二层依托台岛东部海域的航母战斗群,实施区域拒止;第三层则通过菲律宾群岛的机动部署,封锁南海方向的海上通道。这种布局很像中国古代的"连环马"战术,各节点互为犄角,试图形成交叉火力覆盖。
日本军事专家森本敏在《朝日新闻》专栏中透露,五角大楼正在试验"分布式杀伤链"概念。具体到台海场景,就是将反舰导弹、防空系统、电子战设备分散部署在东海至南海的岛链上,通过卫星、无人机、预警机构建战场感知网络。这种战术既能避免航母等大型目标被"一锅端",又能持续消耗对方防御力量,毕竟拦截200万美元的导弹需要耗费数倍成本的防空导弹。
为了阻拦大陆收台,美国还真是煞费苦心了。
但美国也低估了中国的实力。解放军近年发展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无侦-8高速侦察机等装备,专门克美军的各种"岛链防御体系"。

特别是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4000公里的射程足以覆盖关岛在内的第二岛链。在5月初的"联合利剑"演习中,山东舰航母编队穿越巴士海峡进入西太平洋,6艘驱护舰组成的水面战斗群在台岛东南海域展开实弹演练,这些动作都是在直接告诉美军:解放军有能力打破美军的"岛链封锁"!
在经济层面,台湾海峡每年通行船只超过10万艘,承担着全球40%的集装箱运输量。美军在关键水道部署反舰系统,等于把全球经济命脉置于军事对抗的前线。这种"焦土战略"虽然能增加军事筹码,却也导致地区国家陷入"安全困境"。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近期就警告,亚洲国家不愿在中美间选边站队。
纵观美国这些年的算计,每一次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次也不例外,美国自作聪明的炒作大陆收台时间,给“台独”制造紧张感,但实际上,只会加速“台独”势力的崩溃。
目前,台湾岛内正在酝酿一场足以撼动政坛的风暴。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近日高调宣布,将在4月26日发动"台湾史上最大规模街头运动",剑指赖清德当局。

根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最新民调数据显示,高达79.6%的受访者支持改组现有行政团队,要求赖清德下台。
岛内舆论普遍认为,即便4月26日的行动未能直接推翻赖清德,也将开启台湾政坛新一轮洗牌。国民党需要证明自己仍有主导街头运动的能力,民众党则要抓住机会扩大政治影响力。而赖清德若不能有效应对,可能重蹈陈水扁后期"跛脚执政"的覆辙。
赖清德有此结局其实在意料之中,如果赖清德被被轰下台,美国又当如何?
事实上,现在的台湾问题,对于美国而言是个烫手的山芋,既不想松手,又拿不稳当,如果美国执迷不悟,那最后只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