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沦为美国掠夺对象,千亿资金外逃,恐陷20年低迷

赵家人说 2024-05-10 09:14:44

昔日被引擎的印度,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挑战。

在中美经济博弈的大棋盘上,印度曾期望能够左右逢源,从中获益。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印度的财富虽然增长,却流入了美国的口袋里。

全球经济的风云变幻,让人们担忧日本可能成为美国经济战略的牺牲品。

与此同时,印度也正悄然步入同样的险境。

日元的狂跌和印度工业的低迷,预示着一场无声的经济战争已然打响。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印度曾梦想在中美之间的角逐中大赚特赚,却发现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屈服于美国的强权。

当前,负债累累的美国正在应对多线作战的困境,资金的匮乏使其不得不四处搜刮。

欧洲已被美国榨取至极限,俄罗斯的资产也遭到了美国的肆意掠夺。

美国曾经耗费百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信用体系,如今似乎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即便是最忠诚的盟友日本,也未能逃脱美国的掌控,日元的狂泻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面对巨额的外汇储备,日本央行的冷处理不得不说是在美国的压力下作出的。

在美国的铁腕政策下,日本显得无可奈何。印度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又怎能独善其身?

去年,印度股市一度达到了4万亿美元的高峰,名声大噪。

但是,随着风险的增加,股市的繁荣也开始显露出不稳定的迹象。

当年日本股市的辉煌,不也是一时的繁华吗?

如今,日本投资者转向印度股市,这条财富之路恐怕将变成一条收割之路。

在亚洲货币的保卫战中,印度的命运也变得越来越明朗。

日元创下34年新低的同时,印度卢比也跌至历史新低。

数据显示,印度的通胀率高达6.95%,连续17个月刷新纪录。

作为一个进口大国,印度的贸易逆差远远超过了出口。

今年,新兴市场货币整体贬值了8.5%,而印度卢比的贬值幅度达到了惊人的15.32%,成为了贬值幅度最大的货币。

通胀和货币贬值的根源在于资本的外流。截至3月,印度的外汇储备较去年降低了13%,仅剩5700亿美元。

长期以来,印度的外债一直超过外汇储备,政府债务高达GDP的78.3%。

今年,印度还面临着外资撤离的重创。

包括富士康芯片厂计划、迪士尼的撤资、特斯拉转投中国等一系列事件,都预示着印度经济的风险正在升高。

不应忘记,阿达尼集团曾遭到国际资本的做空,这次美国的警告可能不再只是口头上的,而是实际行动的开始。

印度虽自诩为大国,但其经济实力并未达到与中美抗衡的水平。

今日的困境只能说明,印度仍需更长的发展周期和更加谨慎的态度。

庞大的人口数量可以成为发展的推动力,但也隐藏着社会动荡的风险。

印度的重工业基础薄弱,想要实现快速工业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与此同时,美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已经开始。

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第四季度,印度海外投资者就抛售了约3100万亿卢比的股票,规模之大令人震惊。

与中国不同,印度没有资本管制措施,为外资提供了扰乱市场的机会。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两年来,尽管印度经济增长乏力,股市却疯涨近一倍,估值高达4万亿美元,远超GDP水平。这种金融泡沫必然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压力。

况且,印度一直以来的操作都是关门打狗。

如今外资的撤离,意味着印度很难独善其身,逃脱美国的经济狙击。

除了外资掠夺带来的痛苦,印度的体制性弊端和盲目自负也阻碍了其工业化进程。

所有迹象都表明,这次印度可能很难全身而退。

对于正处于多线作战困境、资金匮乏的美国而言,印度这个经济体量相当于英国加日本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也将成为它的重点盘剥对象。

因此,印度所面临的经济风险可能比外界想象的还要严峻。

我们更应当警惕的是,印度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可能会将目光对准其他国家。

毕竟,对外转嫁内患一直是其惯用的伎俩。

17 阅读:7904
评论列表
  • 2024-05-10 20:37

    不可能,阿三说他们很快成为世界老二,不是超过中国就是霉国!

  • 2024-05-12 20:55

    [呲牙笑]操心阿三?还是操心明天吃包子还是面条更好一些

  • 2024-05-11 02:54

    弱国经不起贸易战[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5-10 17:31

    半调子文章,写的啥连你自己都不知道?

  • 2024-05-13 20:20

    老莫帮拜登大哥度过难关,

  • 2024-05-11 15:07

    现在说这话还有点早!

  • 2024-05-13 20:12

    印度也会抢钱的,收割外企。

  • 2024-05-11 13:13

    米哥就是吸血狂魔撒旦,当斗不过对手时就吸自己的手下增加自己的能量

  • 2024-05-14 08:28

    印度应该是比较大的威胁,毕竟离中国太紧,也不友好

赵家人说

简介:观天下,思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