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敲窗,1989年的那个夜晚,姐姐带着六岁的儿子小东,出现在我家门口。丈夫的酗酒和家暴,让她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孩子,寻求庇护。那时的我们,一家四口挤在单位分得的两室一厅里,生活本就不宽裕,却依然毫不犹豫地接纳了他们。 这并非施舍,而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使然。
风雨飘摇的岁月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一家六口,在狭小的空间里,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的岁月。我的收入作为中学教师微薄,妻子在百货公司的工作也难以支撑一家六口开销。为了补贴家用,我利用周末和假期兼职家教,姐姐也努力在针织厂工作,省吃俭用,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记得小东发高烧的那一夜,大雪纷飞,我冒着严寒,把他背到医院,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更加坚定了对这个孩子的爱。高考那年,小东考上了省重点大学,学费成了压在我们心头的一座大山,我甚至变卖了父亲留下的遗物,四处借钱,只为了让他能安心求学。 这些付出,我从未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是我为人舅舅的责任与担当。
渐行渐远,亲情的考验
时光飞逝,转眼间小东大学毕业了。他渐渐疏远了我们,电话越来越少,偶尔回来,也只是匆匆一瞥。我退休后,日子过得清闲却也孤单。女儿结婚的那天,小东没有出现,那一刻,我的心里涌起一丝淡淡的失落。后来,我突发脑梗塞住进了医院,高昂的医药费让我们措手不及,小东依然没有第一时间出现。 那一刻,我开始怀疑,我的付出,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重逢,真情流露
女儿为了促使小东回来,编造了谎言,说我病危。他终于从省城赶了回来,承担了我所有的医药费,悉心照料我,直到我康复出院。他不止一次地向我表达了歉意和感激,并改善了我们家的居住条件,每个月都会回来看望我和姐姐。中秋节的团圆饭上,看着小东真挚的眼神,听着他发自肺腑的感谢, 我释然了。 我知道,他只是经历了人生的迷茫和探索,而我们之间的亲情,从未真正消逝。
有根才能长,亲情之树需要呵护
二十八年,风雨兼程,亲情在时间的洗礼下,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它并非理所应当,需要用心呵护和维系。即使有过疏离和误解,家人之间的爱与联系依然存在,需要时间和事件来修复。 亲情,就像一棵树,有了根,才能枝繁叶茂,需要我们用心浇灌。 而我们,也应该给予彼此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你觉得亲情在现代社会中,该如何更好地维系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新标题:二十八年风雨,迟来的感谢,亲情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