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乾隆末期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清代外交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当时,已开始工业革命、国力日渐强盛的英国出于拓展新市场等诸多目的,而寻求与东方的大清帝国建立外交关系(彼时的清朝刚在廓尔喀之役取胜,具有较高国际声望)。经过筹划,英政府最终派遣乔治•马戛尔尼率使团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为名前往中国。在一番长途跋涉之后,使团虽然见到了乾隆皇帝,但其提出的相应要求却被拒绝。
悻悻而归之后,使团成员先后出版了多部著述,记录了自己出使期间的见闻。其中,以副使乔治·斯当东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最为知名。
近来,笔者偶然阅读到了该书的汉译版本,发现其内容中有若干涉及胶东半岛的部分。其中停泊登州沿海期间记叙尤详,提到了时任登州府知府亲自登船拜访的细节,并且对之评价颇高,称:“登州(府)知府在和特使交谈的时候,既有礼貌又从容大方。”
这位登州府知府姓甚名谁?书中没有提及。读至此处,笔者不禁心中好奇。于是便对照此事发生的时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在清代登州府知府名录中进行查询。经过一番比对,得到的答案是:蓝嘉瓒(乾隆五十五年上任,其继任者在乾隆五十九年就职)。
可惜的是,《增修登州府志》中只简略记载了蓝嘉瓒的姓名和任职时间,除此之外,籍贯、出身(功名)、前后任职经历均无收录。
几经查找,好不容易其他史料中找到些许痕迹。比如《清实录》中有这样一条记载: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壬戌,吏部议覆,御史孟生蕙奏称,上年山东巡抚国泰奏请将分发知州、捐升郎中蓝嘉瓒留东差委,补人地相宜之缺。如照郎中截取知府例补用,似觉太优。若仍补知州,所捐郎中又未注销,两途未免牵混……请敕部议定等语。查郎中与同知、直隶州知州品级相同。蓝嘉瓒只准指补同知、直隶州知州二项。从之 。”
从这段记载来看,蓝嘉瓒是以“分发知州、捐升郎中”的身份来到山东。时任山东巡抚有意将之留下授予实缺,便向朝廷奏请。吏部答复按照“府同知或者直隶州知州”候补。
此后,蓝嘉瓒得到了出任武定府同知的机会(注:《武定府志》将蓝嘉瓒的名字误写作蓝嘉宾,同样也没有标注其籍贯出身),大概正是因为在此职位上表现不错,他才得以升任登州府知府。
蓝嘉瓒离开登州府之后又去往何处为官?限于资料,详细的情况暂不知晓。只知湖南沅州府在十余年之后的嘉庆十年,也迎来了一位名叫“蓝嘉瓒”的知府。从时间上推断,此系同一人的可能性较大。而《沅州府志》中总算提到了蓝嘉瓒的籍贯和出身,称:“蓝嘉瓒,浙江定海人,正榜进士,嘉庆十年任。”
查询《定海厅志》可知,蓝嘉瓒,字在中,乾隆三十年顺天举人,三十四年登“中正榜”。所谓“中正榜” ,按照历史辞典解释,即会试阅卷完成后,于落卷中选取考生担任内阁中书、国子监学正及学录,入选者另填一榜,称“中正榜”,是清代副榜之一。中正榜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进士,但要考中也并不容易。蓝嘉瓒有此功底,也难怪在见到外国使团时表现得礼貌得体。
但遗憾的是,《定海厅志》只提及蓝嘉瓒曾任沅州府知府,而未提及出任登州府知府之事,更不用说“会见英使”的细节了。(本文作者:耳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