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评价自己作品肤浅,如果按照现在认知改,时代痕迹就不存在了

南烛春之晚吖 2024-11-11 21:36:36

文|新吧唧

编辑|南烛春之晚

莫言老师在和陈佩斯老师一同出席的节目中曾坦言:自己的早年的一些作品是相当“肤浅”的。

稍微了解些文学的朋友或多或少都会听到莫言这个名字。

尤其是因为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也就意味着他必然会是中国文学史上绕不开的人物。

只不过莫言和一般的获奖者不同,一般的人获奖会得到网民的广泛称赞。

但是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以后,针对于这位作家的争议反而更大了。

01、八十年代的时代特色

在节目中莫言谈到了自己以前的很多作品是“肤浅的”。

莫言所说的肤浅并不是说这部作品本身就是不好的。

而是说从自己现在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过于肤浅。

对于任何艺术家来说,在自己已经取得一定艺术成就后重温自己曾经的作品。

肯定或多或少都会觉得存在技法上的不足。

但是莫言却更为具体地认为:

“我当时创作的作品是因为受到了八十年代文学风气的影响所导致的。”

虽然如果用两年时间修改可能能够把这个作品变得更深刻。

但是这个作品就已经不是原先的作品了。

带有“八十年代”时代气息成为了这个作品的遗憾,但也是这个作品必不可少的一点。

因为任何作品都是有其时代特色的。

比如说八十年代因为刚刚经历了十年文革,所以文学作品普遍都是对那十年的反思。

莫言的作品同样也没有跳出这一范畴。

事实上直到今天,莫言的很多作品也都是以那一时期的历史故事作为背景的。

比如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蛙》就是把计划生育发展史作为一个脉络来创作故事的。

因为作家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代特色所影响。

而在赏析文学作品时,这些时代特色也已经成为了作品不可分割的一环。

02、关于莫言的诸多争议

而关于莫言的主要争议实际上也就是源于他自己所谓的“肤浅”和时代特色所导致的。

虽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很多人都认为莫言的作品里面有抹黑时代的嫌疑。

比如在作品《蛙》中,就描写了小孩子吃煤球,而且还把计划生育期间的诸多标语拿来书写。

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莫言的作品并没有什么价值,全部都是在诋毁自己的家乡。

但莫言也说过,他对文学偏见的认为:

“文学应该是要揭露丑恶的。”

所以说莫言所创作的作品本身就是揭露丑恶,而不是歌颂真善美的。

比如说著名的大文豪鲁迅。

他的文学创作也并非以歌颂真善美为主,更多的也是对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

如果片面地认为莫言用文学的手法揭露丑恶就是抹黑的话,那么显然是太不了解文学创作了。

只能说莫言受到了时代特色的影响,在创作中保留了非常浓厚的时代痕迹。

更何况就莫言个人而言,他对自己的家乡是十分怀念的。

03、莫言的乡土情结

在中国当代的作家中,莫言可以说是思乡之情最为浓郁的作家了。

他以自己家乡为背景创作的高密乡基本上贯穿了他的所有作品。

代表作《红高粱》和《蛙》的故事都是在这里发生的。

莫言小的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好,才五年级的他就被迫休学在家务农。

可以说莫言的经历基本就让他与学术无缘了。

虽然是不能上学,莫言却非常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

听得多了,发现老人们讲的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故事,有的时候问得深了,老人也回答不上来。

为了能够了解更多的故事,莫言就想要去看书。

可是家里连让他上学的条件都没有,又怎么可能给他钱去买书呢?

于是莫言就只能四处打听哪里有书,然后去借书。

经过多方打听,莫言听说邻村的石匠家里有不少书,便主动去石匠家,请求借石匠的书。

石匠得知莫言的来历后答应借给莫言书,但是条件是莫言要在他这里帮工。

为了能够借到书,莫言也只能在工作不忙的时候来石匠家帮忙。

一来二去地,倒是和石匠家的女儿关系好了起来。

莫言从石匠家借到的第一本书是《封神演义》。

只不过这个时候莫言的心思已经不光在书上了,还在石匠家的女儿身上。

后来长大了,莫言就来到了石匠家,希望石匠家的女儿能嫁给自己。

石匠家的女儿看着莫言,果断地拒绝了莫言的请求,但是莫言却并没有放弃。

莫言觉得是因为自己上一次提亲太不正式了,所以又找了媒人,希望让媒人代替自己去提亲。

可是媒人回来却只给莫言带回来了一句话:

“姑娘说了,你什么时候写出比《封神演义》还好的文章,什么时候同意。”

莫言知道,这姑娘基本就算是拒绝自己了,可是姑娘的话也给莫言提供了一个思路:

“自己为什么不试试写小说呢?”

可是写小说是需要故事的,莫言也不像古代的文人一样,可以游历四方去寻求故事。

于是他便把落脚点放在了自己的家乡。

我们会发现,莫言的故事很多都是从自己的某个亲戚开始的。

而且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他还特地强调了自己的家乡和故土。

莫言绝不是一个不热爱自己家乡的人。

恰恰是因为他对自己家乡爱得深沉,他才会一遍又一遍地书写自己家乡的故事。

而诺贝尔奖会颁给莫言这一事也是被官方认定的好事。

可以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肯定。

如果我们连这样肯定的声音都不能容许的话,那么还能容得下善意的质疑呢?

结语

在节目中,莫言也承认了自己的作品是“不完美”的,有很多的遗憾。

但是如果真的要他用自己现在的视角,去弥补当初的遗憾。

那么他所创作出的这个作品也就不是最初的作品了,甚至连文学性都将大打折扣。

部分参考资料:

散文网|莫言

中国当代文学网络信息库|莫言

新晨日报|《300万人次围观陈佩斯父子直播对谈莫言,《生死疲劳》等书在抖音电商热销》

0 阅读:3

南烛春之晚吖

简介:南烛春之晚 四照花未眠 用艺术点亮人生 用行动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