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科技企业都在深圳呀,为什么科技“六小龙”都落户到杭州了?

李孟卧看数码行 2025-02-20 03:23:49

杭州六小龙深度求索宇树,为什么都落户杭州,以前国内高科技都在深圳,为什么现在都在杭州?

如果把每个城市的政府部门比喻成为一个公司,而全国的省份和城市都是竞争对手。他们之间却属于同一个集团公司,而集团总部可以让他们之间相互学习提升!那么一个地方足够优秀,一方面可以吸收学习,另外一方面就是积极求变,去达到最大化的创收!

最近经常刷到杭州的视频,一方面是六小龙的科技公司非常出名,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另外一方面就是说杭州政府如何对于企业和人才采取的暖心政策!这让我想起了很久的时候看到日本的一些地区的政府一样,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体现出来了!

杭州这个城市我去过一次,我深刻的能感受到生意的魅力,他们有很强的精细化、服务化的生意模式,如果政府一方面学习其他的政府创新和玩法。另外一方面政府也在积极的向民间学习,学习《浙商》精神,那么肯定是大有可为的!我在最近曝光的信息中看到了《浙商》的精神,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创业和企业的鼓励!

其实对于企业的鼓励,在2016年我就感受到了,相关部门特别是各地方的高新区对于一些创新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和成就的企业扶持和孵化。但对于创业对于创新从零落地的方面一直没有见到,这次看到很多报道,看到了杭州对于创业,对于有思想有想法的年轻人的创业扶持和政策支持的力量!这也许是吸引他们的最关键的因素!

所以近期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西安没有deepseek,没有宇树科技?也有人问山东、问广州……

其实很多的时候可能学习、寻变,把政府经营成企业,不请客不吃饭,有些政府人员帮助企业已经完成了很多政策落地。就像一些企业服务一些客户一样,甚至服务完都不知道人家完整名字,这可能就是一种变化吧!

如果政府是服务行业,而且是积极的主动的去跟进企业和人才,那这就不一般了!

那么杭州政府做到了哪些特色呢?来盘点下:

杭州政府以“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为原则,提供房租减免、研发补贴等支持,且政策兑现无需企业“跑关系”。例如宇树科技在融资困难时获杭州国资注资,强脑科技因政府主动招引从美国迁至杭州。对比深圳更注重成熟产业链,杭州对初创企业的包容性更强。

深圳精神

在人才方面,建立了非常好的人才吸引力,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浙江大学等高校持续输送技术人才,生活成本低于深圳(如房价仅为深圳的60%),宜居环境留住核心团队。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依托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平台,形成“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落地”的完整AI生态,企业可便捷获取实验场地和技术验证支持。

当然能够出现六小龙,这个也与产业布局有一定的关系!杭州早在2014年提出发展信息经济,2025年将15%产业资金投向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28.8%,电商、云计算等场景为AI技术提供落地空间。

而深圳更侧重硬件制造,面临产业升级压力。最关键是鼓励长期主义,杭州鼓励“十年磨一剑”的长期主义,如游戏科学因杭州“节奏慢、耐得住性子”从深圳迁入;深圳则以快速迭代见长,适合成熟技术商业化。两城形成互补:深圳夯实“硬科技”底座,杭州探索“未来产业”可能性。

总得来说,杭州通过政策精准性、人才吸引力和数字经济生态,成为AI等新兴领域的试验场;深圳仍是硬科技重镇,但高昂成本与激烈竞争促使部分企业转向更包容的杭州。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我一起交流!

0 阅读:0

李孟卧看数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