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然特朗普上台还不到一个月,但已经有了成为全球主要“动乱源头”的迹象。
一来,特朗普上台后便重启了“退群”模式,相继退出了包括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卫组织和《巴黎协定》在内的多个“群聊”;
二来,特朗普上台后不久,便对加墨等国挥舞起了“制裁大棒”,准备再次推动所谓的“美国优先”计划,引发了各方不满;
三来,这次特朗普卷土重来,还有着“开疆拓土”的计划,包括买下格陵兰岛、夺取巴拿马运河以及“吞并”加拿大等诸多主张。
这不,正当特朗普忙着搅动国际风云之际,又发生了2件值得关注的大事。
第一件事,特朗普发布“制裁令”,英法德等国开始选边站。
7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国际刑事法院实施制裁,并指责该组织“不恰当”地针对美国和以色列。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国际刑事法院曾对包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的多名以色列高官发布逮捕令。
更要注意,在这之前,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内塔尼亚胡时,还下令美国退出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特朗普的这2个举动显然都旨在向以色列示好并为其站台,但同时也掀起了国际局势新一轮动荡。
并且,特朗普发布制裁令后,各方反应不一。
首先,国际刑事法院严厉谴责了特朗普的相关决定,并称此举严重损害了国际刑事法院独立公正的司法工作。
联合国则发声呼吁美国撤销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制裁,但并未得到美方回应。
其次,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英法德等国也开始选边站了。
德国总理朔尔茨批评了美国的制裁决定,称这是“错误的举动”。
英国首相斯塔默也表示,反对美国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制裁,并强调伦敦方面不会跟随美国对该组织进行制裁。
并且,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也都纷纷发声支持国际刑事法院,反对美国的制裁举动,并呼吁白宫撤销制裁。
再次,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则并未对美国的制裁举动做出回应,处于失声状态。
可见,特朗普这次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制裁,并没有得到西方盟友与国际社会的支持,反而是不满与抗议声一片。
这表明,随着特朗普上台,西方内部的分歧与裂痕不仅没有“弥合”的迹象,反而有了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无形之中,特朗普所面临的国际与舆论压力也随之升级了。
此外,相比“制裁令”没有得到盟友支持,更影响西方阵营的是,特朗普准备发动制裁,西方多国准备联手“反击”。
第二件事,特朗普准备出大招了?36国对美国说“不”。
8日,特朗普宣布,他将在下周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措施,并称该措施“适用于所有国家”。
而在这之前,特朗普已经对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发起了“关税制裁”措施,但遭到墨加等国反击后没多久,便宣布“暂缓一个月”实施。
同时,特朗普还扬言将“很快”对欧盟加征关税,但遭到了欧盟27国的联手反对,并发出警告称,如果美国采取行动,欧盟将迅速发起反击,捍卫欧盟的利益。
这还没完。7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日本首相石破茂时,石破茂也被问到,如果美国对日本加征关税,日本会不会也予以反击时,石破茂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应——“不会对假设问题做出回答”。
言下之意,石破茂既没拒绝、也没承认,这也表明,如果美国对日本下手,日本估计不会无动于衷、任由美国宰割。
并且,相比身在美国“有苦难言”的石破茂,韩国、印度、英国等国都已经先后发出警告,将会对美国的关税制裁发起反击。
如此一来,特朗普的“大招”还没正式宣布,就已经有36个国家向美国说“不”了,若特朗普执意一意孤行,对更多国家加征关税,那么很可能遭到国际各方的联手反制与抵制。
届时,美国要走的,将不是“美国优先”之路,而是“孤家寡人”的道路。
还是那句话吧,制裁是一把双刃剑,重创对手的同时,自己也将付出巨大代价。
如今,国际局势早已与4年前大不相同,美国的制裁大棒也不再那么管用了,否则特朗普岂会宣布“暂缓对墨加制裁一个月”?
总之,霸权主义注定是不得人心且走不长久的,100多年前的日不落帝国是如此,现在的美利坚亦不例外。
当今世界,冲突与对抗早已不是时代主题,取而代之的是携手发展、互利共赢,若美国继续挑起对抗和动荡,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接下来该何去何从,特朗普的确得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