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春
“我要像鸟儿那样有一双翅膀,自由翱翔太空”……从远古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到明代万虎进行人类最早的固体火箭升空试验,中国人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题记
一
伟人挥毫清平乐,风景独好赞会昌。自古英豪多奇志,民安国瑞砥砺行。
“……5、4、3、2、1!点火!”,10秒倒计时,下达“天和”核心舱发射点火起飞口令的会昌人廖国瑞,顷刻间引爆全国相关媒体,也引爆了会昌各大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
4月29日中午,CCTV1新闻30分栏目直播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引发全世界观众关注。11时许,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随着天和核心舱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发射任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每一次火箭发射现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10秒倒计时、下达点火起飞口令的时候。这是廖国瑞第一次担任“01”指挥员,下达“天和”核心舱发射点火起飞口令。为了这一天,为了飞天梦,他已经做了很多年的准备。
01指挥员廖国瑞
二
“01”指挥员廖国瑞出生在会昌这个老区小县城,父母都是公务员。跟其他很多孩子一样,自从懂事起,85后廖国瑞就梦想自己有一对鸟儿一样的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蓝天。读小学时,父母带他参观县体育馆的航模展回来,小国瑞就迷上了航天器,母亲顺其所好,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为他买了一副质量不错的望远镜。小国瑞喜欢用这个望远镜探索星空,辨认着天上的星座。
到了初中,学校开设了青少年科学普及课外班,师生们将其简称“青科普”,由担任理化生等课程的老师指导,专为有兴趣的学生进行科普科技课外活动,廖国瑞毫不犹豫地抢报了青科普“航天兴趣班”,他喜欢制作各式各样的火箭模型,梦想自己指挥和搭乘自己设计制作的火箭,飞上蔚蓝天空自由翱翔,探索浩瀚天际里的各种奥秘……
高中、大学和硕士,廖国瑞先后就读于会昌中学、兴国一中、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2003年,廖国瑞在会昌中学参加高考,临近高考之时,父亲廖宏扬特意陪儿子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参观,一是帮助儿子放松心情减轻压力,二是实地感受航天氛围。为此高考后分数一出填报第一志愿,廖国瑞毫不迟疑地选择了与航空航天有关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被华中农业大学提前录取,开启了逐梦航天的实质性步伐。
一到大学,他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如饥似渴地啃读专业知识。德才兼备表现优秀的廖国瑞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大二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以突出的成绩和表现毕业,被保送到武汉大学深造,就读硕士研究生。他更像“牛进了菜园”,唯恐漏掉任何一个领域和环节,继续攻读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三
2010年6月硕士毕业,廖国瑞怀揣航天报国之梦,随即考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他兴高采烈地背上行囊,来到大凉山深处追逐太空梦,成为火箭控制系统的一名岗位操作手,实现了从山区孩子到航空航天人的华丽转身,少年时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眼前活生生的现实。
初来乍到大凉山,皮肤白皙的他被同事们起了个“小白”外号。廖国瑞在读本科、硕士研究生学的都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面对眼前艰深晦涩的控制系统理论新知识,他觉得一头雾水,认为自己还很无知,于是自我调侃成懵懂的“小白”。为此,他更加迫不及待地汲取着航天知识,向前辈学,向书本和资料学,在实践中积累,丝毫不敢懈怠。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绕月人造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始了奔月之旅,刚到单位不久的廖国瑞正好赶上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看着火箭托举“嫦娥”轰隆着飞向太空,他暗下决心:从零开始,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人。当天晚上,廖国瑞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目标:先用3个月时间具备上岗操作能力,再用半年时间掌握设备原理知识,最后用一年时间成为能排除故障的岗位能手。
明确了目标,便是行动。他像大多数新人一样,从基本原理学起,从请教身边同事做起。只不过,他比别人付出得更多。在提升能力素质的赛道上,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完成抢跑,迅速成长为岗位骨干,提前半年完成了自己最初制定的目标。之后的一年多内,廖国瑞作为主操作手执行了12次航天发射任务,成为一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务能手。忘我的工作状态,刻苦的学习精神,让他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领导的肯定。经过多次发射任务的历练,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的廖国瑞,被单位推荐到北京某研究所学习新一代运载火箭知识。
廖国瑞说:“参与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是我的梦想,压力大但我动力足。”到北京后,他几乎没日没夜地在厂房研究新型火箭的控制系统。从每一个零部件到每一张技术图纸,他都要求自己做到烂熟于心。短短半年,他收集整理了几十万字的技术资料,参与编写了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两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部分教材,还撰写了《新一代运载火箭时序时串测试方法研究》等几篇论文,在《航天器发射场》专业杂志上发表,并受邀参加国家宇航学会论文交流。
四
学成归来,厚积薄发。2012年10月,已有相当飞天底蕴的廖国瑞被调入海南组建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投身到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作为火箭测发三大系统之一,廖国瑞所在的控制系统被比作火箭的“神经中枢”,肩负着确保火箭姿态稳定、准确入轨的重要任务。
几年的航天实践与磨砺,廖国瑞养成了在科学技术面前善于“归零”的心智,时刻牢记自己的“小白”身份。在文昌,面对无文书规程、无设备设施、无人员经验的三无“空白”开局,廖国瑞决心从头起步、从零开始。他抓紧时间编写试验文书、制定规程预案,每天在场区跟设备调试进程,晚上组织人员研究图纸和桌面推演,在逐步完善控制系统搭建的同时,他重点针对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故障应急处置,编修了几十套应急预案,一年多的时间还带出了20多名控制系统骨干。
2015年1月,廖国瑞亲自参与了资料编写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亮相文昌,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进行全系统合练。廖国瑞顾不上刚出生的儿子和正在坐月子的爱人,全身心投入合练任务中,他领着控制系统30余名岗位人员,先后发现并排除10多个隐患和故障,确保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合练顺利完成,随后半年,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
2016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更是让他难于忘怀。这次发射任务中,廖国瑞担任发控台操作手,按下点火按钮之前,需实时观测100多个参数。点火前,主控计算机查询状态时突然报错,当时的01指挥员下达了“中止发射”的口令。廖国瑞沉着应对,和主控计算机操作手一道在30秒内排除了故障。廖国瑞并未受到一再推迟发射的影响,稳稳按下点火按钮,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五)
几个月后的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承担着面向我国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物资运输补给的任务,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快递小哥”此次使用的“投递”工具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是火箭点火和飞行的控制中枢。作为指挥员,廖国瑞就是那操舟领航的舵手。“快递小哥”载着廖国瑞等航天人的梦想驶向了现实的彼岸。看着平稳飞行的“快递小哥”天舟一号,廖国瑞比之前在海南文昌清澜码头迎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时要更加激动,因为他又一次触摸到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此次任务要求“零窗口”发射,也就是说,火箭要按照计算好的时间分秒不差点火升空,意味着所有工作都必须在指定时间节点内圆满完成,越临近发射窗口越不能出错,对控制系统来说是极大考验。“一定要拿出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精心准备,精细操作,确保万无一失。”廖国瑞几乎每天都要这样跟岗位人员强调。他每天都跟岗位人员铆在测试现场,每一次测试都反复检查确认,当发现芯一级伺服机构供电电源切换异常,他立即组织人员讨论,举一反三,并发现了芯二级伺服机构也存在类似现象。他继续刨根问底,查清两个问题的原因并不一样。他率领控制系统人员连续加班2天2夜排除了故障,同时编写了多达2000多条被称为“百科全书”的应急处置预案。“当时我们连夜组织反复测试、核查,也请教了航科集团的专家,最终发现两个问题的原因并不一样。”廖国瑞说,他率领控制系统人员连续加班两天两夜才排除故障。
两年后,年仅三十出头的廖国瑞成长为宇航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出色的表现使廖国瑞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被誉为发射场的“金手指”和“天舟舵手”。
六
2021年4月29日11时22分,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火箭如期点火发射。测试发射大厅内,宣布任务圆满成功的大红屏闪烁,廖国瑞悬着的心也算放下了。这一次,他同样交上了满分答卷。
从业10年,廖国瑞参与执行了多次发射任务。从西昌到文昌,他的航天梦想一直不止步。和无数航天人一样,廖国瑞还想把更多未知的道路,变成坦途。
为了“天和”核心舱顺利发射,廖国瑞和他的团队经历了超乎平常的72小时“拉力赛”。
4月26日晚,文昌雷雨天气,发射场上空不时划过闪电,一号塔架距离海岸差不多0.5公里,工作人员仍然组织阀门更换和测试工作。当天中午,发射区报告发现某处煤油阀门泄漏。刚准备稍作休息的廖国瑞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到现场,组织故障定位、风险评估。从发现问题、分析风险、定位故障到讨论措施、补充测试、更换部件,廖国瑞没有丝毫分神。这时,距离“天和”核心舱任务发射还有不到72小时,担任01指挥员的廖国瑞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在廖国瑞眼里,任务发射前的高强度工作,像是一场拉力赛。任务恰逢海南进入前汛期,发射前夕持续反复的雷雨天气,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增加箭上电子元件受损的风险,这对塔架、箭体的防护工作要求更高。为此,发射场实施了严密的防雨方案。26日,塔勤系统十余名操作手连夜协作完成上百平米防雨布的铺设,逐层检查塔架百叶封闭情况,并彻夜值守确保防护到位。廖国瑞和相关系统连续通宵了两天,终于赶在28日早晨再次追平任务进度,保证一切按计划进行。
如今,在同事们眼里,廖国瑞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大管家”,关于他的消息也在朋友圈陆续刷屏。虽然是万众瞩目的“首秀”,不过,廖国瑞一如既往淡定,立马沉下心来研究岗位业务,总结任职经验。对比来说,廖国瑞认为,如今的文昌发射场是真正的“高度并行”——多箭多星同时在场,甚至任务的关键过程都需要并行。他也深知,在这样的形势下,任务流程安排、力量调配、骨干培养等多方面都要同步把握。
像这次“天和”任务中,为了达到“进度和质量都保住”的标准,廖国瑞始终憋着一股劲,坚持“稳”字当先的前提,同时在一线全程跟进任务,及时在动态中调整计划,备好应急预案。勤勉与汗水、责任与担当、光荣与使命,都是廖国瑞追梦太空路上的精神信标。他笑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在不断“更新”,经历了毕业奔赴西昌、调往文昌后,这回以01指挥员身份历练过的自己已是第三次出发的“3.0版本”了。
在廖国瑞眼里,站在全局考虑问题,是“01”工作最大的特点。“航天发射没有一条路是坦途,每往前迈一步都不容易,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廖国瑞说。
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为后续飞行任务和空间站进一步开展在轨建造奠定坚实基础。廖国瑞动情地说,作为山区出来的孩子,能够深度参与国家飞天梦的实现,多年的努力是值得的。
“关于廖国瑞的消息都在朋友圈刷屏了!但是他一直表现得很淡定,平时也很低调。”同事倪健康说。赞誉并没有让这个坚定执著的85后年轻人骄傲自满。已经是我国最新型航天发射场金牌指挥员的廖国瑞,继续沉下心思研究岗位业务,总结任职经验。“即便是在非任务期间,他每天晚上也是加班到半夜才回来。”对于廖国瑞拼命工作的状态,他的爱人颇有微词,但是同为航天人的她也表示理解和支持,主要是担心丈夫的身体会吃不消。廖国瑞说,爱人也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另外一个单位,既要工作,又要一个人承担家里几乎所有的事情,非常的不容易。“因为热爱,既然选择了,就意味着牺牲奉献,就难免会亏欠家庭。”廖国瑞脸上写满了对爱人和小孩的愧疚,内心却是无比坚定的。在廖国瑞看来,他将和“太空快递小哥”一样,在追梦太空这条路上永不停歇,继续竭尽全力奔向航天事业生涯中的每一个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