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前赵国该不该接受上党郡?有何利弊?一文说清楚

笑看人间事 2024-12-21 11:46:18

赵国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接了上党郡,赔了将近半个国家!

话说战国末期,秦国铁了心要搞统一,先从“东三晋”下手(韩国、赵国、魏国)。秦军先攻下野王,韩国的上党郡就成了个孤零零的“飞地”,韩王一看守不住,干脆割给秦国。

结果呢,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送给秦国,反手把这17座城池献给了赵国。赵国一接受,秦国大怒,长平之战爆发,赵国直接被打成了半残。

问题来了赵国到底该不该接这个“烫手山芋”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冯亭“挖坑”,赵国“跳坑”——赵国被人祸水东引了

冯亭这个人有点意思,他把韩王的命令当耳旁风,硬是把上党郡献给赵国。他怎么想的?很简单,他知道秦国就是个吞并机器,早晚会吃掉上党郡,他自己这条命也保不住。

于是,他耍了个计策,把这块肥肉“甩锅”给赵国。赵国一看,白捡17座城池,这不赚大了?可惜,赵国没看清楚这是一块“毒肉”——这可不是简单的领土问题,而是直接把秦韩矛盾变成了秦赵矛盾。

冯亭是聪明,但赵国是真“上头”,接了上党郡,就等于直接跟秦国开战了。换句话说,赵国是被冯亭拉下了水。

后来冯亭的后人跑去秦国当官,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点玄乎。

2. “眼前利益”迷惑人,赵国高层内部决策混乱

赵国接不接受上党郡,当时朝堂上争得不可开交。

平原君赵胜力主接受,因为他觉得不用打仗就能得17座城池,这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但平阳君赵豹反对,他看得更远,认为这是冯亭把灾祸引到赵国的手段。结果赵孝成王偏听赵胜的建议,果断接下了上党郡。

问题在于,赵国高层根本没有一致的战略思维,眼里只盯着“城池”这种表面利益,完全没考虑到接下上党郡会招来秦国雷霆之怒。赵国的决策,像极了“赌徒心理”明知局势凶险,还是想搏一把,结果赌输了个精光。

3. 长平之战的失败,关键在于赵国自己“作死”

接受上党郡确实引发了长平之战,但赵国输得这么惨,真不能全怪这17座城池。赵国输的核心原因是两个字内乱。

赵王换掉经验丰富的廉颇,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直接把45万赵军送上了绝路。廉颇稳扎稳打,能拖住秦军,赵国还有喘息之机,但赵括一上来,就像个“愣头青”,被秦军活活坑杀。

更致命的是,赵国后方粮草不足,还要靠乞讨其他诸侯国支援,结果人家根本不搭理。赵王的急躁、赵括的无能,加上粮草断供,这才是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

换句话说,即使赵国不接上党郡,秦国依然会来打;但接了上党郡,赵国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了。

赵国接上党郡,看似捡了便宜,实则是中了冯亭的“毒计”。

但长平之战的失败,归根结底是赵国自己战略混乱、用人不当、后勤崩盘的结果。历史的教训很清楚贪图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往往会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赵国接上党郡,真应了那句老话“吃相难看,后果自负!”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