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媳二十岁暴毙,恶婆婆九十寿终正寝
在清朝末年,南方有个叫柳河湾的小村庄,村东头住着一户姓赵的人家。
赵家老爷子是前清的秀才,在当地小有名气,只因膝下无子,四十岁那年才纳了一房小妾,生下了一个独苗,取名赵天宝。
赵天宝自幼聪明伶俐,深得老爷子喜爱,五岁那年便教他识字读书,立志让他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可世事无常,赵天宝十五岁那年,老爷子因病去世,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赵天宝的母亲王氏,年轻时是个出了名的泼辣货,村里人送她外号“铁算盘”,意思是她精明算计,从不吃亏。
老爷子在世时,碍于情面,她尚能收敛几分,可老爷子一走,她立马原形毕露,对赵天宝是又打又骂,稍不顺心便拿他撒气。
好在赵天宝争气,二十岁那年考中了举人,成了村里唯一的读书人。
一时间,赵家门槛都快被媒婆踏破了,都想把闺女嫁给他,好沾点光。
可赵天宝谁也没选,偏偏相中了村西头李老汉家的闺女,李翠花。
这李翠花长得一般,但心地善良,勤劳能干,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姑娘。
起初王氏并不同意,嫌李翠花出身贫寒,配不上自家儿子。
可赵天宝铁了心要娶,甚至以死相逼,王氏没办法,只好妥协。
婚后,小两口过得十分恩爱,李翠花对婆婆王氏也是孝顺有加,家里家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王氏却不领情,总觉得李翠花高攀了他们家,处处找她麻烦,不是嫌弃饭菜难吃,就是说她偷懒不干活,动不动就对她非打即骂。
村里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都劝李翠花离婚,可她却总说:“婆婆就天宝一个儿子,我若走了,她谁来照顾?”
就这样,李翠花一直忍受着婆婆的虐待。
直到两年后的一天,李翠花忽然暴毙身亡,死时年仅二十岁。
村里人都说,她是被王氏活活折磨死的。
且说这日清晨,王氏像往常一样,起床后坐在院子里骂骂咧咧,指责李翠花懒惰,日上三竿还不起床做饭。
可喊了半天,也不见李翠花回应。
她心生疑惑,走进屋一看,只见李翠花直挺挺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已经没了气息。
王氏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没缓过神来。
村里人闻讯赶来,看到这一幕,无不摇头叹息,说李翠花命苦。
赵天宝得知消息后,从县衙赶了回来,看到妻子的尸体,他悲痛欲绝,当场晕厥过去。
醒来后,赵天宝不顾众人劝阻,坚持要为妻子讨回公道,将王氏告上了县衙。
县令是个清官,得知此事后,立即升堂审案。
可王氏却一口咬定,李翠花是因病去世,跟她无关。
由于没有证据,此案一直悬而未决。
一个月后,赵天宝因思念妻子成疾,也郁郁而终。
村里人都说,他是被王氏活活气死的。
王氏一下子失去了儿子和儿媳,成了孤家寡人。
可即便如此,她仍旧不知悔改,整日里在村里闲逛,骂人撒泼,村里人看到她都绕道走。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王氏也步入了暮年。
她九十岁那年,身体还硬朗得很,整天拿着一根拐杖,在村里走来走去,骂人不停。
村里人都说,她这是恶有恶报,活受罪呢。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王氏九十岁那年冬天,她竟忽然寿终正寝,安详离世。
村里人都惊讶不已,心想这恶婆婆怎么死得这么痛快?
要知道,她这一辈子可没少作恶啊!
且说王氏死后,灵魂飘飘悠悠来到了地府。
她本以为自己作恶多端,会下油锅、上刀山,受尽折磨。
可当她来到阎罗殿时,却发现阎王爷正笑眯眯地看着她。
王氏心里直犯嘀咕,小心翼翼地问:“阎王爷,我这一辈子没少作恶,您为何不发落我呀?”
阎王爷听后,哈哈大笑:“没判错!
你且看看你这一生的功过簿!”
说着,他拿起一本厚厚的簿子,翻到了王氏的那一页。
王氏定睛一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她这一生的所作所为,有善有恶,善恶分明。
阎王爷指着其中一行字念道:“王氏,虽泼辣善妒,虐待儿媳,但其一生节俭持家,乐善好施,救助过无数贫苦百姓。
且其晚年悔改,一心向善,故判其寿终正寝,来世投胎富贵人家!”
王氏听后,惊讶得合不拢嘴。
她这才明白,原来自己这一生的善行,竟然抵消了那些恶行。
想到此,她不禁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原来,王氏年轻时虽然泼辣善妒,但她心里其实十分善良。
每当看到村里有人家过不下去,她都会偷偷送去粮食和衣物。
只是她那张嘴太厉害,得罪了不少人,才落下个恶婆婆的名声。
晚年时,王氏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一心向善,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只是她那张嘴仍旧不饶人,村里人还是不敢接近她。
如今,得知自己竟然能寿终正寝,来世还能投胎富贵人家,王氏心中充满了感激。
她暗暗发誓,来世一定要做个好人,再也不做那恶婆婆了。
且说李翠花的灵魂也来到了地府。
她看到自己婆婆竟然能寿终正寝,心中十分不解。
阎王爷看出她的疑惑,便解释道:“李翠花,你虽一生善良,但命中注定有此一劫。
你婆婆虽恶,但她晚年悔改,一心向善,故能抵消那些恶行。
而你,因善行积德,来世将投胎为官宦之家的小姐,享尽荣华富贵!”
李翠花听后,心中释然。
她知道自己这一生虽然短暂且充满苦难,但能够投胎为官宦之家的小姐,也算是对她的一种补偿吧。
就这样,王氏和李翠花的灵魂在地府里相遇又分别,各自踏上了新的轮回之路。
而她们的故事,也在柳河湾这个小村庄里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村里人都说,王氏虽然恶了一辈子,但晚年悔改,也算是有善终。
而李翠花虽然命苦,但来世能享尽荣华富贵,也算是得到了补偿。
至于赵天宝,大家都说他太痴情,为了妻子连命都不要了,真是个痴情种啊!
回来,这世间的善恶因果,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呢?
咱们且行且珍惜吧!
故事继续
打那以后,柳河湾的村民们茶余饭后,除了聊聊王氏和李翠花的因果报应,还总爱讲起一段关于“蛇仙报恩”的奇闻。
这事儿啊,还得从赵天宝死后说起。
赵天宝死了没多久,村里就发生了一件怪事。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能听到赵家老宅里传来“沙沙”的声响,就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爬动。
起初,村里人也没太在意,只当是老鼠作祟。
可后来,那声音越来越大,还伴随着一股子腥臭味儿,村里人这才觉得不对劲儿。
有一天晚上,村里的老光棍刘二愣喝醉了酒,摇摇晃晃地路过赵家老宅,突然听到里面有动静。
他壮着胆子走了进去,想看个究竟。
这一看啊,差点没把他吓死——只见赵家老宅的大厅里,盘着一条足有几米长的大蟒蛇,正吐着信子,瞪着眼睛看着他呢!
刘二愣吓得“妈呀”一声,撒腿就跑,边跑边喊:“蛇!
大蟒蛇!
赵家老宅里有大蟒蛇!”
村民们一听,纷纷拿着棍棒、镰刀,浩浩荡荡地来到了赵家老宅。
可当他们赶到的时候,那大蟒蛇却不见了踪影。
大伙儿搜遍了整个宅子,也没找到它的影子。
这事儿啊,就成了村里的一大谜团。
过了没几天,村里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那天,村里的小寡妇张兰花去河边洗衣服,突然看到河里漂着一条大蛇,正是那晚刘二愣看到的那条。
张兰花吓得魂飞魄散,连衣服都没拿,就跑回了村里。
村民们一听,都觉得这事儿邪乎,纷纷猜测那大蟒蛇是不是成精了,来找赵家报仇的。
一时间,村里人心惶惶,晚上都不敢出门。
这事儿啊,传到了村东头王大爷的耳朵里。
王大爷是个见多识广的老头儿,年轻时走南闯北,遇到过不少奇闻异事。
他一听这事儿,就觉得不对劲儿,心想:那大蟒蛇若是来报仇的,为啥不直接伤人,反而躲躲藏藏的呢?
这里面,肯定有蹊跷!
于是,王大爷决定亲自去赵家老宅看看。
他拿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走进了宅子。
这一看啊,他才发现,那大蟒蛇其实并没有离开,而是躲在宅子后面的一个角落里,身边还围着几只小蛇。
王大爷一看这情形,就明白了。
他自言自语道:“这哪是报仇啊,这是报恩呐!”
原来,这大蟒蛇是赵天宝前世救过的一条小蛇。
那时候,赵天宝还是个孩子,有一天在山上玩,看到一条小蛇被一只老鹰抓住了。
他心生怜悯,便捡起一根树枝,把老鹰赶跑了,救下了小蛇。
没想到,这条小蛇竟然修炼成了蛇仙,为了报答赵天宝的救命之恩,它特意来到了柳河湾,想要保护赵家的后人。
可它一来才发现,赵天宝已经死了,赵家老宅也只剩下王氏一个孤寡老人了。
王氏虽然恶了一辈子,但晚年悔改,一心向善,那蛇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它知道,王氏虽然恶,但罪不至死,而且她晚年孤独,也挺可怜的。
于是,蛇仙就决定留在赵家老宅,保护王氏的安全。
可王氏不知道啊,她看到大蟒蛇吓得不行,以为是来报仇的。
于是,她每天晚上都提心吊胆的,生怕那大蟒蛇冲进来咬她。
王大爷一看这情形,就知道是咋回事了。
他找到王氏,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
王氏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大蟒蛇是来报恩的,不是来报仇的。
王氏心里那个后悔啊,她心想:自己这一辈子恶事做尽,没想到老了老了,竟然能得到一条蛇仙的庇护。
早知道这样,自己还折腾啥呀,早点悔改不就好了吗?
从那以后,王氏再也不怕那大蟒蛇了。
她每天晚上都睡得踏踏实实的,还时不时给那大蟒蛇送点吃的喝的。
那大蟒蛇也挺懂事儿的,从来不在村里伤人,只是默默地守护着王氏的安全。
这事儿啊,就在村里传开了。
村里人都说,王氏虽然恶了一辈子,但晚年能得到一条蛇仙的庇护,也算是她的造化。
还有人说,那蛇仙肯定是看中了王氏晚年悔改,一心向善的份上,才特意来报恩的。
这事儿啊,还引来了不少外村的人来看热闹。
他们都想亲眼看看那条蛇仙长啥样,可惜啊,那蛇仙神出鬼没的,谁也没见过它的真面目。
就这样,王氏在蛇仙的庇护下,又安安稳稳地过了几年。
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跟村里人聊聊天。
她心里明白,自己这一辈子恶事做尽,能得到这样的结局,已经很不错了。
直到有一天,王氏觉得自己大限将至,便把村里的几个老人叫到了一起,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好了。
她说:“我这一辈子啊,没少做恶事,能得到这样的结局,已经心满意足了。
等我死了以后,你们就把我葬在村东头的山坡上,让我看着这个村子,看着我的儿孙们。”
说完这些,王氏就闭上了眼睛,安详地去世了。
村里人按照她的遗愿,把她葬在了村东头的山坡上。
从那以后啊,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村里人总能听到山坡上传来“沙沙”的声响,就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爬动。
大伙儿都知道,那是蛇仙在守护着王氏的坟墓呢。
这事儿啊,就成了柳河湾的一大奇观。
每当有外村的人来这儿做客,村里人都会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述这段传奇故事。
大伙儿都说啊,王氏虽然恶了一辈子,但晚年悔改,一心向善,得到了蛇仙的庇护和村民的原谅,也算是善终了。
至于李翠花和赵天宝,他们虽然命运多舛,但来世必将享尽荣华富贵,这也是对他们的补偿和安慰吧。
且说王氏去世之后,柳河湾的村民们依旧过着平静的日子,蛇仙守护王氏坟墓的事儿也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事儿也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神秘的道士。
这道士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手里拿着一把拂尘,背上背着一把宝剑,一看就不是凡人。
他走到村里,逢人便问:“你们这儿可曾发生过什么奇闻异事?”
村民们一听这话,都来了精神,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讲起了王氏和蛇仙的故事。
那道士听后,捋了捋胡子,点了点头,说:“这事儿啊,我略有耳闻。
不过,你们可知那蛇仙的真实身份?”
村民们一听这话,都愣住了,心想:这道士咋知道蛇仙的事儿呢?
还知道它的真实身份?
那道士看村民们一脸疑惑,便笑了笑,说:“那蛇仙啊,其实是龙王的三太子。
它因为犯了天条,被贬下凡间修行。
它修炼了几百年,终于有了些道行,便想找一个有缘人,助它重返天庭。
它之所以选择王氏,是因为王氏晚年悔改,一心向善,是个有福缘的人。
它想借助王氏的福缘,助自己修行成功。”
村民们一听这话,都惊呆了,心想:这蛇仙竟然是龙王的三太子?
这也太神奇了吧!
那道士接着说:“不过啊,这蛇仙虽然修行了几百年,但心性还未完全成熟。
它看到王氏晚年孤独,便心生怜悯,想一直守护着她。
可它忘了,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使命要完成。
所以啊,它必须离开王氏,继续修行。”
村民们一听这话,都替王氏感到惋惜,心想:这蛇仙要是一直守护着王氏该多好啊!
那道士看出了村民们的心思,便说:“你们也别太难过。
那蛇仙虽然离开了王氏,但它已经报答了王氏的恩情。
而且啊,它还留给王氏一件宝贝。”
村民们一听这话,都来了精神,纷纷问:“啥宝贝?
在哪儿呢?”
那道士指了指王氏的坟墓,说:“就在那下面。
蛇仙在离开之前,把自己的内丹留在了那里。
这内丹有着神奇的力量,可以保佑王氏的子孙后代平安富贵。”
村民们一听这话,都激动得不行,心想:这王氏可真是有福之人啊!
死了还能留下这么一件宝贝!
那道士看村民们如此激动,便笑了笑,说:“不过啊,这内丹可不是随便能取的。
它必须等到王氏的子孙后代中,有一个命中注定的人出现,才能被取出。
这个人啊,必须心地善良,有着大智慧和大勇气,才能驾驭这内丹的力量。”
村民们一听这话,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都在想:这个人会是谁呢?
会不会是自己家的孩子呢?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站了出来。
他名叫赵铁柱,是赵天宝的一个远房亲戚。
他从小在村里长大,心地善良,勤劳能干,是村里出了名的好人。
他听到道士的话后,便说:“我愿意成为那个人!
我愿意为了村里的乡亲们,去取出那内丹!”
村民们一听这话,都纷纷为赵铁柱鼓掌。
他们觉得赵铁柱是个有担当的好小伙儿,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使命。
那道士看赵铁柱如此勇敢,便点了点头,说:“好!
那你就跟我去取那内丹吧!”
说着,那道士便带着赵铁柱来到了王氏的坟墓前。
他拿出一张符咒,贴在了坟墓上,然后念了一段咒语。
只见那坟墓突然裂开了一道缝,露出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内丹。
赵铁柱看到那内丹后,心中一阵激动。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把那内丹取了出来。
只见那内丹在他手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让人感到一阵温暖。
那道士接过内丹,看了看,说:“不错!
这内丹果然有着神奇的力量。
赵铁柱啊,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它,用它来保护村里的乡亲们。”
赵铁柱点了点头,说:“放心吧道士爷爷!
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它的!”
从那以后啊,赵铁柱就成了村里的守护神。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着乡亲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而那内丹的力量也一直在保护着他们免受灾难和疾病的侵扰。
村民们为了感谢赵铁柱和那道士的恩情,便在村里建了一座庙宇。
他们把那道士塑成了神像供奉在庙里,每天香火不断。
而那座庙宇也成了村里的一个圣地,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祈福。
至于王氏和蛇仙的故事呢?
它也被村民们代代相传了下来。
每当有外村的人来这儿做客时,村里人都会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述这段传奇故事。
他们都说啊:王氏虽然恶了一辈子但晚年悔改得到了蛇仙的庇护和村民的原谅也算是善终了;而赵铁柱呢?
他勇敢善良有担当成为了村里的守护神也让王氏的子孙后代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