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经验谈:如何通过校园博物馆促进学校课程建设?

智诚天下校园文化 2024-10-17 11:20:17

在教育的沃土上,一所学校的灵魂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琅琅书声,更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如何将这些无形的文化资产转化为可见、可感的知识宝藏?建设符合学校特色的博物馆,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学校博物馆的建设应从筹建之初就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学科优势,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服务。这是学校博物馆有别于社会博物馆的显著特征之一。

一、深入调研,提炼特色

建设符合学校特色的博物馆要充分挖掘本校的独特文化资源。需要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学科优势、地域特色等进行深入调研。通过查阅学校的历史档案,包括建校以来的文件、照片、影像资料等,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 通过设计问卷,面向师生、校友、家长及社区成员发放,收集他们对学校博物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问卷内容可以包括期望的博物馆主题、展示内容、互动方式等。通过与学校领导、教师、校友及社区代表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博物馆建设的期待和愿景。

温州翔宇中学位于永嘉,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曾于公元347年在永嘉任郡守。依托永嘉深厚的书法文化底蕴,打造了王羲之书法教育馆。翔宇书法教育馆以“王羲之”冠名,再合适不过。书法教育馆以中国书法的历史脉络串联起每个时代的书法经典,是目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以书法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

王羲之书法教育馆

王羲之书法教育馆由八大展区、四大工作室组成,包括商周秦汉书法展区、三国魏晋南北朝书法展区、隋唐五代书法展区、宋元书法展区、明清书法展区、近现代书法展区、当代书法展区、书道雅集区,以及藏品室、工作室、装裱室、书法教室等。展馆荟萃历代中国书法精品118件,当代名家真迹116件,其中古旧拓片60余件,珍贵文物6件,民国藏品18件,日本藏品21件,上海朵云轩藏品1件,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历程和辉煌灿烂的书法世界。场馆立足“以汉字为圆心的文化学园”教育理念,致力于陶冶情操,促进青少年审美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博物馆

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校成立至今,老师和学生成长历程是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感染力。立体呈现了学生和老师们的鲜活生活,感谢他们为学校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同时,这也是对教师教育实践的尊重,更激发了教师内心对职业的认同。这是学校建成教师、学生博物馆的初衷。

教师博物馆、学生博物馆里展出了上百件师生物品,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来自现任教师或学生。比如,教师曾用过的老式录像设备、投影仪;教师备课教案、著作等;还有学生的获奖照片、3D打印作品以及4套以上的历届校服款式……不像校史馆里枯燥的发展史,这些看似普通的藏品不仅记录着学生、教师的成长点滴也更容易勾起师生的温情回忆。

二、空间利用 多样展示

常规博物馆需要专门大空间进行封闭式规划布展,而在学校寸土寸金的环境中,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现有的有限空间,结合各分区功能定位,进行设计布展,是校园博物馆成功的关键。

小窗口、大视野

校园内的每一处角落都蕴含着无限可能。我们可以将闲置的走廊、楼梯间以及空置的教室改造成小型展览区。通过精心设计,将展品按主题分类陈列在教室、走廊、门厅、操场等处所,形成非正式学习空间。这样的微型博物馆重点指向“五育”中的一育,兼具其他“四育”的融合元素,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教育空间,实现小窗口、大视野。

将周秦汉唐历史文物以及流失海外的字画分门别类,按照周秦汉唐系列布展于教学楼的楼梯、走廊的墙壁。这样的陈列方式更优于陈列馆,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和美育教育,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年级微型博物馆

配合学科实践的需要,按照特定的目标和功能动态设立,实现学生人人建设博物馆。班级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组织,也是学习伙伴交往、学习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最频繁的学习群落。同一年级学科教学进度相对统一,班级微型馆还可以统整升格为年级微型馆。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构建教育场境,学习过程中,学生又搜集、创生多样展品,丰富了馆藏,有效赋能了单元的高质量学习。

注:图文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作删除处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