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为立儿子为新太子,主动向91个大臣行贿,却还是败给了天意

娱小七 2022-09-24 08:54:17

1457年正月十七的清晨,明朝众大臣早早等候在午门外,听到钟鼓齐鸣之后,随即按照惯例,分批进入了奉天殿。

到了朝堂,眼前的一切却让群臣目瞪口呆,那坐在龙椅上并不是明代宗朱祁钰,而是八年前就已退位的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画像

大家不由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不知道怎么回事,更不知道现在该如何面对这稍显滑稽和尴尬的场面,只能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正当群臣犹豫不决,三五成群议论纷纷之际,有人站了出来,突然在朝堂上大喊:“太上皇复辟了!”

朱祁镇心领神会,立刻对群臣宣布:“如今景泰皇帝身染重病,众卿迎朕复位,仍能担任原有官职……”

众大臣迟疑片刻,见事已至此,纷纷跪拜于地,表示愿意臣服。

……

明朝皇帝之中,朱祁镇的经历颇富传奇色彩,从皇帝到俘虏,一不小心就成了太上皇,最后又二度称帝,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这一切,还要从朱祁镇在八年前的一个决定说起。

1449年6月,漠北地区的瓦剌部落侵扰边界,朱祁镇年轻气盛,不顾群臣劝阻,决定效仿朱元璋、朱棣等先祖做法,御驾亲征,率领二十万兵马痛击敌寇。

至于朝廷的一切大小事务,朱祁镇则让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全权代表自己处理,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监国”。

那么,朱祁镇为何如此信任弟弟?难道就不怕被朱祁钰篡位夺权吗?

这就要从他们的父亲朱瞻基说起。

即使后宫佳丽三千,朱瞻基年满30岁,才让最深爱的孙贵妃生下了第1个儿子朱祁镇。

朱瞻基自此龙颜大悦,对小朱祁镇宠爱有加,待他刚满八十天,就迫不及待的立为太子。

好事成双,人一旦心情好,干啥事都顺利。第二年,朱瞻基宠幸了一个普通宫女,于是,朱祁钰也出生了。

不过,与哥哥朱祁镇相比,朱祁钰因为母亲出身低微,其待遇自然相差甚远。

或许是没有争权夺位方面的顾虑,两兄弟的感情也非常之好,从小一起嬉戏玩耍,一起读书长大,反而比许多同父同母的兄弟更亲近。

朱祁镇此番御驾亲征,当然要找最值得信任的弟弟来“监国”了。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去就回不来了。

土木堡一仗,朱祁镇带出去的二十万大军被团团围住,最后被瓦剌人打得丢盔弃甲,几乎全军覆灭。

朱祁镇这一国之君也不走运,仗打输了,人还被瓦剌将领给俘虏了。

据说,朱祁镇被俘之后,十分狼狈,连身上的盔甲和衣服都给剥光了,随身物品只剩一个金龙绣花枕头。

瓦剌首领也先对朱祁镇还不错,毕竟是皇帝身份,以后用处很大,自然格外重视。自从俘虏他以后,不仅把他安置在一顶帐篷里,塞外夜里比较冷,还特意给他送来了皮袄御寒。

朱祁镇这矜贵的身子,却受不了如此待遇,这帐篷不仅四处透风,冷得睡不着。就连这皮袄也制作粗劣,搁在身上勒的痛,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怎么比得上宫廷的御用衣物呢?

想想两个月前,御驾出征之时,率领二十万兵马浩浩荡荡,那是何等风光无限!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不由夜夜流泪……此时,他内心唯一的希望,就是弟弟朱祁钰赶快想办法前来解救。

朱祁钰也想救,然而土木堡之战,大明朝精锐尽失,一时半会哪里能有什么好办法?

倒是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得到消息后,吓得六神无主,强作镇定开始拿钱赎人。

明朝太监挥汗如雨,整整装了八匹马车的金银珠宝,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送给了瓦剌首领也先,请求放人。

不料,也先将东西收下了,却仍把朱祁镇扣押不放,一点基本的诚信都没有。

孙太后慌了,明朝群臣也慌了,这瓦剌人不按常理出牌,打又打不过,议和也不奏效,这该如何是好?!

更过分的是,也先还把朱祁镇当人质,率领一众精锐兵马跑去明朝边境城市,要求驻军将领打开城门立即投降。

国不可一日无君,照此任由那个也先折腾下去,恐怕是连明朝社稷都不保了!

明朝大臣们开始商议,最后决定让朱祁钰继任皇位。

于是,大家一起进谏孙太后,说是为了摆脱瓦剌部落对明朝的要挟,不能拖延了,请皇太后下旨另立新皇。

孙太后自然不愿意,毕竟亲儿子朱祁镇还在瓦剌人手里,如果抛弃他,这不是将他往绝路上逼吗?

可是,大臣们数次进谏,陈诉利弊。孙太后也实在又拿不出好的办法来应对。当时的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不谙世事,也难当大任。最后终于经不住大臣们的强烈请求,只能点头同意。

朱祁钰开始并不答应这个办法,后来也架不住大臣们的反复劝说。再加上皇太后下旨,本着“祖宗神器不可虚,圣母有命不可违”的训诫,后来也就勉强同意了。

于是,经过一番准备,朱祁钰将哥哥朱祁镇尊为太上皇,改年号为景泰,从此正式登基了。

……

朱祁镇闻知此事,顿时感到天旋地转,不由失声痛哭,此后就剩自己一个光杆皇帝了,这还怎么活下去呢?!

果然,瓦剌首领也先勃然大怒,这个“挟天子以令诸臣”的计划几乎完美,如今明朝竟然放弃了这个皇帝,那不计划泡汤了吗?

也先不太相信明朝会这样做,恼羞成怒之下,直接点齐兵马,亲自率大军气势汹汹直奔北京城而来。

朱祁钰吓坏了,急忙找来群臣商议对策,有人提议干脆迁都南方,先避敌锋芒为好。

于谦站了出来,认为迁都不可取,瓦剌人并非不可战胜,愿意亲去前线抗敌。

瓦剌大军虽兵强马壮,却缺乏攻城之术。明朝官兵在于谦等人的指挥下,众志成城,直接用火炮轰,奋力击退了瓦剌人的进攻。

也先也傻了,这明朝真的不在乎朱祁镇这个皇帝了!看来留着也是浪费粮食,根本没用利用价值了,干脆直接推出去斩了算了。

刽子手高高举起大刀,正要往朱祁镇脖子上砍,却听见有人大喝一声:“刀下留人!”

那人正是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

帖木儿走进哥哥也先的帐篷,劝道:“把这个朱祁镇杀了没好处,反而给了明朝出兵的理由,还不如把他放回去。”

也先画像

也先不解其意,连忙询问理由。

帖木儿解释说,如今明朝有了新皇帝,此时把这个旧皇帝送回去,一来可以做个顺水人情。二来让他们自己内部起内讧,我们到时再动手攻城,那岂不是就不攻自破了?!

也先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觉得有道理,于是吩咐下去,立即派使者前去议和。

明朝大臣们听说瓦剌人要将太上皇送回来,人人喜上眉梢,纷纷开始讨论该如何迎驾了。

朱祁钰却有些不置可否,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

大意就是说,我原本不愿当皇帝的,当时多次拒绝,都是你们劝说的结果。

这不清不楚的话语,大臣们就开始揣摩,朱祁钰或许是害怕把哥哥接回来以后,自己这皇帝宝座就做不成了,心里可能是不想把朱祁镇给迎回来呢?!

的确如此,权力的魔杖会腐蚀一个人的身心,只要一旦可以拥有,没几人会选择轻易撒手。当然,朱祁钰也不例外。

如果迎回来哥哥朱祁镇,该如何安置他呢?假如他要自己退位,这皇位还坐得稳吗?……

兵部尚书于谦似乎猜到了朱祁钰的顾虑,于是进谏道:“陛下,你在位期间治国有方,不会再发生什么变化了,于情于理,也应该把太上皇给接回来。”

朱祁钰最信任于谦,听了他这一番,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才勉强点头说:“行吧,那就听你的。”

消息很快传到瓦剌,朱祁镇不由激动万分,想想这些年的委屈,忍不住又流泪了。

临行前,帖木儿前来送别,一再嘱咐道:“可怜的皇帝,终于可以回家了,一定要争气把皇位重新夺回来……”

帖木儿这一招离间计,却并奏效。

朱祁镇不为所动,坦然回答:“我回去以后,愿意去看守祖陵,或者当平民百姓也行,却无心争皇位了。”

帖木儿看他一副真诚回答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似笑非笑地骑着马走了。

朱祁镇的话,或许真的是发自内心,但未免过于“天真”。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并不是说每个人不能管好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而是无法把控外界环境的所有事物。

你想“与世无争”,别人不会信,也不会理,只要你挡着道了,照样下狠手清除。

这样的情况存在于江湖的每一个角落,你不动,自然会有人来推。因而,除了退隐江湖这条路之外,似乎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

朱祁钰为了感谢瓦剌首领也先,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说“所言送还大驾,实朕所愿,果出诚心,即令杨善等奉迎回京。”

话说得很是漂亮,可是杨善等人出发之时,朱祁钰却一再反复叮嘱:“千万不要提要去迎接太上皇,等对方开口再说。”

群臣聚在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商议要以什么样的规格去迎接朱祁镇。

朱祁钰颇有些不以为然,说:“只用一顶轿子和两匹马在居庸关迎接就可以了。”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就炸开了锅。

大臣们有些纳闷:大明朝堂堂前任皇上,咱们怎么能就用一顶小轿子去迎接呢?这也太不当一回事了吧?

朱祁钰解释:“昨夜朕收到了哥哥朱祁镇的来信,嘱咐迎驾仪式一切从简,朕怎么能够违背呢?这是尊重他的意见。”

群臣一时哑口无言,也不敢反对,只能沉默不语,遵照朱祁钰的意思办。

朱祁镇终于顺利回到了京城。

朱祁钰前去迎接,四目相对,不由泪眼婆娑,手拉着互相问候。

随后,两人又礼节性的相互行礼,看上去似乎感情如旧,然而,一切却并不是那么回事。

朱祁钰接回自己的哥哥朱祁镇,却把他安排住在了南宫。

南宫位于紫禁城的东南角,位置非常的偏僻,平时是皇子们踢球玩乐的地方。也可以说,朱祁镇根本就不招待见。

即使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朱祁钰还派来了太监和内侍专门负责监视,并且门口还派有士兵看守。

当然,朱祁钰对人说是派人看护哥哥的安全,实际上就是“软禁”。朱祁镇一看这架势,心里立刻明白七八分,其实也非常理解。毕竟自己曾经是皇上,这个弟弟心里不踏实,提防提防也情有可原。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