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时任国民党副总裁的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个决定,让张学良付出了沉重代价:长达半个世纪的软禁生涯。
1991年,年逾九旬的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却在与昔日部下吕正操将军重逢时,发出了"我对国家没贡献"的感慨。
吕正操霸气接话:“您这一生,做一件事就够了。”
群龙无首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扣押了蒋介石,逼迫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个决定虽然改变了战局,却也让张学良付出了惨重代价。
后来,蒋介石被释放回南京后,立刻对张学良进行软禁。而张学良麾下近20万的东北军将士们,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蒋介石对东北军痛下杀手,采取了一系列打压措施。首先是大规模整编,将原本战斗力强劲的部队削弱得面目全非。甲级师被压缩为丙级师,每军由五个师缩编为两个师。
其次是把东北军调离关键战区,分散安置到偏僻地区,切断他们的联络。从南阳到亳州,从咸阳到开封,东北军遍布各地。
身陷囹圄的张学良虽然无力回天,但他的抗日之心从未泯灭。得知部下的处境后,他满怀悲愤地写下了《告东北将士书》。信中他说:"我亲爱的将士们,抗日复土的光荣责任,已经落到我们的肩头上了!你们要加强训练,听从军令,在战场上勇往直前,直到收复我们的家园!"
张学良的话像一剂强心针,为东北军将士们注入了力量。
浴血奋战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打响。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的重要战役,日寇的炮火瞄准了上海,城内一片硝烟。危急关头,东北军67军军长吴克仁率部挺身而出。
他负伤后拒绝下火线,宁死不撤,最终倒在了血泊中。67军也惨遭重创,伤亡殆尽。吴克仁成为淞沪会战中牺牲的唯一军长,他的参谋长关相岗和107师师长金奎壁也一同殉国。
南京保卫战中,东北军57军再立新功。万毅将军率领部队浴血肉搏,与日军展开惨烈厮杀。
淮河战役爆发时,东北军51军又冲向了最前线。于学忠睚眦必报,率部誓与日寇决一死战。淮河两岸炮声隆隆,51军将士置生死于度外,顽强抵抗。尽管蒋介石连一门高射炮都不给,但他们仍然创造了以轻机枪击落敌机的奇迹。
最后,51军将士血洒淮河。
除了这些重大战役,在台儿庄、徐州等地,到处都有东北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身影。
然而,蒋介石对此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对那些直接参与西安事变的将领更是痛恨至极,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像白凤翔、赵登禹这些曾经贴身保护过张学良的将领,蒋介石甚至连个像样的兵权都不给。甚至被发配边疆,被调离前线,英雄无用武之地。
但这些东北军将领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们发誓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抗日决心,以鲜血赎清"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弃暗投明一批有识之士选择了投奔革命阵营,其中就有不少东北军的将领。他们希望通过与共产党的合作,找到一条真正救国救民的道路。
周恩来的鼎力支持,让他们在革命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吕正操就是最早弃暗投明的东北军将领之一。1937年5月,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的亲自指引下,吕正操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很快成为冀中地区不可忽视的抗日力量。
周恩来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有"光明磊落、忠心为国"的优秀品质。在吕正操最困难的时候,周恩来还多次给予他以军事援助和后勤保障,帮助他渡过难关。
除了吕正操,万毅、解方等一批东北军将领也先后投奔了革命。周恩来非常重视发展这些将领:"东北军将领大都是爱国的,对张学良有感情,我们应该努力争取他们,壮大抗日力量。"在周恩来的感召下,这些将领纷纷弃暗投明。
吕正操还率部参加了革命军队的重大战役——山东战役。在战斗中,他指挥若定,英勇善战,与部下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战后,吕正操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称号。
周恩来得知后十分高兴,亲自给他发来了贺电。为了帮助东北军将领尽快熟悉革命队伍,周恩来还安排他们参加各种政治和军事培训。在延安时期,像李兆麟、赵尚志等就参加了反日军政大学的学习。
通过系统培训,他们在政治上得到了快速进步,军事指挥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周恩来经常亲自听取他们的学习汇报,给他们以鼓励和指导。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原东北军将领们再次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吕正操、万毅等都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为三大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1年3月,张学良和夫人决定前往美国纽约探望亲友。因为不愿引起公众关注,他们选择了极为低调的行程。
两个月后,吕正操也因公务来到纽约。这一消息传到张学良耳中,他立刻托人传话,极力促成二人久别重逢的计划。张学良的女儿张闾蘅也帮忙在其中穿针引线,最终在朋友的协助下,两人成功避开媒体的追踪,顺利见面。
重逢的这一天,张学良早早便等候在门口,心中满是激动与期待。
英雄不问出处随着吕正操的身影出现在眼前,张学良立刻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眼眶泛红。他们之间的战友情谊一晃已跨越了半个世纪,而今再相见,不禁令人唏嘘不已。互相问候几句后,张学良热情地将吕正操迎进屋内。
吕正操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套精心挑选的《中国京剧大全》录音带,附上大陆著名京剧演员李维康、耿其昌夫妇最新录制的戏曲录音;特别准备了当年新采制的碧螺春茶叶;
还有北京画家袁熙坤为张学良所绘的精美肖像;并特地附上著名书法家启功亲笔书写的贺幛,上面书录的是张学良的一首诗,表达他一生的铮铮傲骨与豪情。
——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张学良欣喜之余,不禁开起玩笑,幽默地说道:“我这个人啊,迷信上帝。”吕正操闻言,立刻接道:“我也信,我信的是人民。”
交谈中,张学良问道:“你怎么跑到周恩来那边去了?”吕正操回忆起当年,“你送蒋介石回南京时,我就不相信他能放你回来。你走后,东北军陷入混乱。我赶回部队后,接受了共产党的指示,趁国民党军队南撤之机,脱离五十三军,留在敌后打日本。”
张学良听得十分专注,神色复杂,深深叹了口气,随后感慨道:“那我做了什么?我自个儿说真的,不是说笑,也不是谦虚,我对国家什么贡献也没有!”
吕正操将军拍了拍张学良的肩膀,霸气地接话道:“您这一生,做西安事变这一件事就够了,打日本别人替您打了,东北军替您打了嘛!其实,你对国家是有大功的。”
张学良他没想到,在阔别半生之后,部下们对他的敬重丝毫未减,他倍感欣慰。
分别前,吕正操特意递交了邓颖超同志的亲笔信,传达了中共中央对张学良的关心。邓颖超在信中真诚地邀请他,盼望他能抽时间回家乡看看,亲眼目睹今日的变化。
张学良视力严重下降,但他不顾眼睛的不适,几乎整张脸贴在信纸上,仔细阅读每个字。当看到信末邓颖超的签名时,他欣然笑道:“我和周恩来很熟,他是个好人,请代我向邓女士问好。”
张学良叹道:“其实我也想回去看看,但现在时候未到。”
数月后,张学良终于给邓颖超写了一封回信,信中道出了他的思乡之情:“寄居台湾,翘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然而,这次与吕正操的重逢竟成了永别。2001年10月,张学良在美国病逝,未能如愿回到故乡,带着思乡的未竟心愿,结束了他漫长而传奇的一生。
东北军将士们之所以始终尊重张学良,缘于张学良当年的识人惜才和提拔栽培。在张学良麾下,无论出身如何,只要你有真本事,就能得到重用。张学良就是靠着这股慧眼识英才的劲头,打造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东北军。
当年,吕正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排长。战场上,他冲锋陷阵,勇斗日军,张学良恰好看到这一幕,立刻把他提拔为营长。之后,吕正操的职位节节上升,最后成为东北军的一员大将。
张学良的赏识,不仅是对吕正操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一种宝贵的知遇之恩。也正是张学良的这份知遇之恩,让吕正操始终铭记在心。
还有万毅将军,他年轻时也只是一名小小的排长。
在战役中,他临危不惧,勇猛杀敌,被张学良亲自授予"虎贲上将"的称号。张学良还破格提拔他当了团长,让这个农家子弟一步登天。也正是这份知遇之恩,让万毅将军感念终身,宁死不屈。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赵登禹、白凤翔、于学忠……这些响当当的东北军将领,无不是张学良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能够成为抗战名将,离不开当年张学良的慧眼识珠和栽培恩情。
正是有了张学良的知遇之恩,才铸就了东北军将士们的刎颈之交和生死之谊。这种穿越时空的情谊,也成为了东北军将士们不计个人得失、浴血抗战的精神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