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人都知道党中央就在延安,日军却没有不惜一切代价攻占延安?”大将肖劲光曾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之一。
我们深知帝国主义亡我中华之心不死,抗日战争期间曾多次进犯我国很多处重要战略腹地。
但延安作为革命重要驻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何今天我们很少看到关于日军进犯延安的战役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并非没有尝试过不惜一切代价进攻延安。
相反,狼子野心的日军其实多次集结重兵企图蚕食延安。
这些战役之所以很少被今天的人熟知,主要原因是这些战役在广阔的抗日战争背景下,和同期的很多战役相比,这些战役并不像其他战役那样波澜壮阔。
早在1938年3月,日军就开始了进攻延安的打算。
当时日军出动第26师团将近2000余人,外加20余门大炮抵达黄河边,企图强渡黄河攻占延安。
但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六团的战士在日军密集渡河之际与之展开了殊死较量,以猛烈的火力阻断了日军进犯的铁蹄,最终日军不敌我军,全线溃败。
这次战役的失败让日军非常意外,综合分析后,他们认为或许是兵力和火力欠缺,于是两个月后,日军再次对延安发动攻势。
这次日军派出了一个旅团的兵力,外加30余门大炮。自认为万事俱备的日军再次发动对延安的侵占攻势。
然而日军没有料到的是,我军留守兵团居然发动主力兵团第8团东渡黄河,在汾离公路两侧设下重重埋伏。
当夜,第8团夜袭了日军大部队的先头大队,给予日军迎头痛击。
自觉战况不妙的日军再次仓皇而逃,日军攻占延安战役再次以失败告终。
日军对延安发动的战役主要集中在1938年3月至1941年,这期间日军发动了大大小小十数场攻占延安战役。
资料显示,日军飞机除了首次轰炸延安投下的数十枚炸弹给延安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
其余发动的十几场空袭,投放超过1000枚炸弹,造成的伤亡情况都微乎其微。
那么,日军既然多次动过侵占延安的意图,并且多次发动进攻进犯延安,为什么最终却没能成功攻占延安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延安的地理优势和毛主席的战略考量两个角度出发。
延安的战略优势延安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四周被厚达数百米的黄土层环绕,沟壑纵横的复杂地形非常适合开展游击战。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这样的复杂地形无异于天然屏障,既能延缓敌军进犯的铁蹄,又能让我军避免与敌方正面展开较量,提高胜算。
另外,延安一个特殊的建筑类型也发挥了巨大作用,那就是窑洞。
延安窑洞大都依山而建,结构坚固,不仅能够防寒保暖,关键时刻还能够抵御空袭。
这也就是日军前前后后投下了将近1000多枚炸弹,造成的伤亡却微乎其微的原因所在。
延安位于西北内陆,距离日军侵略前线及其主力部队较远。
所以当我党的革命的根据地在延安建立起来,日军即使想对延安发起侵略,短时间内也很难将大部队调集到此。
这一点从日本早期对延安发起的战争中兵力部署就不难看出。
而且,即便日军经过较长时间的部署,能够将足够的兵力调集到延安了,也绝对会被延安独特的地形和气候影响。
且不说沟壑纵横的地形交通不便,日军部队短时间内很难接近交战点。
延安春秋季时常影响能见度的风沙就足够影响他们的作战计划的效率了。
当日军还苦苦困在黄土高原的山道沟壑间时,我军早就对前来进犯的日军发起反击。
不仅如此,延安还是连接华北、中原地区的重要枢纽,即便两军真的交战,中国共产党也可以利用其枢纽优势,与其他抗日力量合作。
毛主席的深谋远虑断送日军攻占延安想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当属中国共产党的有力指导。
其实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就已经阐明了我党取胜的关键。
毛主席认为,中华民族必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毛主席虽有必胜的信心,却并不认为中华民族的取胜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在他老人家看来,日本早就在明治维新后进入现代化,其军事实力早就随着工业化进程一起实现跃升。
军国主义的日本不仅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作战装备更是优于我国很多。
目前很多文献描述侵华日军时甚至毫不夸张地用上了“武装到牙齿”这样的形容,足以见得当时日军军队的实力。
反观我国,由于封建政府的败落,中国的国力根本难以抵抗外敌,这才会一步步被逼至被侵略的境地。
如此看来,毛主席的分析完全是基于客观实际得出的结论。
但深谋远虑的毛主席还是预见了日军必败的事实。首先,日军对中国发起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犯下诸多罪行,不光侵犯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很多罪行更是让国际社会都对之多有谴责。
另外,日军为什么会对中国发起侵略战争?说到底还是为了掠夺资源。所谓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人力、文化资源。
日本不比中国地大物博,地域狭小的它不光人口有限,连资源也非常稀缺。
毛主席认为,日军稀缺的东西,正是我国富有的。如果我军能够充分利用起这些资源,就可以与“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展开殊死较量。
那么,我军又是如何发挥这些优势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我党的又一个重要政策——土地政策。
要知道,无论是什么军队,军人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且军人也会随着战争的进行而不断损耗和牺牲。
但人民的力量却是无限的,如果能发动群众的力量,那么抗日战争就定有胜利的可能。
在土地政策的实行下,从前没有土地的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在封建社会,中国农民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有些农民甚至祖祖辈辈都要背负地主的压迫,永远无法翻身。
但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但不用再受地主的压迫,还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种庄稼。
有了庄稼就有了希望,这意味着他们不光可以吃饱穿暖,庄稼富裕者甚至可以拿庄稼换钱,有自己的积蓄。这是从前的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当土地和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而此刻日军选择进犯中国,也就是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
当好不容易拥有的切身利益受到他人侵犯时,人们爆发出来的力量往往是惊人的且前所未有的。
我党改变了农民的生存处境,让他们真正获得尊严和人权。这样的领导力量,自然会受到人民的拥护。
所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得到人民拥护的中国共产党,自然所向披靡。
极具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共产党,没有理由会输掉抗日战争。
而作为革命摇篮的延安更是如此。所以,即便日军多次想要侵占延安,最终也只能在如此阵仗下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