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王连平 报道)8月20日起,青海省委宣传部以“‘文化中国行’之走进大美青海”为主题,邀请中央驻青媒体、“学习强国”部分省市级分平台、全国重点媒体和青海省垣主要媒体,深入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多层次、多角度挖掘青海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高原文化,助力青海文化繁荣发展,进一步提升“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知名度、美誉度。
青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千百年来,在丝绸之路沿线遗落的大量精美文物,是历史上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最好见证。“‘文化中国行’之走进大美青海”全国重点媒体采访活动第一站来到青海省博物馆,聆听这片古老大地上的故事。
青海省博物馆。王连平 摄
人身鱼尾金饰片、双人抬物纹彩陶盆、明永乐款铜鎏金观音菩萨立像、条纹彩陶靴......无论是古老的陶器、石器,还是近现代的文物、典籍,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承载着青海的记忆与变迁,不仅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青海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也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四季青海期节目火爆出圈,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把青海省博物馆作为青海旅行必去的“打卡地”,聆听青海的历史故事,通过沉浸式观览了解文物的出土过程,在这个盛夏奔赴一场共同守护国宝的约定。今年7月份,青海省博物馆接待游客约16万人次,接待人数再创新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博物馆及藏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走进青海省博物馆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游客深切感受青海的历史变迁。他们或驻足聆听,或与同伴交流,共同探寻文物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让游客与青海悠久灿烂的历史在时间长河中相遇。出土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的一枚南北朝东罗马金币,正面为一王者的半身像,头戴宝冠;背面有一身着长袍、体态轻盈的女神像,异域色彩浓郁,似乎也在娓娓讲述着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的繁荣景象,让游客在驼铃声声、马蹄阵阵中感受文明交融与历史演进的震撼之美。
在数字体验馆内,羌中道、丝绸之路青海道、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历史上曾经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在青海的交集被一一呈现。站在体验区,平面地图上的古道路线徐徐延伸,沿线过往的历史遗迹与遗址在立体地图上栩栩如生,一条条道路串联起青海的历史记忆,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切身感受青海的千年变迁。
“博物馆热的背后,其实是博物馆与公众的一场双向奔赴。”青海省博物馆副馆长黄培培说,“博物馆热的背后不仅体现了观众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更彰显了公众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促进了博物馆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参观的市民游客。王连平 摄
博物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灵魂”,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有生命和温度,都在讲述着它与这座城市的故事。青海省博物馆内的文物以新石器时代彩陶和民族宗教类文物最具特色,涉及民俗、政治、经济、宗教、军事、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在常设的历史文化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展览,铜器、金银器、雕像、书法等文物,或古朴、或精美,集中展现了先民们从事生产劳动、文化艺术的成就,也展示了青海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青海道沟通东西的重要价值。同时,该馆不断盘活馆藏资源,把收藏在库房里的文物最大化呈现给观众,推出一批集陈列展览、教育活动、学术研讨于一体的精品展陈。
近年来,该馆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用文创产品建立与游客之间的连接,让古老的文物重焕生机。彩陶盆造型的文创雪糕、藏八宝元素的书签、“镇馆之宝”坐镇的冰箱贴、颇具青海特色的明信片和纪念币……这些文创产品深受省内外游客的喜爱与追捧。
博物馆展区一角。王连平 摄
同时,青海省博物馆还推出“博物馆之夜”“馆长直播”系列活动,让文化体验热度不减,文创产品热销走俏,让观众来一场时空穿越的奇妙旅程,感受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历史和文化,触摸中华文明的血脉。
博物馆热既是文化消费需求旺盛的生动缩影,也是增强消费信心的积极信号。年轻游客掀起的千年文明“打卡”热,展现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未来,青海省将继续盘活更多文博机构资源,持续培育弘扬守护中华水塔的生态文化、探源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挺起民族脊梁的红色文化、共有精神家园的民族文化、展现时代精神的高原文化,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文旅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博活动及文创产品,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聚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重大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擦亮“山宗水源、大美青海”鲜明文化标识,在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多扎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