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上海车展,给全球汽车巨头们敲响了警钟。面对中国品牌推出的一款款炫酷又价格亲民的电动车,昔日风光无限的外国汽车制造商,集体陷入销量“滑铁卢”。
尤其令人震惊的是,作为德国豪华汽车象征的保时捷,竟然在中国市场上“迷失了方向”——今年第一季度,其在中国销量暴跌42%,一度创下历史低点。
要知道,四年前,保时捷在中国的年销量接近10万辆,占其全球销量的近三分之一,而如今,这个数据正一路下滑,甚至被国产新势力甩在身后。

在车展上,保时捷选择展示两款911限量版车型,还标榜“无可替代”。然而,面对中国消费者日益电动化、高科技化的购车偏好,这种“复古情怀”显然水土不服。
一边是保时捷坚守燃油车阵地,一边是国产品牌如比亚迪、小米、蔚来等火力全开,用智能座舱、电动超跑、价格优势直击年轻用户群体。结果可想而知——保时捷“高冷”,却未能撩动中国消费者的心。

2024年,小米推出首款电动轿跑SU7 Ultra,外形神似保时捷,性能惊人,售价却不到保时捷911的一半,上市两小时预订就破万台。
而保时捷911入门款售价146.8万元人民币,功率394马力,却被小米52.99万元、1548马力的SU7 Ultra彻底“碾压”。连咨询公司都直言:“保时捷在中国,可能已经完了。”

保时捷CEO布鲁姆在上海车展上回应销量质疑时表示:“我们不在乎销量”,更强调保时捷的高端定位和“驾驶能力”,并否认与小米等国产品牌直接竞争。
但这番言论,在中国市场显得格格不入。如今,中国市场电动车占比已超过50%,而保时捷目前在华仅售Taycan和Macan两款电动车,销量“非常有限”。
布鲁姆甚至表示,未来两三年内,“保时捷是否还以电动品牌存在”仍是未知数。

折线图显示了保时捷在中国的乘用车总销量的年度数据。
Z世代不懂情怀?“黄金品牌”标签失效JATO Dynamics研究表明,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黄金品牌”的光环,对年轻消费者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蔚来、比亚迪等新势力品牌正快速进入高端市场,用智能科技与本土化设计迅速拉近用户距离。
小米2024年电车销量达到13.7万辆,是保时捷的两倍多,而蔚来也宣布要在2025年“双倍增长”。

眼看失速,各大传统车企开始紧急“补课”:
日产计划在中国追加14亿美元投资;通用凯迪拉克展示4款电动车型,重启在华战略;别克GL8打造“香氛系统”“按摩座椅”新概念车,迎战比亚迪、理想、腾势的MPV;吉利Zeekr更是推出内置电视、冰箱、镶金LOGO的009 Grand,主打奢华新体验。车市洗牌加速,传统豪车或将边缘化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趋势加速,中国市场正迅速洗牌。高端不再等于外国品牌,年轻消费者更看重的是技术含量、价格合理与智能体验。
如果传统车企不能快速转身,他们在中国市场的黄金时代,或许真的要画上句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