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五个知识点

陈馨制茶 2025-02-04 02:25:54

在过去的二十年之中,普洱茶是茶业界内最受瞩目的、讨论最为频繁的茶类。

普洱茶,依其“生”“熟”之分,不但产区分布甚广,还牵涉“名山”“名寨”“树龄”等诸多概念,并且一直保持着茶叶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

众多茶爱好者向我表明,普洱茶的繁杂性令人颇感困惑,初入普洱茶领域时更是茫然无措。

陈馨建议,不妨先行掌握普洱茶以下五个基本概念。

一:何谓普洱茶

源自云南的普洱茶在清代之前,主要为本地消费或流向藏区,其在汉族文化圈中的知名度并不显著。

至清雍正年间,普洱茶正式成为“贡茶”,此后,普洱茶作为清皇室的饮品,年年进贡,持续了近两个世纪。

在皇室的推崇下,普洱茶逐渐融入文人雅士、商贾及普通百姓的生活。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便有袭人、晴雯为宝玉泡饮普洱茶以消食去腻的情节。

普洱之名,源自“普洱府”,清代普洱府是云南茶叶的集散中心,各地茶叶汇聚于此进行交易,并向省外运输。

清代学者阮福在其著作《普洱茶记》中考证,“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内有茶山六处,分别为倚邦、架布、嶍崆、蛮砖、革登、易武。”

文中提及的“倚邦”“易武”等茶山,正是现今茶界所称的“古六大茶山”。

如今,茶友们皆知云南产茶区域远超古六大茶山的范围,如《茶源地理》所述的临沧、勐海等地,均为普洱茶的重要产区。

依据2008年发布的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普洱茶的定义为:

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根据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原料部分,有研究者认为历史上的普洱茶,也有使用产自云南的中小叶茶制作的,例如清代进贡宫廷的普洱茶,便是倚邦茶山原生的中小叶茶树制作而成。

二:普洱茶生茶与熟茶

现代普洱茶依据制作工艺分为两大类,即人们常说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的定义是采摘自云南一定范围内茶树鲜叶,经过摊晾、杀青、揉捻、晒干、蒸压成型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存放,才能称为普洱生茶。

严格意义上的普洱生茶需满足以下条件:

一、以滇西南部澜沧江流域所生长茶树的鲜叶为原料;

二、经过符合晒青毛茶工艺的程序加工(即摊晾、锅炒杀青、揉捻、日光晒干);

三、须经过蒸压成紧压茶;

四、须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存放,即经过自然的后发酵,需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满足以上第三、第四条的话严格来说只能算晒青或滇青,只能算一种云南绿茶。

普洱熟茶则是以云南大叶种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

渥堆是普洱熟茶(下称熟普)工艺过程中一个后发酵的过程,也是决定品质的关键点:

熟普渥堆发酵的实质是以晒青毛茶内含物质为基础,发酵场地、加入水源以及茶叶自带微生物群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生长活动产生的热量与水分共同产生湿热作用,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

渥堆后期,黑曲霉、酵母、灰绿曲霉、根霉、乳酸菌等优势微生物生长并分泌的果胶酶、纤维素酶、淀粉酶、乳酸酶等“胞外酶”对茶叶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氧化、水解作用,形成普洱熟茶独具的“陈香”,茶汤红浓明亮,口感醇厚甘滑。

三:台地茶与古树茶

将普洱茶分为台地茶、古树茶,是近代出现的概念。实际上,将两者并列,并不严谨,因为台地茶是茶园形态的概念,而古树则是茶树树龄的概念。

所谓台地茶,是指按照现代惯性农法、人工栽培的梯地“等高条植茶园”中的茶青制作而成的普洱茶,也就是人们经常看到的茶园风光照片,那种一层层、一排排茶树像梯田那样延绵不断的茶园。

实际上,台地茶的产量占普洱茶的大多数。

而古树茶,通常分布在古茶园中,古茶园不像现代茶园连成一大片,东一块,西一块地散布在树林之中,往往是与其他不同的树种共生的状态;

古茶园中的茶树是世居当地的先民种下,目前,人们大多将树龄大于100年的茶树,称为古树,用这些古茶树的鲜叶做成的普洱茶,称为古树茶。

古树茶的产量只占普洱茶的一小部分。

一方面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在实际品饮中,感受到古树茶的香气、汤感都更加细腻,因此,这些年来古树茶备受追捧。

四:“老班章”“冰岛”是什么

茶友们经常提及的“老班章”“冰岛老寨”等,本质上是普洱茶的产地,只不过已经被追溯到某一座茶山的某一个村寨,这些名村寨的茶,创造了这些年每年新茶价格的纪录。

像“易武”“布朗山”“南糯山”等,本质上也是产地,只不过是比村寨范围更大的茶山,可以称为名山茶,大名鼎鼎的“老班章”,就是布朗山里的一个村寨。

五:普洱茶多老算老

喜好普洱茶的茶友们习惯上按照普洱茶陈放转化时间,将普洱茶分为新茶、中期茶、老茶。

对于中期茶、老茶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新茶,通常指刚刚制作完成,尚未经过长时间陈放的普洱茶。这类茶品的特点是香气高扬、口感鲜爽,保留了较多的原茶风味。

中期茶,是指经过一定年份陈放,但尚未达到老茶标准的普洱茶。这类茶品在香气和口感上开始出现转化,汤色逐渐加深,滋味更加醇厚。

老茶,是经过长时间陈放,达到一定年份的普洱茶。这类茶品的转化已经非常充分,香气沉稳,口感醇厚,汤色深红,具有独特的陈香和韵味。

值得注意的是,普洱茶的陈放转化是一个复杂且缓慢的过程,受到存储环境、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是同一产地、同一工艺制作的普洱茶,在不同的存储条件下,其转化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普洱茶的陈放转化并非越久越好,每款茶都有其最佳的品饮时期。因此,对于普洱茶的收藏与品饮,需要根据个人喜好和茶品特性,合理安排陈放时间。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