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知名艺人林依晨因在一档节目中自称“我是成都人”,引发了岛内亲绿网军的激烈网暴。这一事件不仅迅速成为两岸讨论的热点,也再次将“台独”势力的狭隘与极端思想暴露在公众面前。9月11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这一话题进行了回应,强调台湾演艺人员认同自己的祖籍无可厚非,并指出“台独”就是“台毒”,“反中”则是反智。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两岸在文化认同和政治议题上的深刻对立,也揭示了“去中国化”在台湾社会带来的长期危害。
“我是成都人”:林依晨的文化认同与岛内争议林依晨,这位以清新形象和精湛演技赢得两岸三地观众喜爱的艺人,因在某次节目中提到自己祖籍成都,而遭到了岛内亲绿势力的激烈攻击。这一事件在台湾迅速发酵,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针对她的恶毒言论,甚至有人要求她“退出演艺圈”,这一连串的极端行为让人不禁深思:为什么仅仅是对祖籍的提及,就能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
实际上,林依晨的表述不过是一种个人的文化认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祖籍的传承和认同是华夏儿女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台湾民众至今仍保留着对祖籍地的认知与情感。对林依晨而言,自称“成都人”不过是一种对自己血脉与文化根源的自然流露。然而,这样一个寻常的言论,却在岛内亲绿势力的操作下被夸大为“政治不正确”的标志,成为网络暴力的导火索。
国台办回应:反中反智,台独就是台毒对于林依晨事件,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9月11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了明确回应。他指出,台湾演艺人员介绍自己的祖籍地,表达对中华儿女身份的认同是人之常情,何错之有?发言人用自己为例,提到虽然工作和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但如果有人问自己是哪里人,依然会回答“福建人”。这一表态不仅表达了对林依晨遭遇的声援,更强调了祖籍认同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合理性与普遍性。
陈斌华在回应中提到的“台独即台毒”一说,直指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台湾岛内一些政治势力推行“去中国化”教育,利用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操作,试图割裂两岸民众的文化与历史认同。这种行为不仅在精神上毒害了台湾的年轻一代,也严重破坏了两岸的和平与发展。陈斌华的表态不仅是对网暴事件的批评,更是对“台独”思潮的深刻揭露——它不仅伤害两岸关系,还将台湾社会引向封闭与对抗的危险境地。
文化认同:两岸关系的根本问题林依晨事件看似偶然,实际上反映了两岸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文化认同。在中华文化的框架下,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源,祖籍地的认同正是这一文化连结的体现。然而,近年来台湾岛内一些极端势力为了政治利益,不断淡化甚至抹杀这一文化认同,试图通过“去中国化”来制造意识形态的对立。
这种文化上的割裂不仅影响到了台湾民众的历史观,也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两岸关系的理解。亲绿网军针对林依晨的网暴,正是这种“去中国化”教育的直接后果。一部分被错误历史观和狭隘意识形态洗脑的年轻人,将任何与中国有关的文化符号视为“敌对”标志,无法理性看待自己文化根源和历史背景。这种情形不仅仅出现在林依晨一人身上,近年来多位台湾艺人因在公开场合表达祖籍认同或发出支持两岸和平统一的声音而遭到网络攻击。
“去中国化”的危害:贻害无穷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评论中提到,“台独”就是“台毒”,这种错误思想不仅给台湾社会带来了思想上的混乱,也在事实上制造了两岸间的隔阂。台湾民众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毒害下,对两岸的共同文化、历史产生了错误认知,甚至敌视自己的文化根源。这种现象已经对台湾社会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逐渐弱化,形成了对自身文化与历史的错位理解。
同时,亲绿势力的这些操作不仅在台湾内部制造了分裂,也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带来了诸多阻力。在“台独”思想的操控下,两岸民众的交流与合作空间被人为缩减,台湾社会的某些声音被压制,而这些正是台湾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对话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