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挺巴基斯坦,印度总理莫迪的“大考”终于来了
事情从中国外长王毅与巴基斯坦副总理达尔通话说起,王毅在27日的电话中明确表示:中国坚定支持巴方维护主权安全,呼吁印巴双方保持克制,争取局势降温。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第二天在接受CNBC采访时提到,中国在中美贸易谈判中需承担更多责任,并表示美国“未来几天会将精力放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中,印度可能是第一批签署协议的国家之一”。
这番话被人为向印度发出的明确“喊话”,毕竟印度现在还在美国26%的“对等关税”压力下苦苦支撑,涉及农产品、汽车零部件、制药等多个行业,损失可不小。
但莫迪这次居然挺住了,万斯副总统几周前带着全家访问印度时,莫迪亲自迎接,没想到后来美国关税不松口,莫迪也不站队,外交部官员们表态:特朗普政府这是“破坏国际贸易规则”
莫迪政府担心一旦签下“附加条件”,将在地缘政治上失去回旋空间。
偏偏在万斯访问后没几天,克什米尔地区的恐袭爆了,这也确实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时机卡的太妙,究竟和美国有没有关系,现在谁也顾不上想了,印巴双方已经在积极备战了。
印度海军在28日发布消息,确认和法国达成了大单——买26架“阵风”战机,总价73亿美元,这批飞机虽然短期内用不上,但这透露出一个信号:印度军事采购越来越向西方靠拢了。
虽然军购了战机,但莫迪身上的担子并没减轻,中巴关系每靠近一步,对印度而言都是一个信号:南亚地缘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而截至2025年,中巴经济走廊已完成22个核心项目,总投资达190亿美元,涉及交通、能源、港口等多个领域,直接创造就业7万人以上。
瓜达尔新国际机场也正式启用,成为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空中通道,这条经济走廊也增强了中国对南亚及中亚地缘通道的掌控力,对印度构成长期战略压力。
但现在如果印度成了第一个和美国签关税协议的国家,其他国家很可能也会跟着松口,到时候特朗普政府“硬到底”,关税战只会打得更凶。
而中印之间,一些本来还可能谈成的合作也要再议,于是莫迪的选择很关键,王毅也要飞到了巴西参加金砖国家会议,想和印度外交高层谈一谈,如果印度站队美国,后果可不是说笑的。
莫迪此时还承受着国内巨大的政治压力,虽然在24年大选再次赢得连任,但议会席次明显减少,国内反对党和鹰派势力纷纷借助民族主义情绪,要求政府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强硬回应”。
而俄罗斯在此次印巴危机中一直保持沉默,巴基斯坦曾希望俄罗斯支持就恐袭事件进行国际调查,但俄方未予回应。
原因在于俄印近年来深化了能源和军贸合作,尤其是印度在俄乌战争中已成为俄罗斯重要出口市场,俄罗斯无意在当前阶段损害与印度的关系。
这让印度在地区对抗中失去了一个可能的“缓冲者”。
如今,从华盛顿到新德里,从伊斯兰堡到巴西利亚,全世界都在看:莫迪到底能不能摆脱国内鹰派的绑架,用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