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哪位明星凌晨四点爬八楼阳台吗?
在海南草莓音乐节上,朴树向大家分享了一段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那天凌晨他醒了,想去阳台抽烟,结果门被反锁了,他就一直被锁在外面。
最后的结果是,我喊了半天,没有人回应,我只能徒手爬墙到隔壁房间去求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3a15947c557de6ddfa51fc9411468a.jpg)
这位先生当时可是没有穿衣服,却在八楼跳了下去......
换个别的明星,这种事肯定会被全网嘲笑:这么晚了还在做什么?是去蹦迪过度了吗?还是又有什么新鲜的瓜可以吃?
但在朴树身上,网友们的反应出奇一致:"这很朴树了!""好心疼,大半夜的得多冷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大家的心里,朴树就是一个"憨憨"的艺人,他不喜欢做戏,也不喜欢整活。他做什么事都是出于本能的反应,一直都是直接坦率的,纯真得有点傻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a7244b8b9ce60d40a730f4778e3bd14.jpg)
有一次,朴树自己开车出门,当需要付费停车时却发现没有带钱,于是他只能拿两瓶水当做停车费来抵。这件事无论放在谁的身上都会感到十分尴尬吧,但朴树却是这样的诚实和坦率。
更加离谱的是,他还曾被骗走30万。在认识没多久的一个小伙子借钱,但等一年后找到人时,钱早已被他花光了。朴树得知对方是个搬运工后,只是说了一句"以后还不了钱别来见我"就放他走了。
朴树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特质让他在娱乐圈里显得另类。他几乎从不使用网络,这让他的朋友也担心他活成"山顶洞人"。
正是这份与世无争的纯粹,使得公众对他格外宽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64f4933fb398f0b8493358b4e992fd7.jpg)
朴树在娱乐圈是出了名的率真,大家都知道他没有任何虚假做作。他的行为动机,也不会让人去揣测,因为他就是朴树,一个没有被娱乐圈的物欲所污染的音乐人才。
朴树的这种特质,就像一股清流,让人看到他的举动就会不自觉地心生好感。即便像被锁在阳台这种“社死”的场景,也让人觉得可爱且心疼。
在这个人人都在精心设计人设的年代,朴树的"不设防"反倒成了最珍贵的特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6e5b4c2ac2bd44499d7bb383bc54869.jpg)
要谈论朴树的音乐,我们不得不提到他在2009年的突破。
那一年,他的音乐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如果你细听,就会发现他的歌声中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在2009年之前,朴树认为自己的歌显得"轻飘飘",存在着一些"自恋"和"自我怜悯"的味道。然而后来,他的歌曲中突然涌现出一股让人震撼的力量。
这种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9805cb898b592566138f47bc8014fad.jpg)
要从一场悲剧开始说起。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新闻报道中提到朴树瞬间崩溃。作为一个敏感的创作者,这次事故对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冲击,更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
生命的脆弱与人类的渺小,让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而这种感觉不仅仅是悲伤,更多的是对于生命沉重责任的无法承担。
这一思考过程,深远地影响了他的创作思维。他逐渐意识到,音乐并不仅仅是展示自我的工具,它还应当承载更多的力量。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后来才发现自己的音乐是充满力量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e6a87d47cd4ac2d75b393dade36c6c.jpg)
这种力量的来源是他对社会和生命进行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他的歌曲歌词里不再只有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是融入了更宏大的生命观照。那些旋律不再只是好听,而是能撼动人心。
有外国音乐人将朴树的音乐形容为"太空民谣摇滚"。尽管听起来有些玄妙,但朴树在听完后却害羞地点了点头,显然这个形容非常准确:自由、天真、治愈、震撼。
他的音乐像个能量补给站,听着它,就像找到共鸣的朋友,能让你在情绪的宣泄中得到力量,而不是那种让你精神振奋的口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62d64133908b76a4c79cf3cef4da337.jpg)
想想看,要做到创作者这种水平是不容易的。
朴树是一位在时代大潮中不断成长的音乐人,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社会的痛苦与人性的光芒都融入音乐,向观众传达了深层次的感受。
所以,当你再听他的歌时,别只顾着觉得好听。那些旋律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创作者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对生命的尊重,对世界的关心。
他的歌之所以能够打动很多人,可能正是因为那里面不仅有音乐,还有一颗跳动的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73964fa55c8913281d3740be5e2c82.jpg)
朴树被誉为“乐坛隐士”,这里的“隐”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2015年的时候,他在名为《十二年》的博客上写了一段话。
"当你长久地专注于它,它的存在会被放大,以至于你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开始变形,失去判断力,最终陷入疯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faf70397731c01aa3cea22f6461df60.jpg)
这哪里是在描述创作,根本就是在描述一种自我折磨的状态。
朴树自比为两种生物,一种是为不干扰进食先断喙的老鹰,活到40岁才恍然大悟;另一种是盘踞在黑暗中脱皮的蛇,虽痛苦万分,仍充满了生的渴望。
这句话是否让人联想到自身情况呢?
他的这种自我放逐可不是摆姿态,在录音棚里为了一个音频频率不对劲就瞬间泄气,整个人陷入茫然。你说这是执着?不,这简直是到了偏执的地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e0e9cbb92f3da5fcdde02b3acba8d6f.jpg)
他越紧张,就越容易受挫。
朴树早期写歌时的状态是什么?答:无忧无虑,没有苦思冥想,全凭感觉去做。但是后来朴树遇见了更高级的音乐,看到了许多新的可能性,这让他产生了自我怀疑。
有时候他可以在一句歌词上纠结一整个月。他的这种深度研究和钻牛角尖的态度,普通人真的难以理解。
朴树就是那种宁愿花费十几年时间去寻找并重新找回那种创作状态,也不愿在套路里一成不变,自我重复,沦为一个写歌机器的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84ca326b8e02d5940faca3693cb9208.jpg)
在他眼里,比起死乞白赖地定期发片,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更值得人们关注的事情。
朴树并不是不会写歌,他曾在采访中表示:“写歌其实并不难,但是这个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主要是看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表面上看,这种躲避世界的行为是在逃避,实际上它是在跟自己较劲。这种自我放逐其实是一种涅槃。
所以当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时,他其实是在经历痛苦、沉淀以及蜕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b587fef825d9ba08c729b6746e495a2.jpg)
他的每一张专辑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音乐,而是创作者用生命在写歌。
与音乐事业相比,朴树的日常生活显得相当简单,甚至有些小可爱。
记得他在首张专辑热销时,突然走红让他不知所措。有一次在天津做完宣传后,他突然要求停车,就那样坐在高速公路边上,一边弹琴,一边欣赏日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6f5ba17d0ec7c71a82c6f1fc769303a.jpg)
好浪漫啊,同时也很真实。这就是朴树,在最慌乱的时候,选择用最简单的方式安抚自己。
他还真挺直男的。
有一次他的妻子问他:"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做?"
换成别人,肯定会先甜言蜜语安慰对方,但朴树却直言:“我会好好活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50139d1c885b55413db00e66124427.jpg)
尽管听起来让人觉得有些刺痛,但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毫无保留的真诚呢?
朴树对音乐充满热情,却对生活要求极其简单,这看似矛盾的两方面,使得他活得通透而又独特。
在生活中,他表现得像个"憨憨"。他对钱没有具体的概念,甚至被骗了30万,还能轻松地说一句"别来见我了",就这样算了。
他大概是娱乐圈里最不会精打细算的艺人了,然而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特质,使得他独具魅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05dc32c5efe178d96a9896553a23240.jpg)
尽管没有包装,不懂人情世故,也不会哄人,但这样一个"木头人"却让人觉得格外真实。
生活中朴树的写照。
一个在音乐方面极度深沉,在生活中却单纯得有些可爱的矛盾体。这种反差并不是人设,而是真实的模样。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年过去了,人们还是愿意等待他的音乐,包容他的"不靠谱"。因为那个朴实无华的朴树,真的太真实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596f93384a07743d12cc37c246bf48b.jpg)
在如今的音乐圈,还有谁记得上一张专辑什么时候发布的?
朴树的音乐风格与众不同。他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只发行了三张专辑。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种缓慢而稳定的节奏,可以说是一种"佛系"的表现。
但是,每一张都是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e20f33a0b6d61637863782912b94d9.jpg)
有人嫌弃他“产量低”,但你得想想:周杰伦被人嫌弃“12首歌里只有6首新歌”时,朴树正在坚持做自己,走自己的路。
为什么呢?因为在他眼里,音乐并不是一种流水线产品,而是需要生命沉淀和艺术创造的产物。
那些被外国音乐人称为"太空民谣摇滚"的作品,每一首都包含了他全部的热情和投入。自由、天真、治愈、震撼,这些词都是对他音乐的精准描述,一点也不过分。
朴树的创作态度从年少轻狂转变为内心笃定,但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始终如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b478c25e73da8382e3247e90a0d0666.jpg)
现在的朴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新的一天,按照自己的作息规律,在早晨忙碌中找到生活的希望感,不再把自己逼得太紧,但对音乐的追求依然如故。
这不就是最好的状态吗?
有人认为他是“乐坛隐士”,但这个“隐”字,实际上是他对音乐作品怀有的敬畏之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bc10bdcf917b1daf541b4cd3e70cb8f.jpg)
低产量并不等同于敷衍,相反,这是一种坚持的表现。在追求短平快的时代里,最稀缺的,是那些可以被大众一句"敷衍"轻易消解掉的创作精神。
二十多年来,朴树一直坚守着那份最初的执着。他的每一张专辑都如同一场精心筹备的艺术盛宴,等待着有眼光的人们去品味。
所以暂时不要催促他,给些时间让子弹飞一会儿。
真正的经典都是经过时间沉淀出来的,朴树的二十年也是如此。尽管看似平淡无奇,但他的作品却是沉甸甸的,都是上乘之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353bb403f07b74cd56dc236a79bb743.jpg)
这个样貌展示了一个真正的音乐人应具备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