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中华古诗词,润了心田,苏了万物[微风]

1.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表面写春日美景,实际是哲理诗,以“万紫千红”喻孔学丰富,“东风”喻教化,表达诗人对圣人之道的追求。
背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孔子居洙泗之上传道授业,托意神游寻芳而作。

2.
《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以方塘喻人心,借水之清澈说明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内心才会如方塘般清澈有活力。
背景: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讲学期间,应南城县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蛤蟆窝村讲学所作。

3.
《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赏析:说明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做事就会水到渠成,如春水上涨后大船自在航行。
背景:同《观书有感·其一》,在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于南城等地讲学期间所作。

4.
《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赏析:感慨时光易逝、学业难成,以春梦未醒、梧叶闻秋声,警醒人们珍惜光阴努力学习。
背景: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与门人到新城福山讲学,作此诗告诫年轻人。

5.
《兰》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赏析:写诗人种兰、护兰,借兰象征高洁人格,表达对美好品格的追求。
背景:朱熹喜爱兰花,此诗是其在种兰过程中,对兰花细心关照的有感而发。

6.
《水口行舟二首·其一》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舸舫两山相对鸣。
赏析:描绘了层峦叠翠、山水无声的宁静画面,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表达诗人在动荡时局中的心境。
背景:庆元年间,政局动荡、学禁严峻,朱熹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时感时所作。

[福]中华古诗词,诵了岁月,暖了心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