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少女为35岁男子捐骨髓,一年后怀孕,患者再登门:再救我一次

来科点谱 2024-09-14 14:07:07

35岁男子被查出白血病,21岁陌生女孩慷慨捐献骨髓。

男子康复后,费尽周折找到女孩,与她认作兄妹。

一年后男子旧病复发,再次登门找女孩帮忙。

可此时的女孩已经身怀六甲,不能捐献骨髓了,没想到男子竟然说:堕胎救我!

那么,女孩最终救人了吗?

生命垂危之时,有缘人出手相助

21岁的韩娜,一个来自农村的姑娘,她做了一个决定——捐献骨髓。

新闻里那些身患白血病却找不到匹配骨髓的报道,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病人和家庭,让她动了恻隐之心。

她想,趁着年轻,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什么,万一自己的骨髓能救人一命呢?

对于韩娜来说,捐献骨髓只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只是单纯的想帮助别人。

但对于35岁的林海乔来说,却是不一样。

林海乔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小县城的一家食品厂工作,收入不高,但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2006年底,林海乔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巨额的治疗费用,漫长的治疗过程,让他一家陷入了绝望。

家里人没有办法,只能找亲戚朋友借钱,希望能够找到匹配的骨髓,为他进行移植手术。

可是,骨髓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希望渺茫,等待的过程更是煎熬。

就在林海乔和家人以为自己就要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中华骨髓库传来消息,他们找到了匹配的骨髓!

而这份生命的希望,正是来自善良的韩娜。

韩娜接到中华骨髓库的电话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献骨髓。

对她来说,这只是一个决定,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

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决定对于林海乔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重生,意味着希望,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未来。

手术很顺利,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恢复,林海乔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林海乔身体好一点之后,便萌生了想要找到这个救了自己一命的人的想法,他想当面感谢韩娜,感谢她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不过,按照规定,捐献者和受捐者的信息是严格保密的。

林海乔不知道韩娜是谁,住在哪里,甚至不知道她的年龄。

终于找到救命恩人

不甘心的林海乔和妻子踏上了前往黑龙江的寻恩之路。

他们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举着牌子,希望能够找到那位改变他命运的女孩。

“寻找捐献骨髓的女孩,她是我的救命恩人。”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承载着林海乔一家人的全部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辗转,林海乔夫妇终于联系上了那位善良的女孩——韩娜。

2013年11月,他们在哈尔滨的一家酒店里见面了。

“谢谢你,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林海乔妻子拿出了一个红包,里面装着五千块钱,这是他们的一点心意。

韩娜没有要,她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就救治的人刚好是林海乔而已。

得知韩娜的家庭情况,林海乔夫妇心中五味杂陈,他们想要报答韩娜的救命之恩,却又担心自己的帮助会给韩娜带来压力。

或许就是缘分吧,刚好林海乔妻子的亲戚在哈尔滨开了一家连锁超市,能帮韩娜丈夫找一份工作。

韩娜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犹豫,但是架不住林海乔夫妇的热情,最终还是点头接受了。

为了表达感谢,林海乔与她结拜成了兄妹。

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韩娜丈夫进入超市工作后,工作中发生了一些事情。因为抓捕小偷,韩娜的丈夫与对方发生了肢体冲突,小偷受伤严重,将超市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五万元。

这一笔钱,韩娜一家当时根本拿不出来。

最终还是林海乔夫妻俩拿出了这笔钱,又帮韩娜丈夫找到了一份工作。

患病,再次登门求救

老天爷似乎并不打算放过林海乔,例行检查的结果犹如晴天霹雳,白血病复发了。

医生的话一遍遍在耳边回响:“需要再次进行骨髓移植,时间很紧。”

最佳的捐献者,依然是韩娜。

一年前,正是这个东北姑娘,用她的无私和勇敢,给了林海乔第二次生命。

接到林海乔的电话,韩娜也懵了。

她怎么也想不到,命运会再次把他们绑在一起。

还没等她消化完这个消息,林海乔的妻子李梅的电话也打了过来,语气焦急,带着哭腔,求她无论如何都要救救林海乔。

韩娜握着手机,内心五味杂陈,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第二天一早,韩娜就接到了李梅的电话,说她和林海乔已经到哈尔滨了,想当面和她说说情况。放下电话,韩娜心里就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果然,见到韩娜后,李梅二话没说就跪了下来,哭着求韩娜救救林海乔。

林海乔也红着眼眶,嘴唇颤抖着,说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除了韩娜,没有人能救他。

韩娜手足无措,想把李梅扶起来,却怎么也拉不动。

她只能艰难地说出那个一直藏在心里的话:“我怀孕了,医生说……”

还没等韩娜说完,李梅就打断了她,语气近乎疯狂:“孩子可以再要,可海乔只有一条命啊!求求你了,韩娜,你就当是救救我们,救救我们的家吧!”

那一刻,韩娜觉得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无底洞,耳边充斥着李梅绝望的哭喊,眼前是林海乔祈求的目光,他们仿佛都在逼着她做一个不可能的选择。

韩娜最终还是拒绝了。

她无法想象自己要如何面对一个用另一个生命换来的孩子,更无法承受良心上的谴责。

她理解李梅的绝望,但她也有自己的底线。

李梅的反应比韩娜想象的还要激烈,她猛地站起来,指着韩娜的鼻子破口大骂,说她忘恩负义,冷血无情。

曾经那个温柔善良的李梅仿佛变了一个人,眼中充满了怨恨和愤怒。

“我们这些年对你不薄,你就是这样报答我们的吗?”李梅的声音尖锐刺耳,像是要把韩娜撕碎。

面对李梅的指责和谩骂,韩娜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知道,无论自己怎么解释,在李梅眼里,她都是那个见死不救的罪人。

送走林海乔夫妇后,韩娜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天没有出门。

这件事就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韩娜心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海乔的病情每况愈下,绝望的情绪像病毒一样在江丽心中蔓延,最终吞噬了她所有的理智和善良。

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起诉韩娜,要求她归还当初接受的所有馈赠。

这场官司,最终以韩娜返还部分财物而告终。

法律给了这场恩怨一个冰冷的判决,却无法抚平人心中的伤痕。

林海乔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为什么国家规定捐献者和受捐者,一辈子不能见面?

器官移植,一个充满希望却又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领域。

我们常常听说,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重生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中最引人好奇的,莫过于器官移植的“双盲”政策:捐赠者和受赠者终身不得见面。

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甚至觉得不近人情。

难道,拯救生命的同时,也要剥夺人与人之间表达感激和传递温暖的权利吗?

其实,“双盲”政策并非要刻意制造冰冷的距离,它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考量。

首先,保护隐私是重中之重。

试想一下,如果捐赠者和受赠者的信息被公开,会发生什么?

那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很可能会盯上这块“肥肉”。

为了杜绝这种“人性之恶”,保障捐赠者和受赠者的安全,“双盲”政策就像一道防火墙,将潜在的风险隔绝在外。

还有就是,“双盲”政策也是为了维护医疗秩序,防止不必要的纠纷。

器官移植手术并非百分百成功,一旦出现排斥反应或其他意外,受赠者家属可能会将希望寄托于捐赠者,甚至产生“道德绑架”的心理,要求捐赠者家属承担责任或给予补偿。

这种情况下,“双盲”政策就成了一道屏障,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也减轻了双方的心理负担。

所以说,“双盲”政策并非不近人情,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捐赠者和受赠者,让他们都能在平静安宁的环境中,完成这场生命的接力。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