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华年》的大结局停在了裴文宣和李蓉大婚的当晚,三次大婚让他们情定三生三世。
李蓉说,即便这是梦,她也不想走出去,因为太美好了。
这是圆满的结局,也是王子和公主终于幸福地在一起的童话,想要看到李蓉和裴文宣的真正结局还要看原著,不得不说,原著给了一个更好的故事结局。
李蓉成为监国长公主,是一个结果,也是另一个开始。李蓉和裴文宣一直想开创一个更为公平自由,没有世家寒族门第划分的天下,可具体到日常,往往没有那么美好。
《度华年》的原著有两个番外,一个是讲前世的裴文宣,一个是讲婚后裴文宣因为失忆引发的一系列搞笑日常。
其实在原著里,结局延伸日常生活更多。李蓉生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儿,李川赶回来看到粉粉团子般的外甥女,赐姓李,这大女儿就叫李曦。
裴文宣和李蓉在家里讨论朝堂之事,经常是抱着女儿要么一边吃奶一边争论,要么一边哄睡觉一边感慨。
如果把这个朝堂看成一家公司,就很有意思,在一个公司上班的夫妻,会因为各自职责位置的原因,产生很多分歧,再恩爱的夫妻也没有那么多心有灵犀,更多是两个人都有要在一起的信念而已。
在家里如此,在朝堂上呢?
李蓉是抱着李曦上朝的,因为李曦还是奶娃娃。每每朝堂上那些大臣争论不休,尤其是裴文宣舌战群儒的时候,会吵到李曦,小小婴儿也有她发声的权利,那就是哭,哇哇大哭,于是裴文宣就停下来,暂停。
裴文宣会上去把李曦抱在怀里,因为只有裴文宣可以哄李曦不哭,然后裴文宣走下来一手抱娃,一手拿着笏(hu四声)板,再继续。
要说《度华年》里构建的理念对女性的确很友好,无论是朝堂还是世家,从来没有为女子不可以做什么纠结过,女子做一切都是正常的。
上官雅和父亲博弈,目的是拿到上官家的管理权,父亲根本没有任何的犹豫,只在意女儿的能力和智谋,是对上官家女子的感慨也是欣赏。
老皇帝回忆李蓉满月时候抓周,抓到了象征权力的印章,没有任何的顾虑,满心满眼都是开心,也对这个女儿充满了期待。
包括大结局,朝堂一直争论太子之位问题,结果是李曦。李曦从小是听着看着父母和群臣议政长大的,十四岁的她,便上朝参政。
后来裴文宣和李蓉还生了一个儿子,叫裴清运。李曦从小性格就沉稳冷静,看着李蓉和裴文宣为了朝堂的事,争论要和离,弟弟裴清运担心得不得了。
李曦笃定地告诉弟弟,放心吧,他们写了那么多和离书都没和离,再给他们俩世,他们都不会分开的。
要说,李曦才是那个出生即巅峰的长公主,她是裴文宣和李蓉的美好愿景。
李蓉和裴文宣的故事,不仅仅是在大结局体现对女性的友好,在整部故事里,处处都在解开对女性的束缚。
科考在即,华京来了很多学子,裴文宣也在家里日日举办清谈会,李蓉发现这公主府突然多了很多贵女登门拜访,但是她都没见到,因为有上官雅带着,所以出入公主府是不用给她通报的,自由出入。
原来上官雅和这些贵女都是来偷看学子清谈的,上官雅还拉着李蓉一起去偷看,剧中只保留了,上官雅要签名部分。
那些贵女都拜托上官雅要心仪学子的签名,上官雅就拜托李蓉去找裴文宣,结果裴文宣拒绝。
这是颠覆了女性在亲密关系里主动的耻感,其背后还有更深一层,那就是对男欢女爱需求的耻感,在这部剧里很多地方都有体现。
当然这种耻感也是有边界性的,剑一旦失去了鞘,那就只有伤害了。
除了耻感束缚,还破除了女性的被保护的下意识,也可以说附属感。
曾经的李蓉,和驸马裴文宣感情破裂,也有一段走不出去的郁闷时光,她入宫见母亲上官玥,结果被母亲的话震惊了。
上官玥说,驸马走了就走了,没关系,大不了你多养几个面首就行了。
或许,这是李蓉第一次感受到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带来的爽感体验吧。即使已经嫁为人妇,也不是丈夫的附属品,更不是为了被保护。
重来一次,李蓉就对身边的丫鬟说,被人爱没什么,厉害的是会爱人,这样就可以想爱就爱,不想爱了就转身离开。
李川不想听从母亲的安排选太子妃,他觉得因为太子身份,自己已经被困在皇宫里不得自由,何必再拉上那些不认识的女子一起受困。
可他也觉得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太任性了,毕竟姐姐李蓉的婚事都不能自己做主,父皇的算计更多一些。
李蓉告诉他,你不是任性,只是不够强大,人只有在足够强大的时候才有选择权,想要选择的权利,你得有这个能力。
有没有选择权,永远是自身能力决定的。
裴文宣会在李蓉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永远站在李蓉身侧,可这是裴文宣自己想做的事情,李蓉当然渴望却不会要求对方。
李蓉也有很多次,下意识地站在裴文宣的身前,去保护裴文宣,而不是总想着被保护。
李蓉身边的丫鬟说,李蓉为驸马做事很开心,比驸马帮她做事还开心。
这便是主动爱一个人和被动索求一份爱的区别。
在原著的结尾,是作者留下的最后温柔,也诠释了真正的大女主是什么样?
她想,若有一日,她也想成为她母亲那样的人。洞察人心,知晓是非,有亲人爱护,有朋友相伴,还有一个爱人,相扶相守,共度一生。
通过李曦的眼睛,送上对天下女子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