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女授受不亲”,其实后半句才是精华,老祖宗可不保守

滋滋主娱 2024-10-02 13:20:39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嶅述在文章结尾

编辑/阿芷

古人云:“男女授受不亲。”

在我们的印象中,我们的老祖宗非常保守。

保守到什么地步呢?为了维持所谓的“底线”,连命都可以不要。

如今看来,真的非常可笑。

所谓的“授受不亲”,难道不应在一定的分寸下吗?

对于提出此观点的孟子,更有很多人觉得他迂腐、封建。

殊不知,在这句话后还有后半句。

当两句话放在一起时,才能感受到孟子的大智慧。

那么,“男女授受不亲”后面是什么?

古人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保守吗?

01片面理解

在史书的记载上,有很多关于“男女授受不亲”的极端例子。

明朝时,有一位姓胡的夫人,她就将此观点深深印刻到自己的骨子里。

她原本已嫁做人妇,可是丈夫却英年早逝,她也就成了寡妇。

丈夫虽然已经离世,但她仍旧要为自己的丈夫守节,承诺终生不见男人。

胡夫人晚年患病,即便身患重病,她仍旧不愿医生为自己诊治。

其中的原因是,医生是男人,她觉得医生在诊脉时需要摸到自己的手,这样是不行的。

于是,她虽患病不重,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最终,胡夫人因病去世,不治而死。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

像胡夫人一样极端的人不在少数,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比如,一位陈夫人,也是早早做了寡妇,也是终身为自己的丈夫守节。

即便是到她死前,她也不忘叮嘱婢女,自己死后,千万不要让男人来抬她的尸体。

对于,男女有别这事,她的坚持几乎到了病态。

在她死后,家人还是让男人去抬她的尸体。

未曾想,她虽然已经气绝,但是仍旧直接从床上坐了起来,对家人喊道。

“始我何言,而令若辈至此?”

明明已经断气了,却在有男人准备搬自己的尸体时,仍旧坐了起来,不准男人碰自己的身体。

这个例子虽然看起来有点玄幻,但也深刻阐述了陈夫人对贞洁的看重。

生前要谨守贞洁,即便死后,也不允许。

对于男女之防,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让人难以理解。

明朝更有一刚烈女子——柴氏,为了守护自己的贞洁,生生要掉了胳膊上的肉。

柴氏原本是一个生活比较幸福的女性,她和丈夫的感情也十分不错。

两人外出时偶然遇到了山匪,为了躲避土匪,她和丈夫到了山中。

无奈,最终还是被土匪发现。

土匪在看到柴氏的那一刻,就因她的美貌而起了色心。

面对美丽的柴氏,他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浴火,直接上手捏了捏柴氏的手。

未曾想,柴氏直接将他摸过的那块肉咬掉了。

随后,一土匪又去碰了一下她的胳膊,她再次咬掉了那块肉。

最终,柴氏被土匪用刀活活砍死。

柴氏着实刚烈,可能生生咬掉自己身上的肉,也着实是个“狠人”。

从中也不难看出,古人对男女之防究竟有多森严。

世人皆以为,古代人之所以这么封建,皆因孟子提出了“男女授受不亲”。

殊不知,在这句话的后面还有半句,那才是孟子的本意。

02孟子本意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不窥壁外,不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互不通名。”

这是出自《论语》上的一句话。

简单来说,这句话意思也就是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

世人皆知这句话是孟子提出的,殊不知,这句话并不能代表他的全部意思。

男女之间虽应该有一个规范,但是也并不意味着男女之间需要完全隔绝。

孟子在与淳于髡的一番对话中,就阐述了孟子的本意。

淳于髡提到,当嫂嫂落水时,如果要是遵守所谓的原则,男子是不是就不应该向他伸出援手。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真的非常尖锐。

在规矩面前,究竟是一个人的生死重要,还是所谓的规矩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孟子也作出了回应。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从中可以看出,孟子虽然支持所谓的男女有别,却没有到病态的程度。

在面临生命危机之时,仍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处理。

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并不是一个死板的规矩。

在一些身不由己的情况下,还是要灵活、变通,而不是死死守着规矩。

就像前面提到的胡夫人,生病后死活不看病,只因医生是男人。

这种想法实在可笑,最终,只能不治而死,失去自己的生命。

倘若,她可以学会灵活变通,不只是死板的守着某个规矩,或许她还能多活上几年。

到了现代,更有“不避医”的说法。

在身体出现异常时,还是要以看病为主,而不是死守规矩。

由此来看,孟子的思想还是比较超前的。

遗憾的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关于他的这一观点逐渐变得扭曲。

一些古人对男女之防到了病态,甚至因为男女有别,不愿让男性医生给自己看病。

这种想法实在不可取,过于死板,不够灵活。

在这种过于病态的思想下,无数女性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封建、古板”也成为了大众对于老祖宗的看法。

一个个烈女的例子摆在世人眼前,也对后人产生了一定思想上的束缚。

那么,到了21世纪的今天,大家又如何看待男女之别?

03现代看法

“都什么年代了,还搞男女授受不亲。”

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现代社会对于“男女授受不亲”已经没有那么看重。

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男女之间是可以有一定的交流。

一些比较正常的肢体接触也是可以的,没有那么极端。

像前面提到的,因为土匪触碰了胳膊,直接将胳膊上的肉咬掉。

这种实在过于极端,当今社会有握手礼,男女之间握手是非常正常的礼仪方式。

男女之间可以有正常的交流,而非一些过于严格的约束。

最重要的是,当今社会已经可以自由恋爱,到了年纪之后男性和女性之间可以正常交往。

放在古代,是没有正常恋爱这一说的。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对草率地订下了婚礼。

结果就是,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过了一辈子。

如若两人能做到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还好,可若性格不合,将是一段比较悲惨的婚姻。

在古代,几乎是没有离婚这一说的。

就算是一方死了,对于很多女性来说,也得守住自己的贞洁。

在古代,一旦女性嫁给了某一个男性,那她这一辈子就属于这一个人。

放到现在,已经有了二婚、三婚,甚至是四婚。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人仍旧会受一些封建思想的禁锢。

特别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他们甚至没有办法接受男女之间的正常恋爱。

综合来说,封建思想已经逐渐消失,但却仍有无法完全消失。

男女之间一些适宜的避讳,也确实能够使社会保持更好的风气。

简单来说就是,男女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限,但是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可以沟通。

以上,大概就是现代人对女男之间的界线看法。

“男女授受不亲”的观点,在现代社会几乎不存在,男女之间可以正常交流。

结语

“男女授受不亲。”

这句话虽是孟子的原话,可这也并不是他的本意。

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突破这个界限,是可以灵活变通的。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参考文献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孟子·离娄上》第十七节

0 阅读:5

滋滋主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