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4月11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45%关税正式生效,灾难性的贸易政策犹如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情地斩断了中美贸易的正常脉络。
从沿海的繁忙港口到内陆的工厂车间,中国出口企业瞬间陷入生死存亡的至暗时刻。
订单取消、货物滞留、资金链断裂,一系列连锁反应正在摧毁无数企业苦心经营多年的商业版图。
145%关税生效,出口企业陷入绝境
4月9日,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加征125%的关税,而白宫随后澄清,实际关税为145%,这一政策让许多中国出口企业措手不及。
一位进口商无奈地表示,这生意真的没法做——当关税高达145%时,意味着中国企业每出口100美元商品,反而要倒贴45美元给美国政府。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关税的增加直接导致出口成本大幅上升。
光关税就吃掉利润,等于做白工,一家普通的制造业企业原本利润微薄的产品,在加上高额关税后,价格竞争力几乎丧失殆尽。
当生存成为奢望,中国企业开始做出令人心碎的抉择,被迫进行自我切割的行为正在蔓延。
赴美集装箱预订量在一周内下降了67%,据汉联集团报道,近200个航次被取消,这无疑是对市场的沉重打击。
根据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部分中国出口商为规避高额关税成本已经采取极端措施——直接放弃在途货物,将集装箱遗弃给航运公司。
堆积如山的货物本该在一个月前发往美国沃尔玛等超商的货架,如今却成了压垮企业的“废铁”。
然而,这种现象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金融危机和疫情时期出现的“幽灵集装箱”潮,只是这一次的情况却比之前几次的情况要严重的多。
情况有所不同的是,之前的弃货潮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紧缩,而这一次则是进口商担心“现进现亏”。
“买300万货,上超过300万的税”,这种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亏的局面让许多企业宁愿放弃货物,也不愿承担高昂的关税成本。
企业的艰难抉择
企业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特别是对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应对这种突发的贸易政策变化的中小企业而言,稍有不慎,就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一些企业选择暂停出货,减少订舱,试图观望局势的发展,然而对于那些已经签订合同、货物在途的企业来说,情况更为复杂。
而据《华尔街时报》的报道,不少外贸企业的客户凌晨发来邮件,要求要么大降价,要么就取消订单终止合作。
企业只能放弃多年的合作伙伴,计划减少或暂停其工厂的生产。
在《华尔街时报》的采访中,外贸公司老板张先生在谈到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时说,这对任何人来说都太高了,完全无法承受。
再这样下去,也不排除他可能提前退休,或者转行从事会计工作。
许多企业面临着要么放弃美国市场,要么承受巨大亏损的艰难抉择,更荒谬的是,美国本土企业同样深陷泥潭。
美国企业叫苦不迭
运输效率降低的同时成本飙升,众多依赖从中国进口货物的企业在关税政策生效后,面临供应链断裂的巨大风险。
而到货的企业也因145%的关税不敢提货,生产经营陷入僵局。
不仅如此,为了堵死部分中国企业尝试通过转口贸易绕过美国的限制规避高额关税的策略,美国特地发布了相关的行政令。
4月10日,特朗普签署《重振美国海上统治地位》行政令,要求通过船舶运输的外国商品必须在美国完成海关清关,同时对经过陆路中转的商品追加额外费用和服务费。
这意味着,哪怕企业找到了“中转商”,通过马来西亚、越南或墨西哥等地进行转口贸易,也难以避免关税的冲击。
这场封堵所有路径的关税风暴,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将这些在产业链底端挣扎的小企业彻底吞没。
从“美国优先”到如今的“对等关税”,闹剧背后,是其长期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次升级,更是美国贸易霸权的病态膨胀。
从最初的加征关税,到如今的145%高额关税。
白宫用一套荒诞至极的逻辑编织着经济霸凌的网络,通过关税壁垒强行切割全球产业链,遏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妄图让制造业回流以保护本国产业。
这种将国内治理失败转嫁他国的行径,正在以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全球经济的系统性崩溃。
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使中美贸易关系陷入紧张状态,也对全球海运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无论结果如何,这场贸易战的代价已经显现。
当美国用关税大棒肆意破坏WTO规则时,全球产业链正在经历痛苦的重构,这场关税风暴敲响了全球贸易体系的警钟。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的政策,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本国经济,但实际上却是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游戏。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贸易战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面对美国关税核弹的疯狂攻击,中国也并非只能坐以待毙。
面对特朗普政府无休止的打出各式各样的幌子加征关税,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强势表态,将加征的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美国输华商品彻底失去了市场接受的可能性。
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场灾难既是灭顶之灾,也是凤凰涅槃的契机。
各路企业中,部分企业选择放弃在途货物,暂停业务,等待关税政策明朗;而另一些企业则在积极寻找替代市场,试图在风暴中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将生产基地转移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拓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当美国市场变成绞肉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去发展中国家的蓝海游泳,中国企业的韧性远超想象。
如今,诸如欧盟等其他经济体暂停对美反制的举措,恰似在贸易战的焦土上开出的短暂休止符,但没人知道下一场风暴何时来袭。
当集装箱在港口堆积如山,当工人无奈脱下工装,当企业主含泪签下弃货协议,看到的不仅是关税数字的冰冷,更是全球贸易体系在强权冲击下的脆弱与韧性。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将以美国的孤立和全球经济的重塑收场。
而中国外贸,将在烈火中锤炼出更强大的筋骨,向着更加多元、自主、坚韧的未来破浪前行。
中国航务周刊——特朗普签署《重振美国海上统治地位》行政令!
《华尔街时报》——直击对等关税生效后:美国买家取消订单,中国工厂拒绝再降价
界面新闻2025-04-11——关税政策扰乱海运市场:赴美集装箱预订量一周下降67%,全体货主、货代陷入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