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子夜歌》,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叙写了故国之思

玩电竞的熊猫哥 2019-02-21 14:42:29

《子夜歌》·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睛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此词调又名《菩萨蛮》、《巫山一片云》。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叙写了故国之思。宋代马令《南唐书·后主书第五》:“后主乐府词曰:‘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又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皆思故国者也。”

起句“人生愁恨何能免”,言人生愁恨难免,是讲一般人的情形。此时的李后主经过了人生的大苦难、大悲痛,便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体验。“销魂独我情何限”即是讲明知人生的愁苦悲恨难免,而自我销魂愈加觉得无处埋愁解恨。此二句把古往今来之人生以及自己的一生说明。

在他看来常人的愁恨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苦难毕竟是暂时的,因而一般人都是可以忍受的,而自己的永失欢乐的现实生活所造成的内心痛苦是没有止境的,这样无边的苦难是不会消退的,也是难以承受和释怀的。亡国的残酷现实的确让这位曾经的帝王无法面对,“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真实地表现了后主梦中对故国的深切眷恋和醒后对亡国的哀思。

后主晚期的词作,就像是一杯杯浓浓的苦酒。梦,常常是现实的补偿,现实中无法回归故国,只好在梦中回归。然而美梦短暂而虚幻,一梦醒来,更加深了失落的痛楚。梦既不长,转而追忆欢乐的往事,而往事已成空,追忆过后又是深深的失望,结果是止不住的泪流。

从当年帝王的尊贵到如今臣俘的卑贱,如此强烈的境况对比,难怪敏锐而善感的他觉得无比难堪。过往的一切越是美好越是让这个失去了所有的人内心充满着无法超越的悲伤。这样的情怀使得他无时无刻不处在极度的悲痛之中,正是“销魂何限”。

词的下片,词人还是忍不住深情地回首往事:“高楼谁与上,长记秋睛望。”曾经一个晴朗的秋日,他与自己心爱的人一同登高望远,千里江山,尽收眼底。而今高楼独上,秋睛空望。当时的人已经不知在何处,当时的江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当年的往事全都成为一种空幻情境。

在李煜入宋后期的词作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后主孤独的形象。《乌夜啼》曾写到“无言独上西楼”,《浪淘沙》也说“独自莫凭栏”,此词又是“高楼谁与上”。日常生活中李煜似乎总是形影相吊,踽踽独行。生活中的孤独无伴更会强化心灵深处的寂寞感。

这些正好与以前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当年有着无数妃嫔簇拥,武士卫护,文臣跟随。而所有的繁华如今只能于梦中偶现了。然而,相对于孤独凄凉的现实而言,它又是那般的美丽动人,不由得时时眷恋着过去,希望在这样梦境中重温逝去的一切。

又因美梦的重温,就更让人觉得现实的悲哀,这就使得李煜后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也能让读词者感受到这个懦弱君王的悲哀情绪。

1 阅读:8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