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基斯坦电力部部长阿瓦斯·莱加里宣布表示,他正在督促在巴基斯坦运营的中国发电企业,从本月起不要再用进口煤炭,改用当地的煤炭。而当地的中国发电厂主要的煤炭进口,基本都是来自中国国内。至于理由,巴基斯坦这边也透露,此举是为了缓解巴基斯坦的债务压力。
去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巴基斯坦政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国家濒临破产边缘,四处寻求国际援助。
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给巴基斯坦政府提供70亿美元的贷款,以缓解其经济压力。然后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贴心”地为巴基斯坦政府提出了一项建议:停止增建发电能力,上调电力价格,以帮助巴基斯坦政府回笼资金,用于日后还款。
这个提议,很显然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国在巴基斯坦投资的瓜达尔发电厂等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我们知道,背后就是美国政府在站台。
中国在巴基斯坦投资的能源项目,高达200亿美元。而巴基斯坦本身基础建设薄弱,一旦中国投资落成,那就是双赢的局面。但是,我们知道,投资是要讲究回报的,西方希望看到的,是巴基斯坦政府与中国企业争利,迫使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的投资打水漂,从而撤走,最终导致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失败,因此这背后的布局,实际上就是在中巴之间玩“驱狼吞虎”之计。
我想,可能有网友要骂了:怎么西方的组织一指导,巴基斯坦政府就言听计从了,就因为70亿美元把中国卖了,岂不是有奶便是娘?
其实里面还有另一层逻辑,也让巴基斯坦政府不得不对中国进口的煤炭出手。
因为背了70亿美元的外债,巴基斯坦政府现在最缺的,就是美元,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肯定不会接受本国的货币来还款。
现在,巴基斯坦政府的外汇储备仅为30亿美元,数量很有限。而如果继续进口中国煤炭,是需要动用这笔外汇储备的,因为巴基斯坦货币本身的不确定性,中国出口企业这边也只接受美元。有数据统计,如果巴基斯坦持续进口中国煤炭,每年要花掉7亿美元,这对于巴基斯坦政府的外汇储备来说,压力很大,因此巴基斯坦要求发电厂改用本土煤炭,既是一种无奈,同时也平衡了中巴之间的关系。毕竟对于中国在当地的能源企业来说,改用本土煤炭并不会导致成本增长太多,项目同样能维持运转。相比较国际货币基金要求巴基斯坦政府减少电力投资,增加电力税收,已经是比较温和的做法了。
当然,这背后其实依旧反映出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巴基斯坦政府的决策,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被美元给“卡脖子”,不得不听从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试想一下,如果人民币能完全替代美元成为国际通用货币,那么巴基斯坦政府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了。
瞎扯蛋,中国煤炭出口很少,每年就几百万吨,都是韩国日本这些临近的缺煤国家,很少出口到巴基斯坦。中国本身就是煤炭进口大国,巴基斯坦进口煤炭也是和澳大利亚等买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