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AI圈最魔幻的新闻,竟是印度法院一本正经地审理一个“不会说话”的被告——中国AI大模型DeepSeek!
2月20日,新德里高等法院开庭,两位律师以“威胁印度主权、数据安全和公共秩序”为由,要求全面封杀这款风靡全球的AI工具。更离谱的是,印度首席大法官亲自坐镇,仿佛在审判一个跨国间谍。
一个AI模型,怎么就成“国家安全威胁”了?印度人都懵了:上个月部长还在夸它便宜好用,现在转头就告?三哥的脑回路果然比咖喱还复杂!
要理解这场闹剧,得先看看DeepSeek有多牛。
DeepSeek的横空出世,堪称AI界的“价格屠夫”。它用5%的算力成本,实现了接近OpenAI GPT-4的性能,直接让英伟达股价暴跌17%。
上线18天,下载量破1600万次,连印度网友都偷偷用。政府嘴上说封禁,但印度最大数据中心Yotta的服务器里,DeepSeek的开源代码早就成了“印度版ChatGPT”的底料——中国技术+美国芯片+咖喱味数据,一锅乱炖。
印度起诉的真相:技术不行,碰瓷来凑?
起诉书声称DeepSeek“泄露百万条数据”,但2024年印度最大数据中心Yotta因漏洞被黑,连总理办公室数据都遭殃。
印度嘴上喊着“数字印度2.0”,实际连PPT都没做完。政府砸了12.5亿美元的“印度AI使命”计划,结果本土企业连个能跑通的模型都搞不定,只能抄DeepSeek代码充门面。
2月开庭,3月大选,莫迪团队急需转移矛盾。封杀中国AI既能迎合民族主义情绪,又能测试“数字防火墙”,一箭双雕。
印度搞这事是老手了。2020年印度封杀267款中国APP,结果本土山寨版“ShareChat”日活不到TikTok十分之一,政府文件还在用禁用的“扫描全能王”。
印度曾要求DeepSeek将数据存在本地服务器,甚至计划用1.8万个GPU搭建计算设施。结果呢?连自家AI监管机构都还没成立,服务器先成了“烂尾楼”。
印度不是一个人在搞事。韩国暂停下载、澳大利亚政府禁用、美国调查“国家安全风险”……表面是数据安全,实则是恐惧中国AI打破西方算力垄断。
法国和印度搞了个“AI行动峰会”,60国签联合声明想定规矩。但欧盟主席冯德莱恩都承认,欧洲在AI竞赛中已经迟到。
美国国会一边要求禁DeepSeek,一边限制英伟达芯片出口。可惜,低成本技术路线已成趋势,封杀反而加速中国生态崛起。
在技术为王时代,酸葡萄心理救不了印度。印度AI人才5%留在本土,95%跑硅谷;政府砸钱只换来“咖喱味ChatGPT”。与其起诉DeepSeek,不如先反思:为什么抄作业都抄不及格?
印度版AI模型底层全靠DeepSeek开源,这时候咋不提“国家安全”了?
中国AI的崛起靠的是长期投入和开放生态。印度若继续“碰瓷式创新”,恐怕连“科技大国”的PPT都没资格写了。
这场诉讼注定是场闹剧。DeepSeek的隐私条款白纸黑字:数据存中国,争议归中国法律管。印度用户点击“同意”才能用,现在反悔?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