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最大叛徒解放后改名入伍成军官,因北京一场大雨而意外暴露

不吃亏加冰 2025-04-12 16:19:01

说起东北抗日联军的那些事儿,很多人都会想到杨靖宇、周保中这些英雄,可今天要讲的,是个让人咬牙切齿的名字——程斌。

这家伙曾是抗联的高级将领,却在关键时候当了叛徒,投靠了日本人。

解放后,他还改名换姓混进人民军队,愣是藏了好几年,直到1951年北京一场大雨,把他的老底彻底抖了出来。

一、从普通人到抗联师长

程斌,1911年出生在吉林省伊春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年头东北不太平,军阀混战加上日本人的觊觎,老百姓日子苦得没法说。

他后来上了长春自强中学,这在那个年代可不简单,毕竟东北那会儿能念书的人不多,程斌1929年18岁那年毕业,拿了个中学文凭。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鬼子占了东北,程斌跟很多热血青年一样,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抗联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专门跟日本人对着干,条件苦得要命,战士们冬天啃树皮、夏天吃野菜,还得提防日伪军的围剿。

程斌能读会写,在队伍里挺吃香,很快就从普通一兵干到了干部。1935年,他24岁,被提拔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直接归杨靖宇管。这第一军是抗联主力,杨靖宇又是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

在抗联第一师,程斌带着部队打过不少仗,日本人对这一片又怕又恨,派重兵围剿了好几次。程斌管着百十号人,负责指挥作战、安排补给,干得还算有模有样。

可惜,好景不长,1938年抗联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日军搞了个“大讨伐”,把抗联的补给线掐得死死的,部队饿肚子是常事。这时候,程斌的心思开始变了。

二、叛变投敌,抗联的大灾难

1938年6月29日,程斌干了件让抗联上下恨得牙痒的事儿。他带着第一师的115个弟兄投了日本人。这事儿不是临时起意,他早有打算。

那天他召集队伍,说是要转移阵地,结果直接把人带到了日伪军的地盘上。115个官兵就这样被他卖了,有的被日本人拉去当伪军,有的死在了后来的围剿里。

投敌之后,日本人没亏待程斌,伪满警务厅给他弄了个“程斌挺进队”,让他当队长。这支队伍有29个骨干,全是程斌从抗联带过去的叛徒,日本人还给配了枪和马,专门用来对付抗联。

程斌太了解抗联了,知道他们的密营在哪儿,怎么打仗,他就带着这帮人到处扫荡。蒙江县那片有70多个抗联密营,全让他给端了,粮食、武器全没了,抗联战士只能在山里瞎跑,饿死冻死的不少。

最让人气不过的是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的事儿。杨靖宇是抗联的顶梁柱,日本人围剿他好几年都没得手,结果程斌跑去帮忙了。他带着挺进队配合日军,在濛江县的山里设下埋伏,把杨靖宇围得死死的。

杨靖宇最后弹尽粮绝,死在雪地里,这事儿跟程斌脱不了干系。他的叛变不光毁了第一师,还让整个抗联元气大伤,日本人趁机把东北的抗日力量压得喘不过气。

程斌投敌这几年,干的全是丧良心的事儿。他帮着日本人抓抗联战士,破坏根据地,手上沾了不少血。东北老百姓提起他,没一个不骂的,说他是抗联最大的叛徒,一点不夸张。

三、解放后改名混军队,差点蒙混过关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结束了,程斌没跟着日本人跑,也没被立刻抓起来。他脑子转得快,赶紧投靠了国民党,当上了第七十一军第六师的副师长。

国民党那时候在东北还有点势力,程斌靠着这身份混了几年。1948年沈阳解放,解放军打得国民党满地找牙,程斌一看形势不对,没往南跑,而是留在了东北。

沈阳解放后,程斌脱了国民党军装,改名叫“程志远”,谎称自己是东北籍的普通士兵,混进了华北军区后勤部军械二处当科员。他一口东北话说得溜,身份证明也是伪造的,加上那会儿查得不严,他居然就这么蒙过去了。

军械二处管着枪支弹药的调配,程斌每天就干点文书活儿,整理清单、核对数字,低调得不行。同事们看他老实巴交,也没人怀疑他有啥问题。

新中国刚成立那几年,全国忙着建设,肃清敌人的事儿还没铺开。程斌就这么在北京待着,靠着这份工作过日子。

他知道自己以前干的那些事儿见不得光,所以处处小心,生怕露馅。1951年之前,他愣是没出啥大纰漏,眼看着就要这么混下去了。可谁也没想到,一场雨把他彻底毁了。

四、北京大雨暴露身份,恶有恶报

1951年4月,北京下了场大雨。这雨来得急,街上到处是水。程斌那天从单位出来,走在路上,碰到了个老熟人。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抗联时期跟他一起叛变的另一个叛徒。俩人当年在“程斌挺进队”里一块儿干过脏活儿,彼此知根知底。这回撞上了,谁也没说话,但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结果呢,俩人都怕对方抖出自己的老底,当天晚上就跑去派出所互相举报。程斌去了一个派出所,说那个熟人是抗联叛徒;那家伙去了另一个派出所,指控程斌是叛徒。

公安机关接到两份报告,觉得不对劲,赶紧查。民警翻出日伪时期的档案一看,程斌的名字赫然在列,再一核对他现在的身份,啥都清楚了。

第二天,公安人员直接到军械二处把程斌抓了。他的办公桌上还放着没写完的清单,可惜没机会再碰笔了。

调查组查出来的东西把他吓傻了:日伪档案里有他组建挺进队的记录,还有他围剿杨靖宇的作战日志,连他跟日本军官的合影都找出来了。证据确凿,程斌这回跑不掉。

五、审判伏法,历史的清算

程斌被抓后,案子交给了热河省人民法院。那时候正赶上1951年的“肃反”运动,全国都在抓隐藏的敌人,程斌这种货色自然是重点目标。

调查组把他的罪行一条条列出来:1938年带115人投敌,毁了抗联70多个密营;1940年帮日本人害死杨靖宇;战后投靠国民党,解放后又混进人民军队。这些事儿随便拎出一件都够他喝一壶的。

庭审没拖太久,1951年5月12日,法院判了程斌死刑,理由是“罪行极重,民愤极大”。当天就在热河郊外执行了枪决。行刑的时候群众都去看,听说他被押到刑场时腿都软了,但一句求饶的话也没说。枪响之后,这家伙的命就算彻底交代了。

程斌死后,热河省的报纸登了条简讯,说“叛徒程斌伏法”,老百姓拍手称快。东北那些抗联老兵听说这消息,也觉得出了口恶气。他的案子后来被写进档案,成了新中国肃清内患的典型例子。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