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往年,今年这届高三党,可以说是幸福的,高校扩招,形式一片大好。为响应国家战略发展规划需要,今年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大学全都增加了招生计划,包括各省属高校也增加招生计划,扩招重点聚焦国家急需前沿技术及新兴业态,旨在大力培育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大多数的时候是增加在了哪些省份?学校自己的所在地,比如湖南大学扩招300人,多在本省,中国海洋大学扩招的计划基本上都落在了山东,其次是中国海洋大学对口帮扶院校所在地。所以,要考一些985211双一流大学,今年的机会大增。其次,增加的招生计划,增加在在什么专业上?前面说了,是国家急需前沿技术及新兴业态,院校会根据往年的招生情况,结合报录情况,比如往没人报,低分调剂的,今年不招或减招,所以,增加的都增加在了一些热门工科专业上,往年的冷门专业,招生情况不理想的,该砍砍,该减减,比如清华扩招150人,专业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西安交通大学扩招200人,专业集中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储能技术、电气能源、医工交叉等学科领域,这就代表了高校的一个态度,原来高校的态度是什么?我是甲方,你到我这儿来,我来管理你。但现在不是高校,是乙方的态度。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孩子,是甲方,到了报考季,高校领导都来直播宣传招生。
再看这个专业大类,今年很多学校设置的会非常合理,原来设置的不合理,原来设置不合理到什么程度呢?临床医学专业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在一个专业类,叫做医学大类,合理吗?非常不合理。专业大类,涉及就大了,大一上完,大二专业分流,学习好的去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学习没有那么好的去学预防,甚至有的是学护理。护理和临床放在一个专业大类里招,合理吗?计算机和土木工程放在一个专业大类招,合理吗?非常不合理。
如果学生大一学习没那么好,他所选的专业就不是自己想要的,是别人挑剩下的。但今年,会发现所有做专业大类招生的院校都做了改革。首先,专业大类里的专业都是相关相近,不用担心大一成绩不好,到了大二只能挑别人挑剩下的冷门,不用担心了。
第二个,很多学校做专业大类专业选择的时候,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来分专业的,而不是根据考生的成绩来分专业。学生想上什么专业上什么专业,今年很多学校改政策都往这理想的状态上改了,期待,有利于我们学生将来的发展。
第三,今年,还有各个学校招生的一个特点,就是转专业门槛进一步降低,不像原来,原来转专业真难,说实话它是一种悖论,你在这个专业学了前几名才能转专业,其实转专业的人,主要的人群是谁呀?是这个专业学的不好的,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的,才想着转专业,继续奋斗。很多学校现发现了这一点,在设置转专业的门槛,叫做转出无门槛,转入有条件。有的学校甚至设置了好几次转专业的机会,比如郑州大学,有6次转专业机会。所以说今年的整体招生形式、招生计划增加、专业设置更加合理,转专业门槛进一步降低,这是非常非常可喜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