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对于食物都是有着不可或缺的需求,可是和中国这样的粮食大国相比,日本这个国家粮食的生产就有着明显的差距。
可是随着日本米价的暴涨,老百姓想要购买一斤大米竟然需要9块钱人民币,这样的高昂价格让很多的消费者都直呼吃不起,就算是这样的情况,日本人对于大米的需求仍然是非常强烈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日本“米荒”:一场静水流深的危机
秋天本该是收获的季节,日本民众却感受到了一丝寒意。并非来自萧瑟的秋风,而是来自餐桌上最基础的主食——大米。
58.9%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是日本10月份大米价格的同比涨幅,创下197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大米价格涨到了9元一斤,这对于常吃大米的日本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价格飞涨的同时,大米供应也出现了短缺。超市货架上的大米常常“暂时无货”,即便有货也往往限购。曾经唾手可得的日常必需品,如今却成了“买不起、买不着”的奢侈品。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日本大米的“难吃”,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日本大米价格猛涨和供应不足,其实是多方面因素长时间叠加的结果。从表面上看,极端天气似乎是罪魁祸首。
产量变少的同时相对的价格就会上涨,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让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更加明显。新冠疫情的爆发,使人们对粮食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囤粮需求有所增加。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矛盾不断升级,这让全球粮食供应变得更加紧张,连带影响了日本的情况。
农业生产用的化肥和种子价格涨了,这让种大米的花费也多了,最后这些成本都落到了咱们消费者头上。甚至有人将大米短缺归咎于旅游业的复苏,认为大量游客涌入日本,加剧了大米的消费需求。
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道理,却忽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日本的大米生产和供应体系足够稳健,又怎会轻易被游客的消费所扰乱?这暴露出日本大米市场脆弱的供给弹性,以及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足。
减反政策:一把双刃剑
日本一直默默执行的“减少反思”策略,是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这个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二战后日本人的主食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
这种情况之下想要更好的保持大米的价格,避免过度的下跌,日本推行了相关的政策,来对市场进行控制,这项政策在初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障了农民的收入。然而,长期来看,“减反政策”却像一把双刃剑,削弱了日本大米市场的供给能力,使其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
就算有着相关的政策“扶持”,可是大米的情况仍旧没有出现好转,尤其是出现减耕地的情况,尤其是在上一年产量依然同比减少了10万吨。这表明,“减反政策”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甚至已经内化为日本农业政策的一部分。
在“减反政策”的实施中,日本农协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个组织聚集了干农业的和出钱帮忙的人,在日本农业圈里挺有话语权的。这家公司不光做农资买卖和农产品买卖,还设有银行,提供存钱和借钱等服务。
更重要的是,农协还拥有自己的政治团体,积极参与选举活动,成为日本政治生态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农协的强大影响力,使其能够有效地左右日本农业政策。
这种策略推崇高价收购农产品,因为这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因为大米的消费量相对稳定,价格上涨并不会导致需求大幅下降。
因此,减产提价反而成为了一种“越种越少,越少越贵”的怪圈。农协的这种做法,无疑加剧了日本大米市场的供需失衡,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封闭的市场:自我保护的代价
为了维护国内农民的利益,日本对大米进口实施了严格的管控。即使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日本也通过高额关税等手段,限制外国大米的进口。这种自我保护的政策,导致日本国内的大米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
在全球粮价普遍回落的背景下,日本大米价格却逆势上涨,这与日本封闭的市场机制不无关系。2023年,印度宣布禁止大米出口,对全球大米市场造成了冲击。泰国和越南等大米出口国这时抬高了价格,使得日本大米供应变得更加紧张。
深入剖析“减反政策”,我们不难发现其内在的矛盾性。原本想帮农民,结果政策长期执行下来,效果却跟预期相反。通过人为控制产量,维持高米价,表面上保障了农民的收入,却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使得日本大米市场失去了活力。
更重要的是,“减反政策”削弱了日本农业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应对外部冲击。在全球化的今天,粮食问题不再只是国内的事,它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难题。日本作为一个岛国,粮食自给率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过度依赖“减反政策”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只会加剧日本粮食安全的脆弱性。更令人担忧的是,“减反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日本农业的生产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
不少农民习惯了靠政府补贴生活,不太想努力提升生产效率或减少开支。这种“温室效应”,使得日本农业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也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破僵局:日本大米市场的未来之路
作为日本农业领域的巨头,农协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它积极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在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农协也成为了一种既得利益的代表,其维护高米价的策略,客观上阻碍了日本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农协的强大影响力,使其能够有效地游说政府,制定有利于自身的政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米危机,日本亟需重新审视其农业政策,在保障农民利益与维护粮食安全之间寻求平衡。需要逐步取消“减反政策”,鼓励农民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需要适度开放市场,引入外部竞争,打破农协的垄断地位,促进日本大米市场的良性发展。
日本政府得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推动农业技术革新,提升农作物的产出效率。还得携手各国,共同投身于全球粮食安全的治理工作,一起面对粮食安全的挑战。
过度追求低价,可能会导致劣质大米的泛滥,最终损害自身的利益。买好大米,就能激励农民提升粮食品质,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健康的生产好循环。
日本大米危机并非孤立事件,它反映了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国际冲突和贸易壁垒等多重挑战。任何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都可能波及其他国家,甚至引发全球性的粮食危机。
日本大米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日本民众的福祉,也对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改革农业政策,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日本有望走出“米荒”的困境,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经验。
主要信源
每日经济新闻——日本米价暴涨,一斤合9元人民币!消费者:吃不起,还买不着
2024-11-23 19:35·上观新闻——米价暴涨,一斤合9元人民币!日本大米为何“买不着”“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