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俄罗斯塔斯社发布新闻称,俄罗斯炮兵和导弹总监米哈伊尔马塔夫耶夫斯基中将表示,将在2027年装备全新的龙卷风S300毫米火箭炮,替换老旧的龙卷风。对于俄罗斯炮兵来说,这个时间表似乎来得有点晚了。在火箭炮领域,如今的俄罗斯不仅落后于老对手美国,而且也落在了自己的学生中国后头。火箭炮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多发连装发射装置,世界上第一门现代火箭炮诞生在陆军大国苏联。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1年8月,红军在斯摩棱斯克首次实战应用B M13型火箭炮。为了保密,当时的苏联红军没有给这个火箭炮命名,但是在发射架上刻下了,表示沃罗涅日共产国际兵工厂的K字。红军战士就把这个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亲切地称之为喀秋莎姑娘的名字。继喀秋莎之后,苏联又研发了冰雹火箭炮,冰雹装备了56个国家的军队。
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推出第三代火箭炮B M30,是龙卷风新型骑射火箭系统。中国的火箭炮是从引进苏联喀秋莎起步,性能和种类一直远远地落在苏联的后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世纪90年代初,龙卷风火箭炮一度是中国想订购的俄式陆军装备之一,后来虽然交易没有谈成,但据说俄罗斯转移了部分弹药生产技术给中国的军工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实践,有关军工企业在参照龙卷风的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远程火箭炮体系,也就是A R系列、A系列和卫士系统。
到这个时候为止,学生还是在向老师学习借鉴,但是接下来学生就要超越老师了。与美国采用了厢式设计的M270多管火箭炮相比,俄罗斯的龙卷风设计思想还是略显陈旧了。重复使用的发射定向器非常沉重,上面的4管和两侧的4管构型还不一样,导致装填难度大、速度慢。每次骑射之前,战士们都要用吊车把12枚沉重的火箭弹一个一个小心地插进定向器里,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更加困难。根据测算,M270一次装填两个模块,12发火箭弹只需要不到5分钟,而B M30一次要超过15分钟。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陆军新一代大口径火箭炮16式远火发射车亮相了。一辆16式远火发射车可以安装两组多用途发射模块,每个模块可安装4枚370毫米火箭弹或5枚300毫米火箭弹,厢式可整体吊装,也可以单独更换,装弹效率和火力转换速度大大提升。370毫米火箭弹的射程可以超过200公里,比龙卷风S所装备的300毫米火箭弹延伸了100公里。16式远火的外貌型号,被称作为A R3,同样用于外贸的S R5、S R7火箭炮也采用了厢式定向器。
我国在电子导航技术方面已经领先俄罗斯,所以我们的重型火箭炮圆概率偏差也显著地小于龙卷风S。俄罗斯其实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火箭炮存在问题,但是我们看龙卷风S只是看起来是厢式设计,实际上它采用,还是老款龙卷风的重复使用发射定向器,依然需要装填火箭弹,而不是整个模块更换。根据俄方在军展上发布的数据,龙卷风S装填6发弹的时间是8分钟,增程型弹药也只能达到90公里。可见在火箭弹技术上,龙卷风S的进展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是这样的型号,现在也没有。俄罗斯要等到2027年才能装备,作为一个信奉大炮主义的陆军,这不能不是一个十分尴尬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