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方式的认知障碍到突围,拔除心理毒瘤

浮生归来超少年 2020-04-09 14:04:08

生活中,为了满足各种欲望,人们整日劳苦奔波,身不得闲,而心灵欲念膨胀,被杂念纠缠,故亦不得闲,烦恼便由此而生。所以说,烦恼皆由心生。

身居繁华都市的人,往往追求寂寞平静的田园生活;而身在深林竹海的乡下人,却又向往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你羡慕别人的生活比自己快乐,你认为别人的日子过得比自己好,这只不过是因为你只看到了他们光鲜的一面,他们生活中另一面的艰辛和苦楚不曾为你所感知罢了。

很多人仅仅凭着表面看上去的外在,便只言片语妄下定论,给别人贴上标签,这是一种固化思维。

人与人的本质区别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行为是外在表现,思维是真正内核。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一般与这个人的个性、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系。

很多有心理障碍的人存在不良的思维方式,使他们烦恼不堪。稍微一点不如意的小事都会带给他们很多烦恼,甚至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也会因担心会发生什么而烦恼——他们的大脑简直成了产生烦恼的“机器”。

如果某些不好事情已经发生了,就不要总是耿耿于怀,应该学会放下,将懊悔关在门外。因为,即使你如何总是想着它,事情的结果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只会白白浪费时间。与其在追悔莫及中度过每一天,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呢?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放不下的事情,只有放不下的人。人若是执迷不悟,执于一端,必然就会生出诸多烦恼。莫要拿别的言行来烦恼自己,让自己陷入痛苦,莫要以自己的观念放大痛苦,给事实蒙上一层悲观或消极的色彩。

怕了一辈子鬼的人,一辈子也没见过鬼,恐惧的原因是自己吓唬自己。世上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让人恐惧,恐惧只不过是人心中的一种无形障碍罢了。不少人碰到棘手的问题时,习惯设想出许多莫须有的困难,这自然就产生了恐惧感,遇事只要大着胆子去干时,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

很多情况下,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调整人的思维方式的过程。怎么调整、调整多少次,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通常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电脑由硬件和软件两大组成部分。如果硬件一定,所使用的软件越先进,电脑工作的效率就越高;如果软件太差,即使硬件再好也白搭。人脑的工作原理和电脑有很多相似之处:大脑相当于硬件,思维方式相当于软件;大脑再聪明,如果所运用的思维方式总是产生烦恼、紧张、不安、忧虑等不良反应,大脑就不会有高的工作效率。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就是内心和肉体的双重存在。所谓内心,即生命、精神、灵魂。换言之,精神推动了肉体的运动,精神处于正常状态时,人是健康的;精神错乱或歪曲时,人就容易生病。

因此,身体之所以生病,其实就在于心理、精神上出现了问题,而心理、精神上出现问题其实是由思维方式的认知障碍所导致的心理障碍。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病毒既包括外来之毒,如世俗的不良观念、他人的恶意嘲讽,也包括内在之毒,如错误的观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前者往往是不良心理的刺激源,后者则是前者堆积、滞留于心,内化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机制。

因此,及时地排除体内毒素,保持内心环境的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要战胜脑子里存在的负面思想,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积极、正面的鼓舞。换言之,就是在自己心灵的窗口为自己站岗、把关,当正面或负面的思想抵达门口时,你的工作就是决定该让何种思想通过。毫无疑问,当然是正确思想顺利过关,将负面思想阻挡在外。

正如毛泽东所比喻的地要常常扫、脸要常常洗一样,只有经常清除各种错误的非科学的思想灰尘和微生物对我们思想和肌体的侵蚀,才能保持思想意识的正确和健康。

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其实有必要选择性地漠视甚至忽略整个社会灌输给我们的观念——很多时候,那不过是“整个社会的扭曲的感觉”而已。

绝大多数人只不过是环境的产物而已。很多时候,所谓的“主流”观点并非因为“正确”才成为“主流”,而是因为它恰好适合(或者迎合)那些不善思考、不愿思考的人的感觉。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