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俄罗斯引进现代级驱逐舰的过程是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海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引进不仅填补了当时中国海军在区域防空和反舰能力上的短板,也为后续国产驱逐舰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1996年台海危机暴露了中国海军在区域防空和远程反舰能力上的不足,尤其是缺乏具备现代防空系统的水面舰艇。
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介入促使中国加速寻求能够应对“航母威胁”的装备,而俄罗斯的现代级驱逐舰以其强大的反舰能力和区域防空系统成为理想选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工企业面临严重资金短缺,急需通过军售维持生存。中国成为其重要客户,双方在军事技术合作上达成共识。
第一批次956型两艘舰,杭州舰和福州舰。1996年,中俄达成初步协议,中国以约8亿美元的总价购买两艘未完工的现代级驱逐舰,俄方代号“956型”。首舰“叶卡捷琳堡”号,后改名“杭州舰”,舷号136和第二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后改名“福州舰”,舷号137,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续建。杭州舰136于1999年12月交付,2000年初抵达中国,2000年12月正式入列东海舰队。福州舰137于2000年11月交付,2001年加入东海舰队。第二批次956EM型两艘舰,泰州舰和宁波舰。
2002年,中国追加订购两艘改进型现代级956EM型,合同金额约14亿美元,包含舰载武器和配套系统。改进内容包括换装射程更远的“马斯基特-M”反舰导弹SS-N-22“日炙”、升级防空系统SA-N-12“灰熊”导弹和电子设备。泰州舰138于2005年12月交付,2006年入列东海舰队。宁波舰139于2006年9月交付,同年服役。8枚SS-N-22“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120-240公里,被西方称为“航母杀手”。SA-N-7/SA-N-12中程防空导弹,射程25-50公里,填补了中国海军区域防空空白。其他武器有双联130毫米舰炮,反潜火箭和卡-28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