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自我介绍时,为什么总喜欢提“汉寿亭侯”,这个官位很高吗?

时生的手记 2022-06-11 16:11:28

公元200年,刘备强占荆州。官渡之战前,曹操率先将刘备赶出荆州,把荆州抢了回来,解决了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曹操生擒关羽,将其纳入自己麾下。

关羽武力出众,在曹操看来是难得的一人才,于是封给关羽封了一个偏将军。而关羽的汉寿亭侯也是从这个时候受封的。

关羽被曹操收入麾下之后,便迎来了与袁绍的决战——官渡之战。两军摆成一字长蛇阵,隔河相望。此时的袁绍手中握有颜良、淳于琼等名将,率兵十余万,攻打白马。

曹操见白马告急,于是亲率大军驰援,而关羽作为急先锋,领兵先行。此时谋士荀攸向曹操献计,命军队佯装渡河,造成曹操要偷袭袁绍后身的假象,袁绍必然分兵把守,之后再选一只精兵本息白马,来一招调虎离山,攻击不备。

曹操也不是头脑简单之人,思索片刻便决定采纳建议,便命令实施,而袁绍也果然中计,在曹军抵达颜良军营十余里时,颜良才发现曹军来袭,大慌失色下,颜良只能仓皇应战。

关羽在曹营属于降将,急于得到曹操的认可。在两军交战中,关羽一眼就看到了敌军中的颜良。混乱之中关羽快马加鞭飞驰到颜良面前,还未等其反应,就一枪将其刺死。

当着敌军将士的面,关羽砍下颜良的首级,袁军顿时大乱,四处溃逃,袁军大败,遂解白马之围。后来人们常说的“乱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让取物”就是对关羽这一段历史最好的描述。

官渡之战后,在曹操的一手操办之下,关羽拿到了来自汉献帝刘协的封赏,“汉寿亭侯”便是这个奖赏。

虽然这是曹操一手操办,但从军功而言,关羽被封此爵位也是实至名归,况且是由大汉天子册封,关羽也就顺理成章地接受了。

关羽在后来对他人的自我介绍中,也多次提到这个名号,似乎关羽对这一称呼十分珍视。

放眼整个古代史,只要提及到朝廷封赏的,一般只会封赏爵位,而不会封赏官位。“汉寿亭侯”也只是一个爵位。在这之前关羽被曹操封为“偏将军”,这才是官位。

能力对应的是官位,功绩对应的是爵位。“官位”和“爵位”属于两种系统,官位是行政系统的中枢神经,负责的是上行下效,有绩效考核,官员职位的上升多是以选拔的方式来进行,官位只能代表官员自身的能力,与子孙后代无关,后人也无法继承官位,这是官位的特点。

爵位属于荣誉系统,是对家族而言的,这与欧洲古代王公贵族有些相似,只有祖上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封某个爵位,那就是整个家族的荣耀,也意味着踏入豪门的行列。爵位是可以被世袭的,只要王朝不倒,那就一直可以世袭,确保子孙后代无忧。

但官位和职位又有关联,爵位的授予也要取决于官位的大小,等级较低的官员,一般被授予候,等级高的授予公,王亲贵族被授予王,比如说燕王朱棣,当然不同朝代的名称和排序也有不同的标准。

但很多高级官员,即便到死也未能得到一个封号。人们常说李广难封中的飞将军李广,作为西汉战神,战功累累,却一生都没能取得自己的爵位。

再比如与关羽齐名的张飞,在关羽获封二十年后,才有了正儿八经的爵位,而这个爵位还是他的老兄刘备登基以后,才给他封的,足以见得爵位的难得。

秦朝设立二十等爵位,汉承秦制,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汉朝进一步设立了第二十一等爵位——王爵位。而侯爵仅次与王爵,因此关羽的爵位是相当高的。

但“汉寿亭侯”对于关羽来说,既没封地,又没权利,仅仅是一个虚名而已,关羽为何如此重视?

个人认为原因有二,关羽草根出生,一直都混迹于街市,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政治地位,几乎没有。跟着刘皇叔征战多年,依旧没看到什么起色,对于关羽自己自身而言,这个爵位带来的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因此也总喜欢有意无意提及,毕竟当时的关羽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唬人的东西。

二则是因为即便这个爵位是曹操一手操办授予的,但也是根据关羽的军功来授予的但属于是大汉册封,是有当朝皇帝刘协的印章的,大道正统。而这一点又是刘关张三人一直在努力追寻的,关羽自然乐于喊出自己的名号。

不过在公元260年,关羽再获一个爵位“壮缪侯”,很显然,这是蜀汉给关羽封的一个谥号。

谥号虽然与爵位有些区别,但又有同样的功能,就是对人功绩的评价。只不过爵位对应的是活人,谥号对应的死人,由后人盖棺定论后给追封的谥号,关羽死后四十年才正式盖棺定论,给了这个谥号。

关羽的“壮缪”这两词用的恰如其当,后人认为关羽善于领兵打仗,对蜀汉贡献很大。但在关键时刻,关羽却败走麦城,最终使荆州落入敌手。这使得关羽能力与地位不匹配,也就是说关羽有些名不副实,当然这只是蜀汉后人给的评价,但此谥号也十分中肯。

0 阅读:138
评论列表
  • 2022-06-15 08:56

    关羽降曹是徐州之战吧。曹操派刘备攻袁术之后,刘备留下了五万兵马,杀了车胄。因为衣带诏曹操打刘备,刘备三兄弟求助袁绍不成被打散了

  • 2022-06-13 18:33

    因为关羽是真正的大汉忠臣 和他两面三刀的大哥最终会走上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