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香港警方接到一起报警电话,报警人称自己的妻子失踪。报警人自称是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助理院长张祺忠。
与此同时,这位知天命之年的教授拿着印好的寻人启事四处张贴,急迫而又紧张的神情印在他的脸上,似乎都在透露着这对夫妻曾经的相亲相爱。
出于对老师的关心和尊重,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张贴寻人启事的行列,然而这些学生不知道的是,师母的“失踪”,就是他们老师一手策划的脱罪阴谋。
直到警方走进这位教授的办公室,将其带走时,众人才发现这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就是杀妻凶手。
爱情终究不是财米油盐1985年,张祺忠第一次遇见自己的妻子陈慧文。此时两人刚刚步入社会,情窦初开的二人第一次相遇,便对对方充满好感。
此时的张祺忠在大学教书,而陈慧文继承了母亲的容颜。二人郎才女貌,迅速坠入爱河。但陈慧文除了继承父母的容颜,还继承了母亲的大小姐脾气,稍有不顺心便大发雷霆。
也许是二人正处于爱情的甜蜜期,而张祺忠也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对陈慧文的脾气也是一昧地忍让和迁就,张祺忠也是乐在其中。
然而身边的人并不看好这段爱情。在旁人看来,陈慧文的刁钻性格与张祺忠的温文尔雅格格不入,陈慧文甚至能当着朋友的面,刻意让张祺忠下不来台。但情人眼里出西施,陈慧文再怎么不好,在张祺忠眼中都能接受。
当朋友提起婚姻问题时,张祺忠总说陈慧文就是他的公主。朋友对此也有过提醒,说婚姻是柴米油盐,不是罗曼蒂克。
可张祺忠陷进了爱情的蜜罐,陈慧文的一切他都能接受。
因此对于旁观者的劝告甚至是直接的建议,张祺忠多半一笑置之,油盐不进。朋友只是朋友,能做的只能是建议以及旁敲侧击地提醒。
1985年,在朋友的祝福之下,张祺忠与陈慧文二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礼上的张祺忠显得格外激动,因为他成功将他的“真命天女”娶到了手。
婚姻伊始,二人的生活与婚前并没有什么区别,张祺忠反而更加宠爱陈慧文。也许是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陈慧文将张祺忠的宠爱当做是无条件的索取,丝毫不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一个更懂事,更顾家的贤内助。
随着甜蜜的爱情逐渐转化为亲情,二人的关系开始出现矛盾。
由于工作的原因,张祺忠的事业难以兼顾家庭,因此陈慧文以此为由经常与张祺忠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最终愈演愈烈,变成了辱骂。
张祺忠的职位一步一步高升,家里的事物就完全落在了陈慧文的头上。从小娇生惯养的陈慧文从一个闲得自在的少女变成了一个专门打扫家务的主妇,这种转变让陈慧文难以接受,最终导致其心态的直接崩盘。
对于陈慧文态度的转变,张祺忠看在眼中,认为自己作为丈夫确实是委屈了妻子。所以面对妻子的抱怨甚至是辱骂,张祺忠一一接受,任由其发泄心中的怨气。
而张祺忠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每天下班本就是疲惫不堪,回家后还要继续忍受妻子的负能量。但张祺忠也无可奈何,路是自己选的,在没有岔路口之前,他无路可走。
在朋友眼中,陈慧文压根就不像是一个妻子,当众辱骂丈夫,让丈夫下不来台。然而张祺忠从来都是敢怒不敢言,从来不会跟妻子大声说话,即便是遭到妻子的辱骂,最多也是走出门去。
那一脚,终结了陈慧文的生命张祺忠和陈慧文虽说小吵大吵不断,但也度过了三十年的婚姻生活。家里两个孩子陆续成家立业,大女儿在廉政公署上,儿子是一名牙医,怎么说都是香港妥妥的中产家庭。到这个份上了,陈慧文也该消停了。
然而陈慧文将自己的脾气当成了一种习惯,渐渐地与所有人都无法和睦相处,包括她的女儿。
2018年8月16日晚,陈慧文想将家里的一处房产出租出去,于是要求张祺忠将房产的厕所板与儿子房间的厕所板进行对调。然后对厕所进行打扫。
也许是在此过程中女儿不满目前对父亲的趾高气昂,女儿在与母亲大吵一架后选择离家出走。
在前一天,陈慧文在电话中与银行经理也发生过争执,原因在于张祺忠账户余额不能够支付支票金额,因为此时陈慧文也与张祺忠发生过争执。
陈慧文手中有一张借条,上面写着:
张祺忠欠陈慧文670万元港币,将在2018年5月31日开期票交还,如果没有存入定期存款,需要即日交还,如若不还款,下个月需要还款770万港币。
8月17日凌晨,陈慧文以女儿的教育问题在此对张祺忠竖起语言大炮,对其疯狂进行言语攻击。然而张祺忠依旧对此敢怒不敢言,用无声来抗议陈慧文的辱骂。
陈慧文因为这两件事对张祺忠大书特书,将其描述成罪大恶极的坏人一般。也许是为了求得妻子所谓的“原谅”,张祺忠还特意在睡前为陈慧文准备了一杯果汁,因为陈慧文常喝的果汁喝完了,张祺忠就买了另一个品牌。
在张祺忠递给妻子果汁时,指责妻子道:“是不是想骂到她永远不回家?”
此时的陈慧文非但没有反思,反而又招来陈慧文的辱骂。
等到张祺忠上床睡觉时,陈慧文心中依旧是怒气难消,一脚将张祺忠踢下了床。
但陈慧文没想到的是,这一脚彻底踢碎了张祺忠心中的最后一丝耐心,陈慧文也迎来了死亡的结局。
张祺忠和妻子结婚三十年,经过陈慧文不断对张祺忠进行辱骂,甚至是羞辱,但从未真正上升到武力。
黑暗中的张祺忠俯身去寻找自己的拖鞋,打算去客厅的沙发上睡觉。然而这一摸并没有摸到拖鞋,反而摸到了一根长长的电线。
而张祺忠也不知是积怨已久的爆发,还是突如其来的狠心,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张祺忠的脑海闪过。张祺忠拿起床底的铁丝,在黑暗中勒在了“折磨”了自己三十年妻子的脖子上。
等到张祺忠冷静下来,陈慧文的身体已经发软,没有了呼吸。此时的张祺忠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放松。
放松过后,张祺忠终于反应过来,迅速整理作案现场,开始策划一场他自导自演的“失踪”案。
自导自演的“失踪”大案作案之后,张祺忠将陈慧文的尸体装在一个行李箱中,放在了儿子房间的外面。第二天,张祺忠认为这样不妥,就把行李箱转移到了阳台上。
第二天的张祺忠与往常没什么两样,照旧遇到人打招呼,照旧送儿子去上班,照旧给班里的同学上课。
但天气炎热,如果不做处理阳台上的尸体会迅速腐败发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祺忠自制了一个密封的木箱,用于封装陈慧文的尸体。
此时的张祺忠心里正在策划,策划一场自导自演的“失踪”大案。终于在8月19日,一个方案在张祺忠的心中成型。
8月19日,张祺忠率先给妻子的社交软件发送一条消息,当做张祺忠并不知道妻子“失踪”的证明。除此之外,张祺忠将妻子的鞋子护照等物品全部扔掉,以营造妻子失踪的假象。
8月20日,女儿回家发现母亲失踪,张祺忠与女儿一同报警。随后张祺忠返回香港大学,在学内广布寻人启事。告示上写着:
妻子陈慧文于8月17日离家出走,至今不知所踪,如有此人任何消息,请立即致电通知。
甚至张祺忠还和警方一同,翻看住址附近的闭路电视,寻找陈慧文的踪迹。张祺忠害怕阳台上的行李箱暴露,当天就把木箱子转移到了所住楼层的大堂里。
张祺忠本来计划着找机会把尸体给转移出去,然而女儿的提前回家让张祺忠不得不提前实施计划。
8月21日,警方来到张祺忠家进行调查,这让张祺忠再次感到危机,尸体就藏在所在楼层的大堂里。
8月22日,张祺忠再次改变计划,将木箱子转移至香港大学黄克竞楼,藏在一处办公室里。
8月28日,张祺忠向所在的学院里发出邮电通知,称:
警察在学校里调查一个与我家庭有关的失踪人士,学生无需担忧,本人对引起的焦虑表示抱歉。
这一邮件迅速引起警方的察觉,在同一天下午,警方突击搜查张祺忠在港大的办公室。在一处堆满报纸和废旧纸张的角落里发现一个木箱,木箱密封得很好,打过密封胶,但将其撬开后臭气扑面而来。
木箱里装着一个蓝色行李箱,行李箱沾满了已经发黑的血液。行李箱打开后,一具脖子上缠着电线的尸体出现在眼前,而这具尸体正是陈慧文。
真相大白,以谋杀罪论处自张祺忠父女报案以来,从熟人口中就没有发现陈慧文的踪迹,然而张祺忠住址附近的监控也没有拍到陈慧文出入的画面。
陈慧文就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了香港大学。警方最初是有怀疑过张祺忠的,毕竟此时张祺忠表现出来的行为,并没有像失去爱妻那样急切。
然而警方的调查资料显示,张祺忠从未有过暴力记录,且夫妻共同持有香港五处房产,家境十分富裕。两人子女也曾向警方表示,父母感情虽然不好,但也很少出现严重的争执。因此警方的调查重心一直没放到张祺忠身上。
直到张祺忠在学院内发出邮件,就有警员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认为张祺忠有些配合的不可思议。然而警方在张祺忠住址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于是将调查重点锁定在了张祺忠的办公室。
当警方发现箱子时,张祺忠表现得十分镇定,并没有表现出烦恼的情绪,与此同时还十分平静地交代了自己杀害妻子陈慧文的过程和动机。
陈慧文长期的辱骂和侮辱,导致张祺忠内心逐渐扭曲,将妻子动手当做了自己最后的一道防线。一旦这条防线被突破,那就意味着张祺忠的激烈反抗。
张祺忠起杀心,可能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这个杀心一直藏在心中,伴随着张祺忠的自我催眠。这个杀心的念头一旦迸发出来,那便无可挽回。
消息传到师生耳中,所有人都对此不可思议,认为张祺忠一直温文尔雅,根本不可能做出如此惊悚的事情。
2020年,港大杀妻大案进入审判过程,港大352人联名撰写求情信,其中包括同事,学者,朋友和学生。这证明张祺忠并非十恶不赦的罪人,杀妻行为也并不是他刻意计划所致。
尽管如此,铁证如山之下,张祺忠还是被以谋杀罪论处,被判处终身监禁。
在经过心理学评估过后,香港心理学家郑建荣认为张祺忠患有严重的情绪控制失调症,即便是在有轻微的压力之下也会造成不正常的情绪反应。而这症状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陈慧文生前对其进行长期的语言虐待和心理虐待。
在另一位精神科医师何美怡的诊断报告上也写着:被告人事发时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导致精神异常。
主审法官采用了这两份报告,但张祺忠确实用暴力手段夺走了他人的性命,况且此人还是他自己已婚三十年的妻子。这两份报告并没有为张祺忠脱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他头上的罪名依旧是谋杀罪,等待着他的还是终身监禁。
男的千万不要娶太作的女人回来折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