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东京近日宣布推出“上四休三”制度后,社会各界对这一举措展开了广泛讨论。东京都政府计划从2025年4月起,允许公务员每周工作4天,休息3天,旨在解决低出生率等社会问题。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灵活的工作安排,减轻工作压力,鼓励员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从而提升生育率。
然而,单从日本的这一举措来看,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改革能否成为解决低出生率问题的真正“良药”?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是否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尤其是在企业界呢?
1.日本的低出生率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人口老龄化迅速,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对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东京都政府提出了“上四休三”制度,旨在通过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育儿的机会成本,从而刺激家庭生育意愿。东京都希望通过弹性工作制的方式,让公务员能够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该政策规定,公务员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变,但可以灵活安排工作时间,满足每周工作155小时的要求即可。比如,选择在四天内完成工作时间,周五休息。通过这样的方式,政府希望鼓励员工更多地参与育儿和家庭生活,进提升生育率。
2.与日本的“上四休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长期存在的“996”工作制(早九晚九,一周工作六天)。“996”工作制已经成为许多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甚至部分制造业的常态,员工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拼搏,但往往忽视了健康、家庭和个人生活。这种工作制虽提高了短期的生产效率,却带来了长期的劳动力透支和员工幸福感的下降。
在中国,“996”制度是推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手段,旨在通过最大化工作时间来追求快速的业绩增长。然而,这种极端的工作方式却带来了生育率的低迷。随着育儿成本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年轻一代选择推迟结婚和生育,甚至放弃生育。最终,员工的身体健康、家庭生活和生育意愿都在被这种过度工作模式逼迫中受到影响。
3.日本的“上四休三”制度,打着通过减轻育儿压力和增加休息时间来提升生育率的旗号,实际上从根本上是在降低工作和家庭之间的机会成本。如果每个人都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和家庭生活,理论上生育意愿会有所提升。但问题在于,这种改变是否能真正从根本上影响所有人的生育决策?而且,是否能在企业界得到广泛推广?
与此相比,中国的“996”工作制造成了更高的生活机会成本。年轻人在面对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时,常常选择推迟生育,甚至是放弃生育。由于“996”对个人生活的压榨,许多人并不愿意在高压工作下承担育儿责任。尽管政府在近年来出台了一些生育支持政策,但如果不在工作制上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单纯依靠经济刺激和生育补贴,恐怕无法彻底扭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
4.虽然日本政府在推行“上四休三”制度,但这一政策只适用于政府雇员,且排除了短期雇员。这就意味着,虽然政府希望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推动企业效仿,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企业是否愿意采纳这一制度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尤其是日本的企业文化仍然普遍强调长时间的工作投入,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压力依然强烈。
中国的情况则更加复杂。“996”工作制虽然在某些行业和公司中存在,但它并不是一个国家层面推广的制度。而在一些企业,尽管存在过度工作问题,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竞争压力,很多公司仍然偏向于利用加班来提升业绩。因此,要让企业跟随政府的步伐进行结构性调整,必须通过更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监管措施。
5.日本“上四休三”制度和中国“996”工作制的对比,实际上反映了两国在工作与生活平衡、生育率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巨大差异。若想真正提高生育率,仅仅依靠改变工作时间是不够的,社会的整体价值观、经济结构和文化观念都需要发生深刻的变化。正如中国的“996”式工作制无法简单地通过推行弹性工作制解决问题一样,低出生率的根源也不单单在于工作时长,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社会经济结构对生育机会成本的定义。
日本的“上四休三”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压力,但它是否能真正破解低出生率困局,还需要在更广泛的社会和企业层面进行长期的实践和验证。我们可以期待,通过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工作制度,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限会变得更加模糊,真正实现员工的身心健康与生育意愿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