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欧罗巴系列·老马啸岗
维罗纳Verona位于特伦托南部101公里,开车1小时13分钟。阿迪杰河(意大利语:Adige;德语:Etsch)在维罗纳穿城而过,城内至今保存有罗马帝国时代、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文化古迹,同时它也是一座军事要塞。整座维罗纳古城于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图1、维罗纳的地理位置。
历史上的维罗纳在公元前89年成为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城内现存的圆形露天剧场(竞技场)建造于公元1世纪;公元13、14世纪在斯卡利杰罗家族的统治下尤为繁荣,15世纪到18世纪成为威尼斯共和国的一部分。

▲图2、维罗纳的古罗马建筑遗址。

▲图3、维罗纳圆形竞技场。

▲图4、巴尔比埃里宫(右)和圆形竞技场(左)。

▲图5、圆形竞技场今天有演唱会。
圆形竞技场是维罗纳最著名的古迹,建于公元1世纪奥古斯特王朝晚期,至今保存完好,能容纳2.5万名观众,现作为歌剧露天剧院的演出场地。1913年8月10日第一届歌剧节在这里揭幕,从此维罗纳竞技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歌剧院和20世纪歌剧舞台的国际象征,每年6月至8月在这里举行维罗纳歌剧节。

▲图6、维罗纳主教座堂。
维罗纳圣母主教座堂建于1187年,结合了罗马式建筑和哥特式建筑两种风格。

▲图7、主教座堂内景,有提香的穹顶画《玛利亚升天》。

▲图8、主教座堂内景。

▲图9、横跨阿迪杰河的佩雅托桥。
维罗纳现存最古老的桥梁——佩雅托桥Ponte Pietra,意为石桥,始建于公元前100年罗马共和国时期。1945年德军撤退时曾对它造成严重破坏,1957年由意大利政府修复。
阿迪杰河(意大利语:Adige;德语:Etsch)经过特伦托、维罗纳等城市,最终注入亚得里亚海,是仅次于波河的意大利第二长河。

▲图10、在市区朱丽亚山上俯瞰阿迪杰河畔的佩雅托桥。

▲图11、在市区朱丽亚山上俯瞰阿迪杰河畔的圣亚纳大削堂。
圣亚纳大削堂(Chiesa di Sant'Anastasia)始建于1280年,1400年完成。钟楼高72米。

▲图12、维罗纳圣费尔莫教堂。
圣费尔莫教堂(Chiesa di San Fermo Maggiore)是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该堂历史可追溯到8~11世纪,13世纪本笃会增建了钟楼。

▲图13、斯卡利杰罗桥,即老城堡桥。
斯卡利杰罗桥Ponte di Castelvecchio长120米,建于14世纪,维罗纳统治者斯卡利杰罗家族修建此桥。
1805年10月18日在维罗纳战役(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的一部分)法军攻占了斯卡利杰罗桥并摧毁左岸塔楼。1945年4月24日,这座桥和佩雅托桥(石桥)一起被撤退的德军摧毁;1949年到1951年按原样重建,只有左塔例外。
我们在后面到达锡尔苗内时将会再次遇见这位“斯卡利杰罗”的城堡,这里先按下不表。

▲图14、斯卡利杰罗桥和老城堡。

▲图15、老城堡和盖维拱门。
盖维拱门Arco dei Gavi始建于公元1世纪,由维罗纳的罗马贵族盖维家族建造。城门侧翼刻有家族成员的雕像;中世纪市议会决定将其作为维罗纳的城门之一;拿破仑统治时期拆除;1932年墨索里尼重建此拱门。
老城堡是在中世纪统治该地的斯卡利杰罗家族建于1354年~1376年的最重要的军事建筑,用以威慑强大的邻国,如威尼斯、贡扎加家族和斯福尔扎家族(米兰)。

▲图16、老城堡。
维罗纳在1797年被法军占领时,拿破仑住在老城堡内;在奥地利统治时期,老城堡改为军营;1923年,以及1963~1965年老城堡加以修复;老城堡目前开辟为博物馆以及当地官员的俱乐部。

▲图17、老城堡城门。
维罗纳在被拿破仑占领期间结束了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在与意大利一起击败第一次反法同盟后,与奥地利签署合约,将维罗纳划为奥地利;意大利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与普鲁士结盟并最终战胜奥地利,维罗纳回归意大利王国。

▲图18、维罗纳古城门之一。

▲图19、维罗纳街景。

▲图20、维罗纳厄布广场(即百草广场)。

▲图21、领主广场上的但丁像,也称但丁广场。

▲图22、厄布广场上的威尼斯飞狮像。据说威尼斯飞狮像源自中国唐朝的镇墓兽。

▲图23、卡佩罗街,《罗密欧与朱丽叶》小院在此巷中。
当年莎士比亚以维罗纳为背景写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为此维罗纳被冠以“爱之都”之称。

▲图24、《罗密欧与朱丽叶》小院里人头攒动。(别处景点却冷冷清清)

▲图25、“朱丽叶”站在“朱丽叶阳台”上。
本来这位美丽的“朱丽叶”站在阳台上与下面的游客互动着,结果院子里的一群半大小子用激光笔不停地照射她,“朱丽叶”生气了,返回房间不再出来。我在欧洲旅游时经常发现许多青少年非常放任毫无教养,令人万分讨嫌。
不得不说,《罗密欧与朱丽叶》小院是一座人造景观。据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先于莎士比亚的创作,于1303年发生在意大利。《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最初版本并非出自莎士比亚,是莎士比亚根据前人的剧本改编的。维罗纳出于旅游目的生造了这个“故居”以供游客朝拜“爱的圣地”。而院子里有一座朱丽叶铜像,胸脯被无数“咸猪手”抚摸得锃光瓦亮。

▲图26、院子里朱丽叶的铜像。
看见小院里人头攒动,我有些想笑,却又有些感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维罗纳古城的厚重历史居然被这座不靠谱的人造景观给搅得面目全非了……。
维罗纳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小院令人想起丹麦克伦堡城堡(Kronborg Castle,也称“哈姆雷特城堡”),该城堡位于丹麦西兰岛北端的赫尔辛格市,建于公元1574~1585年,是北欧文艺复兴时期保存完好的城堡之一,2000年与维罗纳古城一起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克伦堡城堡之所以被人称为“哈姆雷特城堡”,是因为莎士比亚创作的名剧《哈姆雷特》(也称“王子复仇记”,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哈姆雷特”的故事源于丹麦民间传说,据说克伦堡城堡是故事的发生地。

▲图27、克伦堡城堡。

▲图28、克伦堡城堡。
把克伦堡城堡称为“哈姆雷特城堡”纯属因果倒置,而且克伦堡城堡当初的主人弗雷德里克二世不会接受这个称谓。

▲图29、克伦堡城堡宫墙上嵌有莎士比亚的雕像。其实莎翁从来都没到过丹麦。
无独有偶,这种因果倒置(历史在先,创作在后)的故事在中国却有一个另类版本:因为创作故事在先,而使得描写的地方因此受益声名鹊起——山西永济市的“普救寺”。

▲图30、山西永济市的“普救寺”。
元代剧作家王实甫(1260~1336年)的一曲《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创作于1295~1307年)令“普救寺”颇具了十分的人间悲喜情趣。这座建于唐朝武则天时的佛教寺庙竟然屈尊为元代的王实甫做铺垫注脚。有意思的是“普救寺”假戏真做,寺中院落和解说词全数照搬《西厢记》的故事情节。
在一处叫做“梨花深院”即崔莺莺母女和红娘的住处,迎门立了一块屏风,上书崔莺莺暗示张生的情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图31、普救寺墙壁上的这块“专家论证”牌子最奇葩。
院内东厢有一段矮墙,墙下翠竹环抱着一块太湖石。墙外有一株枝繁叶茂的杏树,据说这里就是当年张生受莺莺之约,半夜里爬树翻墙的地方。为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梨花深院”的外墙上还特别钉了一块招牌:张生踰墙处。

▲图32、张生踰墙处。
记得我们在意大利维苏威火山脚下的庞贝古城游览时,偌大的古城遗址几乎空旷无人,而古城街区的几座妓院却人满为患,游客们争先恐后挤进小屋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千年前的“床上运动”,并不介意这些壁画在炽热的火山灰中是否真的能够保存至今……。
看来不惜用八卦方式揽客是“国际惯例”,旅游界如此作为也是用心良苦了。
下一站我将赴加尔达湖畔的小城佩斯基耶拉。
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