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球的未来》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1979年到2016年间,因为全球变暖,全球冰冻圈年均缩减面积达到了8.7万平方公里。而全球变暖仅仅是人类未来可能面临的三大灾难之一,这绝对不是瞎说,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全球变暖愈演愈烈
全球变暖已经从虚无缥缈的科学概念发展为人类生活的现实威胁,全球变暖的成因是因为温室效应的不断积累,导致地球的地气系统释放和吸收出现了不平衡,造成地表温度上升简单来说全球变暖会通过改变地表环境来危害人类的存续。
气温不正常升高以后,灾难会接踵而至,因为全球温度哪怕只提升0.1度,也是一股极为强大的热能,而这种热能会为我们的空气和海洋都带来不可预测的变化。超强台风、飓风甚至海啸都可能触发,以上任意一种灾难都足以给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006年一个名叫桑美的台风在西北太平洋形成,并最终在登陆浙江苍南县登陆,桑美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登陆时的风速达到了惊人的17级,也就是60米/秒。要知道12级大风的风速就已经达到32.7米/秒,能够把数百吨重的列车吹翻,甚至将20吨的空油罐抛向空中,而17级大风的强度是12级大风的两倍。
在桑美这样百年一遇台风的袭击下,浙江和福建遭受重创,一些城镇甚至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桑美的成因就和全球变暖脱不开关系,气温上升正在危及人类生存。
人工智能暗藏危机
人工智能也是人类可能遭遇的三大灾难的其中之一。人工智能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变革是毋庸置疑的,在各行各业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极大提升了人类生活生产的效率,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机。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模拟人脑的思考,并基于数据作出当前条件下的最优决策。但相比于人类思维中更加柔性中庸的一面,人工智能的决策存在基于数据的偏见,比如美国在司法系统应用的人工智能就做出了一个在人类法官眼中不可能出现的决策,其自动将有色人种定位高风险犯罪群体,并模拟实施了不公平的量刑。
更让人感到担忧的还有人工智能不可控的一面,目前人类还在通过代码来约束人工智能,但这种约束并不是一定有效的。比如脸书的两个人工智能就曾经在对话中突然以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语言开始交流,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自主学习的特性意识到了对于来说,人类语言并非最有效率的沟通工具,但这足以说明任何人工智能都有不可控的一面。
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是人类望尘莫及的,这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意识到自己已经发展的比人类更加聪明,它会做出怎样的决策?考虑到现今人类社会已经高度智能化,人工智能的觉醒和翻盘很可能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人类甚至有可能被自己亲手创造的新生命形式淘汰。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被限制,以确保其对人类生活施加的影响仅限于积极的一面。
小行星撞击可能重演
上一次小行星撞地球直接造成了恐龙这一地球前任主宰物种的灭绝,同样的命运也可能发生在人类的身上。据NASA科学家的预测,一颗代号贝努的小行星很可能会在2182年9月24日撞击地球,也就是距今100多年后。撞击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4枚百万吨级氢弹,足以摧毁任何一座大型城市。
实际上科学家们并不是第一次发现贝努,这颗小行星的轨道每隔6年就会靠近地球一次,由于引力影响,贝努每经过一次地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都会更近一些,但如果按照目前的轨道运行下去,贝努是有可能在2182年和地球轨道完全重合的。
如果说贝努撞上地球还不至于导致人类灭绝,那代号阿波菲斯的小行星绝对有资格敲响人类灭绝的丧钟,根据NASA的计算,这颗小行星在2029年撞上地球的可能性高达2.7%。
阿波菲斯如果真的和地球相撞,其产生的能量将达到6400万亿千焦,相当于15.3亿吨TNT炸药当量。要知道目前人类试爆过最大的氢弹当量也才5000万吨,就已经造成了全球性影响,如果阿波菲斯真的命中地球,人类文明也将化为乌有,全世界都会因为撞击造成的巨大冲击而毁于一旦。
就目前的人类科技水平来说,上述三种灾难都很难妥善应对,全球变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副产品,除非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否则很难得到根治。人工智能则是潘多拉的盒子,人类已经打开就不可能再关闭,唯一的办法只有尽可能的约束人工智能的发展。至于小行星撞地球,目前人类基本没有抵抗的能力,唯一的办法只能移居到新的家园,但人类的航空航天事业还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谈论这一天到来还为时过早。
快快快来[得瑟][得瑟][得瑟][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