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力挺!刘德华唱《中国人》遭绿营攻击,国台办:数典忘祖!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2024-11-15 17:14:50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时候我们在家中坐着,就可以得到很多消息,比如说刘德华在台北演唱《中国人》的时候,就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

毕竟近两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台当局执迷不悟,一直在破坏两岸之间的关系,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德华的歌自然会引起关注。

绿营得到消息后,便开始攻击刘德华,但是令其没想到的是,国台办直接回怼,斥责绿营数典忘祖。

此时可能会有朋友感到好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歌声飘扬,争议四起】

刘德华这位华语乐坛的天王巨星,用他标志性的嗓音唱响了《中国人》,台下的歌迷们挥舞着双手,跟着节奏轻轻摇摆,这本该是一个普通的演唱会场景却在第二天引发了轩然大波。

绿营政客们坐不住了,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王义川和民代王定宇纷纷发声,指责刘德华“媚共”,甚至说这场演唱会“不值得看一眼”。

这些言论一出,网络上顿时炸开了锅,支持者和反对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时间刘德华和《中国人》这首歌成为了热搜话题。

就在舆论纷纷扰扰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声音加入了讨论,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此事做出了回应。

朱凤莲的表态可谓是力挺刘德华,她指出《中国人》这首歌其实是由台湾音乐人创作的,歌词“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不仅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回应,更引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广泛共鸣。

对于绿营政客的批评,朱凤莲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数典忘祖”的行为,是企图以政治操弄来干扰正常的音乐交流,这种做法已经遭到了岛内舆论的一致谴责。

这场始于音乐、延伸至政治的风波,折射出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一首歌曲一场演唱会,竟能引发如此大的争议,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原因?

【身份认同的迷思】

在这场风波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台湾人的身份认同,这个问题就像一团解不开的乱麻,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台湾与大陆的渊源可谓源远流长,无论是文化传统、血缘关系,还是政治渊源,都在诉说着台湾与中国大陆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近年来,这种认同感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民进党上台后,大力推行所谓的“去中国化”运动,从教科书到公共场所,处处都能看到这种努力的痕迹,他们试图通过改写历史、更改称谓等方式,逐步淡化台湾民众心中的“中国人”意识。

事实上刘德华并非第一个因为表达“中国人”身份而遭遇争议的艺人,早在2019年台湾著名乐队五月天在北京演唱会上说出“我们中国人”时,就曾引发岛内一些人的不满。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被誉为“零负评女神”的台湾艺人林依晨身上,当她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是成都人”时,立即遭到了绿营支持者的猛烈抨击。

这些事件无一不在诉说着一个现实,在台湾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的对立面,那些公开表达中国人身份的人往往会遭到某些政治势力的打压和网络暴力。

先前台湾《旺报》的一篇社评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或许岛内存在着大量“隐藏的中国人”,这些人因种种原因不愿公开表明自己的认同,但在内心深处他们依然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

而刘德华演唱会上万人齐唱《中国人》的场景,似乎印证了这一观点,当歌声响起时,那些平日里不愿表态的人,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民进党多年来的“去中国化”努力其实并未触及人们内心最深处的认同?

【文化交流的力量】

在身份认同的迷雾中,文化交流如同一缕阳光悄然穿透重重阻隔,温暖着两岸同胞的心,尽管政治上存在分歧但文化的纽带却从未断裂。

在厦门2024第二届海峡两岸青春影展正在火热进行,来自两岸及海外168所高校的965部作品齐聚一堂,其中台湾作品就有93部之多。

影展的主题“潮起两岸 映像青春”,生动地诠释了两岸青年对于共同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这些年轻人用镜头记录生活用创意表达思想,在艺术的天地里找到了共鸣。

紧随其后的金鸡百花电影节更是将两岸文化交流推向了高潮,近百位台湾电影人受邀出席,其中不乏知名导演和演员。

电影节期间,《816》、《悲情城市》等9部台湾电影将在大陆展映,让大陆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台湾电影的魅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8部正在制作的台湾电影将通过金鸡奖平台进行项目推介,这不仅为台湾电影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两岸电影合作开辟了新的可能。

这些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它们像一座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两岸民众的心灵,在欣赏对方作品的过程中人们不知不觉地拉近了心理距离增进了相互理解。

艺术家们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他们用作品传递情感,用才华架起沟通的桥梁,无论是刘德华这样的老牌巨星还是参与影展的新锐导演,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文化交流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够超越政治分歧直达人心,当人们沉浸在同样的音乐中,被同样的电影感动时,那些表面的差异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也许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让两岸同胞在文化的海洋中找到了共同的归属感,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文化交流无疑是增进两岸理解、促进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丰富了两岸民众的精神生活,更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在刘德华台北演唱会的舞台上,当《中国人》的旋律响起时,现场爆发出的热烈反应令人动容。

台下的观众们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跟随着歌声高唱:“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这一幕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歌手与歌迷互动,更像是一次集体的情感宣泄,在那一刻音乐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唤醒了人们心中共同的文化记忆。

不过爱国情怀的表达并非只有高歌这一种方式,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爱国情怀的多元表达】

事实上爱国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直接的爱国方式莫过于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科研人员,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累积起来却构成了国家发展的基石,正是因为有无数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付出,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爱国更体现在我们对国家发展的信心上,当我们看到中国在科技、经济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时,那份由衷的自豪感,正是爱国情怀的体现。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真正的爱国不是盲目的而是理性的,它包含了对国家的批评和建设性意见,因为只有正视问题才能不断进步。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爱国与开放包容并不矛盾,我们既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也要尊重其他国家和文化。

【结语】

刘德华在台北演唱《中国人》这一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交流在增进两岸理解、促进民族认同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但更多的是两岸同胞对共同文化根源的认同和对和平发展的期盼,这不仅体现了文化的力量,也展示了两岸民众心中的情感纽带。

让我们继续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增进互信,共创美好未来。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在2024年11月13日关于《刘德华台北演唱《中国人》遭绿营攻击 国务院台办:数典忘祖》的报道

0 阅读:2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