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区大顺场,“川东三大廊檐老街”中混得最差的一个古镇

巧云聊旅游 2023-12-09 12:19:03

川东三大廊檐老街,大足区铁山镇、永川区板桥镇,涪陵区大顺镇,三大廊檐老街给人的感觉就是大顺老街混得最差。当然这个只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大众人的审评。本人喜欢乡镇游,特别是历史文化深厚的老街特别的感兴趣,开头虽然说大顺廊檐老街混得最差,但并不代表不喜欢这个地方。

大顺廊檐老街有近200多年历史,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个赌鬼叫何大顺,此人生性好赌欠下大量赌债,为躲避债主带领妻儿到此地安家落业。此地是生荒地,人烟稀少,前去其它场非常远,这样的环境让何大顺彻底改掉赌性。何大顺虽说好赌,但能够带领妻儿举家来到此地俺家落业也算是个有担当的男人。何大顺彻底改掉赌性后依靠勤劳的双手,将荒野之地变成一片肥沃的田地,家里也逐步富裕起来。

何大顺富裕起来后不仅还掉所有赌债,还修建起豪华的住宅,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如此生活虽然安逸,但到场上购买生活品非常的不方便,于是就有自己设场的想法。何大顺就在宅前修建一条不足50米长的街道,名为何家街,后因附近也有何姓人家,索性就将何家街更名为大顺街,大顺街则成为大顺场的起底家业。

清朝道光年间设大顺场,属长滩里,清朝光绪年间属涪陵第三区,区治所在龙潭,民国20年(1931)属涪陵第二区,区治所在马武后前往煲子场,民国24年(1935)设大顺乡。全国解放后大顺乡属涪陵第六区(龙潭),19507月份年大顺乡是涪陵第十区公所所在地,不知为何第十区只存在5年就撤销,大顺又归第六区,同时明家乡并入大顺乡。

1958年大顺、明家分治设大顺公社和明家公社,1983年两公社复乡,1993年大顺乡并入明家乡,场镇驻地设于明家场。大顺乡在1993年之后的10多年变成大顺村,直到2008年明家乡这个地名变成明家场,取而代之的就是大顺乡,乡治所设在明家场。网上有网友调侃大顺乡是最憋屈的一个乡场,乡治所在明家场而叫大顺乡,让大顺场情以何堪。

明家乡更名为大顺乡的主要原因是大顺场的廊檐老街,廊檐老街有着近200年的历史,而且还是世上所说的“川东三大廊檐老街”之一,川渝分家后民间又称为“重庆三大廊檐老街”。三大廊檐老街当中要属永川板桥保存的最好,并且现在还开发成旅游景点。大足铁山老街保存的最差,很多老房子都破烂不堪,但起码还有大量的人气。大顺廊檐老街保存得最完整,尽管很多房舍无人居住,但没有出现大量坍塌,不可谓是最原生的廊檐老街。

大顺场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有保存最为原生的廊檐老街,不能发展起来反而显得默默无闻。明清时期大顺场能够强势发展起来的原因主要是地方偏远,战乱年代绝对是世外桃源,但偏远也成为诟病,没有官方的管理,使得在清末和民国年间的土匪混乱中遭到破坏。解放初期因战乱和匪乱造成的人口减少一度并入明家乡,这足以说明当时大顺乡被匪乱破坏得有多严重。

大顺场在明清和民国时期被称为旱码头货物中转站,依靠陆路交通的便利,让大顺场成为西南部重要的集贸市场。即便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大顺场仍旧是个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的集市,当然热闹也仅限于赶场天。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个地方发展靠的是综合条件,单靠水路的地方没落,单靠陆路的地方没落,大顺场仅靠旱码头注定就撑不起当前的发展环境。最可恨的是到底是谁发明的打工,让大量青壮年涌进大地方挣钱,而大多数挣到钱后的年轻人基本上不再回到大顺场,使得人口基数原本就少的大顺场显得更加的冷清。

大顺场被民间称为“川东三大廊檐老街”,“重庆三大廊檐老街”,“古镇文化最后一片净土”、“巴蜀第一场”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他值得拥有这些名号,更有承受这些名号的底气。大顺场在2012年就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大顺村还被评为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大顺老街从起初的50米长,到后来高峰时期的300长,再到现在的150长,几乎被削掉一半,人们又戏称为“半条街”。

大顺场是革命前辈李蔚如的家乡,故居、陈列馆、陵园都在大顺场。李蔚如是跟朱老总、刘帅、陈老总同一期的革命前辈,还曾经到东瀛留过学,当过军官参过政,入党闹革命最后被自己的学生出卖,在同乐被郭汝栋设伏祸害。李蔚如很痛恨出卖自己的学生,临行前立下遗嘱,死后竖葬,墓葬就在李蔚如烈士陵园内。

大顺场虽为重庆三大廊檐老街之一,“巴蜀第一场”,距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等原因而显得默默无闻。近些年投入也相当大,天宝寨、李蔚如故居、陈列馆,还有廊檐老街的重修等,但愿这些大投入能够唤醒这座沉睡已久的老街。逛大顺老街只能自驾游,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1 阅读:161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