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巴铁还铁!整条生产线直接搬到中国,核心技术直接打包转让!

一场军场梦 2023-08-04 16:27:47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22年9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千年名城撒马尔罕召开。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同白俄罗斯一起,宣布两国建立“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当前“俄乌战争”的背景下,此事一出,极大的影响了国际地缘政治。

白俄罗斯,这个不太为国人所熟知的国家,为什么能与中国建立第二个“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中白两国的过去和未来。

白俄罗斯(实际上应该译为“白色罗斯”)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书上得追溯到公元1135年。

如同立陶宛、乌克兰等国一样,作为斯拉夫人的一支,白俄罗斯大部分时间不是被波兰占领,就是被俄罗斯占领。

但幸运的是,白俄罗斯保存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19年,白俄罗斯苏维埃政府建立,并于三年后与其他国家一同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直到苏联解体前夕,白俄罗斯一直以加盟国身份同中国共处。

中国人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不仅仅是中国,“报恩”这个行为,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是被认可、尊敬、崇尚的。

白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也正是由于这么一段有关于报恩的佳话。

1991年12月25日,强大的红色帝国苏联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地迅速崩塌。

许多原独联体国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虽然算不上多么富裕,但是吃、喝、住、教育不愁。

而且苏联喜欢将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部门分别放在不同国家,也让一部分独联体国家有自己独步天下的产业优势。

可随着苏联解体,原本它所建立起的一整套完整的“工业链”,和供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济互助委员会”也随之消失殆尽。

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在内的几乎所有独联体国家,再难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

于是纷纷开始“自废武功”,主动销毁自身核武库、常规武器库,并希望投靠欧盟、北约以换得“苟延残喘”。

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世界从没有想过要接纳“野蛮的斯拉夫人”。

他们将前苏联优秀的重工业技术、人才“吃干抹净”,直到今天也没让俄罗斯、乌克兰加入欧盟,更遑论白俄罗斯。

在那段日子里,原独联体国家度日艰难,白俄罗斯由于地狭人稀,更是如此。

这时,对于白俄罗斯来说,“英雄般”的中国出现了。

1992年1月20日,中国就承认白俄罗斯国际地位并与其建交。

在随后的外交来往中,两国关系发展的出乎意料地顺利,中白两国高层互访十分频繁。

到2014年时,我国与白俄罗斯结成的友好城市就有12对之多。

除了曾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亲近之外,两国能保持如此友善的外交关系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互相需要。

在苏联解体之初,独联体国家受到冲击尤其之重,白俄罗斯也不例外。

短时间内,白俄罗斯国内出现了就业率暴跌、产业链断裂、社会动荡不安等情况。

一方面是老百姓没钱买各种消费品,另一方面是企业层面面临“改制”。

股份制后的白俄企业发现自己面对的是经历过高度竞争的欧美企业,自身产品竞争力完全不足,惨淡坚持之后只能破产,等待收购。

在那段时间,白俄称得上“百兴待废”。

列举一个数据就能明显看出,1990年白俄罗斯第一次官方统计GDP为216.5亿美元,这个数字到1995年时仅剩139.7亿美元了。

危难时候,中国出手。

渡过了八十年代末危机的中国,财政上有所缓和,一方面以国资的形势投资白俄罗斯重要项目。

尤其是前苏联先进的军工、重工工业,并为其提供低息贷款。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鼓励中企外出投资,鼓励当时较为发达的中国轻工业加大与白俄的往来,拓宽中白贸易渠道。

几番操作,中国对于白俄走出低谷困境作出了极大贡献。

两国之间经贸往来日益增多,中国一直是白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俄罗斯。

两国不止经贸往来,人文交往与合作也颇多。

1996年,中白政府共同成立科技合作委员会,运转直到今日。

1999年起,两国开始互办文化日,大大增进了两国文化的互相交融。

白俄罗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竟然吸引了超过5000名中国留学生,从这也能看出中白关系的确十分友好。

但是如果只有以上这些,中国、白俄罗斯两国会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吗?

恐怕分量还不够,这其中还有其他因素。

改革开放之后,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也逐步走向了世界经济的大舞台。

但美国人一边拿着中国推动世界发展的好处,一边不停地对中国搞小动作。

1993年“银河号”事件、1996年“台海危机”和1999年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这三件事可称为我国九十年代“三大恨”。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后不久我国国策变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是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

可两次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让国人再次深刻地明确了一个道理——“能战方能止战”。

为此我国国防工业的重心放在重点项目突破上,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确保核武库的发射打击、生存还击能力。

当时,我国在发展核武器打击、还击能力上,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缺乏有效的移动载体。

就像我国每逢十年举行的大阅兵一样,长长的导弹和核弹头除了较为“死板”的弹道发射之外,还可以通过运载车发射。

这对于车辆的技术要求极高,当时我国并没有此项技术。

而且不光是核武需要,常规武器也需要这项技术做支撑。

在本世纪之初,当时的中国花费巨资向俄罗斯购买了六套防空导弹系统。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运输过程当中,不论当时的解放牌拖挂车也好、东风牌半挂车也罢,都不能满足这几套防空系统的持续作战需求。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成了国防事业上的大难题。

最终,中国将目光放在了白俄罗斯明斯克汽车制造厂身上。

想到苏联,就立刻想到“红色警戒”里粗狂而又高科技的各种重工业、军工业。

现实生活中,苏联的重工业的确独领全球风骚。

明斯克汽车制造厂就是其中一例。

这个现在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汽车制造厂商,曾经在苏联时代制造过许多堪称奇迹的“产品”。

它成立于1947年,原本生产农用拖拉机。

后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它接到了苏联军方的订单,也顺利生产出了外号“独眼巨人”的MAZ-535重型越野牵引卡车。

该车随后被拓展成为苏联第一款用于洲际导弹的牵引车。

随后该厂基本上承担了所有苏联导弹发射车的研制工作,包括飞毛腿、白杨等著名苏系导弹发射平台均由该厂生产。

苏联解体后,该厂技术仍然在全球名列前茅,俄罗斯的导弹发射平台仍需从该厂进口。

甚至在苏联解体前夕的1986年前后,它还制造出了代号MAZ-7907的“卡车蜈蚣”。

该车拥有直升机专用燃气涡轮发动机,竟然能够输出1250马力,同时代,没有它承载不了的武器,哪怕是粗狂的苏联“超级导弹”。

中国缺的就是明斯克汽车制造厂的这一系列技术,尤其是他们独步全球的“越野重载卡车底盘技术”。

当我国将想购买明斯克相关产品的消息传到白俄之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白俄方面竟然将相关技术图纸和一整套生产线一次性全部打包转让我国。

我国几乎是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就拿到了全球独一份的先进技术。

要知道,这份生产技术,连美国、德国这种曾经制造业极度发达的国家都“垂涎欲滴”而不得。

可白俄罗斯方面竟然如此大方,大大出乎了中方预料。

中方也在白俄的技术之上,制造出了属于我国的重型牵引车,大大加强了我国“国之重器”的机动性、灵活性。

在此之后,两国的合作在各个方面深入,尤其是在军事领域,两国合作更深。

到2012年时,中白两国已经签署了210项军事合作协议,并在之后的日子里开花结果。

在近十几年的中白交往中,中国也是竭尽全力帮扶白俄罗斯。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问题,白俄罗斯自然不可能幸免。

通胀高企、失业率疯狂上升、企业破产、外债高筑……面对这种情况,白俄罗斯四处寻找贷款。

可世界一体化的背景下,连美国都没有余力,还有什么国家可以帮助白俄罗斯呢?

这个时候,还是中国出手相助。

中国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向白俄罗斯提供支援,先与其签署了六亿美元以上的劳务合同、工程项目合同。

之后,又以中国银行名义向白俄罗斯提供2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救白俄罗斯于水火之中。

而在2019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当中,白俄罗斯也是第一时间向我国提供了价值56万元的紧缺物资。

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多番抹黑打压,白俄罗斯也经常会在国际舆论场上为我国发声。

我国也在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后,赠与白方十万剂疫苗,聊表感谢。

在2022年的上合峰会上,两国顺理成章确定“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见证了中白友谊天长地久。

中国在外交中一直呼吁建立“中白式”的关系,互帮互助、共同发展,而非美国式的“零和博弈”、“不是你死就是他亡”。

也正是中国的得道多助,才会让全世界140多个国家为我们发声,世界绝非是区区十几、二十个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

只要我们行稳致远、以和待人,一定能够收获更多的朋友,更有力的反对强权主义、霸权政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