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今年57岁,是某高中学校门口的门卫,工作已经十多年。他为人热情负责,学校师生上下都亲切喊他周叔。最近老师们却发现,周叔整个人看起来疲惫不堪,脸色苍白,眼底还透着黯淡的黑眼圈。

原来,自从去年查出高血压后,老周的睡眠质量就开始渐渐变差。近几个月,高血压药换了一茬又一茬,药物虽然稳定控制了血压,却似乎带来了令人头疼的失眠。每晚要躺在小值班室的床上,老周心里的不安就如潮水涌来:
这么长年累月靠吃药,总有一天会把身体吃垮。
孩子在外地,还没成家,这压力对谁都一样大。
高血压虽然控制住了,但血糖也开始异常,隔壁邻居李叔上个月心梗进了ICU,每次想起这些,他心跳都会加速,焦虑难安。于是整夜整夜地反复翻转,熬到黎明都睡不着。
有时候凌晨三点,睡不着的老周索性披件棉袄跑到教学楼后头,绕着操场散步。但连续失眠了一周后,他白天竟然出现短暂的眩晕。那天下午执勤时,他突然觉得眼前一黑,差点摔倒,被巡逻的老师发现,大家赶紧带他去了医院。

医院失眠门诊的医生了解后发现,老周的症状在患有慢病的中老年患者里非常普遍。据相关统计,全国至少60%的人都在某种程度上被失眠焦虑问题所困扰,尤其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来说,药物的长期服用、病情的不确定性、经济负担和家人问题等,都会进一步加剧焦虑与睡眠障碍。
医生告诉老周,睡眠和焦虑是一对相互促进的“兄弟”,长期失眠会让焦虑加重,而持续焦虑又会继续恶化失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医生鉴于老周患有高血压,同时伴随血糖较高,日常服用的药物已经不少,因此并不建议随意添加镇静药物或安眠药,而是处方了一种不算常用但口碑和安全性不错的药物:盐酸罗通定片。
医生对老周解释,这种药品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催眠药,而是一种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来平缓焦虑情绪,有效稳定睡眠的药物,通常适合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同时又有失眠焦虑的患者服用。

老周服药几天后开始有所好转,他自己最直观的感觉是:晚上不再胡思乱想,内心的焦虑减轻不少。睡眠改善后,血压也更加稳定,白天精神状态明显转好。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老周第一次体会到了安心睡觉、睡饱觉后那种踏踏实实的感觉。从前灰蒙蒙的生活,又慢慢重新亮了起来。
在我国,像老周一样饱受失眠和焦虑困扰的人,之所以如此普遍,其实是现实压力、健康隐患与情绪焦虑共同作用的后果。漫长的不眠夜里,有太多人不愿意将自己的忧虑说出来,但身体不会撒谎,失眠的背后往往藏着说不出口的心事。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在某个阶段经历过被失眠和焦虑支配的夜晚,总以为自己坚强得能熬过去,然而长期积累,却最终伤害自己健康。
特别提示:盐酸罗通定片与罗通定片是两种不同的药物,无论服药还是购药,都一定要看清楚、区分开。
参考资料:
1、《2022国民心理健康报告》,中国睡眠研究会
2、《慢病患者失眠焦虑共病的防治现状》,中国焦虑障碍研究协作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