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登月又推迟,NASA局长嘴硬要早于中国,惧怕中国占领月球

盼波说 2024-12-07 21:02:36

在浩瀚的太空探索史中,月球始终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自“阿波罗计划”成功实现人类首次登月以来,美国对月球的兴趣从未消减。

近年来,为了重返月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启动了雄心勃勃的“阿耳忒弥斯”计划。然而,这项计划却屡屡受挫,频频延期。

就在刚刚,NASA再次宣布将“阿耳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飞行和“阿耳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分别推迟至2026年4月和2027年中期。

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也让人不禁思考:这个曾让美国骄傲的登月计划,为何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拖延战”?

对于此次任务推迟的原因,NASA这次解释的依然很明确——那就是该任务的核心技术存在重大问题,特别是“猎户座”飞船的隔热罩设计。

其实早在2022年“阿耳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测试中,NASA“猎户座”飞船隔热罩暴露出了明显缺陷。

这艘飞船在返回地球时,由于采用了“跳跃进入”大气层的轨迹设计,高温累积导致隔热罩的部分外层出现了开裂和脱落。

这一问题当时引起了NASA的高度关注,并为此启动了内部独立调查,以定位隔热层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电弧喷射中心,NASA进行了以复制隔热层烧焦过程的测试,确定了隔热层问题的原因,但没有透露具体信息。

外界普遍以为该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结果现在才知道,这个对未来载人任务构成巨大安全隐患的问题竟然没有解决,再一次影响了后续计划推进。

实际上,自“阿耳忒弥斯”计划启动以来,各类技术难题就层出不穷,从发射系统的多次故障到飞船设计的不断调整,无一不拖慢了计划进度。

尽管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一再强调,确保宇航员安全是任务的首要原则,但频繁的推迟让这一目标显得遥不可及。

“阿耳忒弥斯”计划于2019年正式启动,其目标是在21世纪再度实现人类登月,并以此为起点开展更深远的太空探索。

这一计划以三大任务为核心:第一步“阿耳忒弥斯1号”,完成无人绕月测试;第二步“阿耳忒弥斯2号”,进行载人绕月飞行;第三步“阿耳忒弥斯3号”,实现载人登月,并首次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

与冷战时期的“阿波罗计划”不同,“阿耳忒弥斯”不仅追求登月的象征意义,更肩负着未来太空资源开发的战略重任。

月球南极作为当前探月竞赛的核心区域,其价值在于永久阴影区中蕴藏的水冰资源。水冰不仅可以作为宇航员的生命支持材料,还能通过电解制取氧气和氢气,用于深空探索的推进剂储备。

因此,谁能率先在月球南极建立基地,谁便可能掌控未来太空资源开发的主动权。

正因如此,NASA反复强调登月的战略意义,甚至渲染中国计划的“威胁”,试图借此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美国的目标非常明确:抢在中国之前登上月球南极,以占据太空资源开发的主动权。

这一目标无疑是一场新的“太空竞赛”。NASA局长纳尔逊在多个场合公开宣称,美国必须优先于中国完成登月任务,否则可能会在太空资源竞争中失去优势。

他在最近的发言中表示,尽管时间表有所调整,但美国仍将在2027年之前完成载人登月任务,遥遥领先于中国计划的2030年目标。

他甚至渲染,“如果美国不抢占月球南极,中国可能会将这片区域排除在我们之外。”

与美国的频频推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登月计划,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探月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到嫦娥五号完成月球样品采集返回,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技术实力不断增强。

今年10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宣布载人登月任务进入初样研制阶段,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登陆月球。

根据计划,中国将采用“梦舟”载人飞船与月面着陆器组合的模式,航天员将在月球表面开展科学实验,并探索建立月球科研试验站。

相比美国计划的反复调整,中国的登月计划展现出了稳定性和可行性。这不仅是技术积累的结果,更是战略规划的体现。

美国“阿耳忒弥斯”计划的屡次推迟,固然有技术难题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美国航天体系的内在问题。

即便是纳尔逊始终对自己主导的登月计划抱有乐观态度,也难以掩盖计划执行中的问题。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美国航天计划的主要矛盾并非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国内政治博弈、资金分配和战略方向的多重掣肘,这些问题的叠加,才让“阿耳忒弥斯”计划难以有效落地。

首先是预算问题。“阿耳忒弥斯”计划耗资巨大,但其资金来源并不稳定,美国每一次政府4年更替一次,资金支持难以延续,都可能对航天预算产生影响,使得计划难以持续推进。

其次是战略目标的摇摆不定。从“阿波罗计划”到“阿耳忒弥斯”,美国的航天探索始终受到政治因素的强烈干扰,根本就是为了“秀太空肌肉”,其发展目的就不纯。

冷战时期,登月是美国对苏联的战略压制手段,而如今,月球资源开发和与中国的竞争成为新的焦点。这种目标上的频繁调整,让NASA难以形成长远的技术积累。

最后是体制问题。与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不同,美国的航天计划需要在多方利益中寻找平衡。军方、政府、私营航天企业等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导致资源分散、效率低下。

当前,美国航天正面临深刻的转型期。一方面,NASA的传统地位受到SpaceX等私营企业的挑战;另一方面,全球多极化的太空竞赛正在加速发展。

尽管“阿耳忒弥斯”计划仍在推进,但其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人难以对美国航天的领导地位保持乐观。

“阿耳忒弥斯”计划的命运,是美国航天整体状况的缩影。它折射出一个国家如何在技术、政治和战略之间寻找平衡,也揭示了全球太空探索的复杂性。

在这场新的太空竞赛中,中国的稳步前进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合作而非对抗,理性而非焦虑。

人类的月球探索,不应该仅仅是资源争夺或地缘政治的延伸,而应成为推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契机。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最终的目标都应是让太空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0 阅读:45
评论列表
  • 2024-12-08 14:13

    不无人降落再起飞回地球,这个环节可以省吗?美国人近年来连一次都没成功降落过,这么自信?尽管我们中国已成功无人降落并安全返回2次,但载人项目里至少有一次会无人降落并安全返回一次,有可能2次后才真人登月。美国人就是不一样。

  • 2024-12-08 12:49

    跳跃入轨的确不是我国独有(嫦娥6)。

盼波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